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之際,一些志願軍老戰士在媒體採訪中紛紛亮相屏幕,這些戰鬥功臣耄耋之年,仍然精神矍鑠,令人欣慰。

在電視新聞報道中,欣喜看到了老電影《上甘嶺》中張忠發連長的真實原型張計發,還有老電影《奇襲》中方連長的真實原型張魁印。

兩位老英雄都是九十以上高齡,說起七十年前朝鮮戰場的往事,仍是那麼思路清晰,表達流暢,在哪打了幾仗,犧牲了多少戰友,都記得清清楚楚。

真是歲月如歌,英雄不老。

出生於1926張計發河北省贊皇縣人,抗戰末期19參軍入伍,在八路軍太行一分區獨立團當戰士。

他於1951年隨部隊奔赴抗美援朝戰場,在上甘嶺,擔任志願軍第15軍第451357連連長。

殘酷的上甘嶺戰役中,張計發帶領連隊曾在缺水、缺糧、沒有藥品、彈藥不足的坑道里堅守了43天,不僅擊退敵人一次次瘋狂進攻,還數次反擊奪回陣地,圓滿完成了上級交給的堅守和反擊作戰任務。

戰後,1357連榮立集體一等功。連長張計發榮立個人一等功,並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獨立自由勳章。

當年有媒體記者採訪他時,張計發一開口就講:“我不是英雄,我只是倖存者。上甘嶺,我們連打得很英勇,160人的連隊,等戰鬥結束後,只剩下十幾個人。但我們終於把敵人全部、徹底地趕出了上甘嶺。那些犧牲的戰友纔是真正的英雄啊!”

戰後1954年回國,張計發作爲英模代表,出席了中南軍區英模代表大會。1955年秋,已升任副營長的張計發,在組織的關懷下進入南京中高級步兵學校學習。1963年,他從團副參謀長崗位上因病離休,被組織上安排到河南信陽軍分區幹休所休養。

1957年,毛主席指示有關方面將上甘嶺戰役拍成電影。擅長軍事題材影片拍攝的長影廠立即組成創作班子,由沙蒙、林杉擔任導演。因爲林杉曾創作多部革命題材的作品,所以他和曹欣、沙蒙、肖矛又是《上甘嶺》劇本創作者。編導們兩次到上甘嶺進行實地考察,併到志願軍部隊體驗生活,還決定請主角原型張計發爲劇組顧問。因張計發當時在南京步校學習,沒能成行。

但張計發的確是老電影《上甘嶺》中8連連長張忠發的原型,也是小學課本里課文《一個蘋果》的親歷者和作者。

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再到抗美援朝前線,張計發打了10年仗,負過8次傷,榮立特等功四次,一等功兩次,是實至名歸的英雄連長。

電影《上甘嶺》上映後,張計發不知看過多少遍,但一直無法從頭看到尾,經常是隻看一半就不敢再看下去了。原因是,他記憶中的實戰情景遠比電影更慘烈,那些犧牲的戰友讓他想起來就難過···。

(電影《上甘嶺》劇照)

職修養 後,張計發把關心 教育 下一代當作自己的神聖職責。 堅持與疾病作鬥爭 的同時 曾無數次深入 湖北、河南、湖北、安徽、江蘇、廣東等省區, 學校、 工廠、 部隊,作了上千場的革命傳統報告,聽衆 達百萬人次。

張計發的妻子名叫魏祖琴,是他從朝鮮回國後由組織牽線搭橋組成的家庭。兩人育有四個女兒,有三個從軍入伍。1967年出生的小女兒至今在部隊一線,已是一名指揮員。

94歲高齡的張計發新近現身屏幕,重新講述上甘嶺戰役一個蘋果的故事”,還講述了報務員因口渴說不出話,不惜自己將自己的嘴打出血來潤嗓子的動人情節···

張魁印

抗美援朝老英雄張魁印,就是老電影《奇襲》中偵察連長方勇的真實原型,如今已經98歲高齡。

當年他帶領38軍一支先遣隊機智深入敵後,一舉炸燬武陵橋,切斷了南逃敵軍退路和後援,爲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勝利起到了關鍵作用。

戰後,張魁印被志願軍總部批准榮立一等功。也是38軍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立一等功的唯一一位團職幹部。

(晚年張魁印)

他是山西平遙人,生於1922年,1937年參加革命,歷任山西政治保衛隊二大隊六中隊戰士,八路軍晉西支隊一團測繪員,晉西第二軍分區偵通隊偵察排長,第二軍分區司令部偵察參謀、偵察科科長

19511月入朝參戰張魁印任志願軍38軍偵察科科長38軍司令部情報科副科長。此後,歷任50軍作訓處長,38軍作訓處長,師參謀長、副師長,黑龍江省軍區副參謀長,1982年享受副軍職待遇離職休養。

驚險傳奇的戰場往事,起源於19501124 日下午

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打響的前一天志願軍38軍軍長梁興初傳令把軍部偵察科科長張魁印叫來,開門見山說:

給你一個任務。你與 113 師偵察科長周文化帶兩個連,兩個工兵排,配英、朝語翻譯,300多人,組成軍先遣隊。要在朝鮮平安南道內務署配合下,祕密潛入德川以南,在26日上午8時以前,把德川通順川和平壤的武陵橋炸掉。你敢不敢去執行這個任務?"

時年28歲的張魁印胸脯一挺,堅定地回答:那有什麼不敢的!

梁軍長也沒多說,只是把手一揮命令好,那就出發吧!

這是抗美援朝二次戰役中的真實一幕。

關這次巧妙、大膽穿插敵後奇襲的戰鬥經過,在許多記載抗美援朝的史料中都有詳盡描述。在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演義》(張濤志著)上卷中的第23回,章節題目就是:《毛岸英捐軀大榆洞 張魁印奇襲武陵橋》。

而老電影《奇襲》,則是藝術的再現了這個驚心動魄的經過。

據記載,德川之戰結束後,當志願軍西線總指揮韓先楚把38軍在德川的戰報送達志願軍總司令部時,彭德懷司令員禁不住高興地評價說:“這個38軍很厲害嘛,奇襲武陵橋這着棋妙不可言···。”

1960年,八一電影製片廠在已有軍教片《奇襲武陵橋》的基礎上,再以這一戰例爲素材,由黎陽、鄭洪編劇,許又新導演,張勇手、邢吉田、曲雲、袁霞、王孝忠等主演,成功拍攝了後來家喻戶曉、盛演不衰的故事影片《奇襲》。

這部深受觀衆喜愛的影片奇特之處在於,是由真正經歷過朝鮮戰場烽火的軍人執導,用的是真實素材,拍戲使用真槍實彈。而片中主演方連長的演員張勇手,也是一位參加了抗美援朝的老戰士。

張魁印曾說:“電影《奇襲》我看過好多遍,雖然較之真實事件藝術化了,但影片拍得很真實。每看一遍,我都要想起我的戰友們,可電影畢竟與實際戰例不能相提並論,還有許多精彩的地方沒拍出來···”

追憶往事,晚年張魁印經常感慨萬千。

他喜歡講述犧牲的戰友,惟獨不談自己。他解釋,在電影中,有一段方勇和一班長三人喬裝敵傷兵在路上截車,對康平橋進行偵察的情節,是電影編導們藝術虛構的。

影片《奇襲》的核心是插入敵後“炸橋”阻敵。也可以說,這座橋是影片劇情圍繞的重中之重。片中的橋被定名爲“康平橋”。

但可能很少有人知道,電影中的這座“康平橋”實景,是在位於浙江奉化溪口鎮的“藏山大橋”拍的,不是朝鮮前線的武陵橋。

當年拍攝驚險的跳車鏡頭時,導演要求一個鏡頭下來。片中的方連長從一班長手中搶過正在疾馳的吉普車方向盤,戰友們跳下汽車後,他獨自駕車吸引追兵至山崖邊,在汽車墜崖前一瞬間,他飛身躍入路旁,吉普車則墜入山谷燃起大火。

敵追兵見到山崖底下熊熊燃燒的車骸,誤以爲共軍人車俱毀,得意洋洋地獰笑說:“跑,我看你往哪兒跑!···”

對於當年自己在片中的勇敢表現,張勇手只是淡淡笑道:“那時年輕,又有在戰場上摸爬滾打的經歷,所以拍這類驚險的鏡頭,基本上是一條就過,也從沒受過傷。”

張魁印離休後,曾任哈爾濱市南崗區育紅小學校外輔導員。其它時間,喜歡閱讀古今中外的軍事書籍。他至今還珍藏着破襲武陵橋的經過要圖,還有榮獲的一堆軍功章。

面對這些記載着戰鬥功勳的勳章,張魁印常想到的總是犧牲的戰友。

張魁印的妻子遲秀琴,也是他的戰友,曾在志願軍司令部任打字員。張魁印在打完四次戰役後,調至志願軍司令部工作一段時間。兩人1954年結婚,育有4個子女。

多年來,張魁印從不透露自己是 電影 《奇襲》 主角原型的事,直到 後來 軍史戰史研究者找上門來, 人們 才知道張魁印的英雄事蹟。

電影《奇襲》劇照

張魁印說:這都是過去的事情了。爲祖國爲人而戰是一個共產黨員革命軍人的天職比起犧牲的戰友們,我又能說什麼呢?一切榮譽都是同志們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

(聲明:文中配圖均源於網絡)

本文作者已簽約快版權維權服務,轉載請經授權,侵權必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