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已經看到了法學教育與人工智能的結合,提出打造“人工智能+法學”複合專業培養新模式

這是極爲高瞻遠矚的設想。

有學者曾參與翻譯Failing Law School一書,書中對美國“4+3”(四年本科+三年法學院教育)的法學教育模式提出嚴正批判,認爲法學院根本不需要讀三年,頂多需要兩年,可能一年就夠了。

而中國傳統的法學教育是高中畢業後直接讀四年本科法學教育,這樣的法學人才培養模式很難適應機器人和人工智能主導的未來法律實踐。

相比現在的律師,未來的律師將會從事大不相同的工作,所以需要不同的教育。

因此,新規劃提出的“人工智能+法學”培養模式是有遠見的。

其實,國外法學院早就開始探索革新法學教育,注重對法科學生的科技和數字素養的培養

比如,早在2012年,喬治城大學法學院即開始提供一個技術創新與法律實踐的實踐課程,形成特色的“Iron Tech Lawyer”比賽項目,培養學生的法律開發能力。

2015年,墨爾本大學法學院開始提供如何開發法律應用的課程。

未來,法律教育與人工智能等前沿信息科學技術將日益密切結合起來,而能否較早較快實現這一設想,取決於法學教育的反應速度。

其實,人工智能不僅僅對法學教育提出了挑戰,要求跨學科融合的教育模式,而且對其他學科教育也提出了類似的挑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