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各地歡慶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活動綜述

金黃的穀穗笑彎了腰、火紅的高粱紅滿了天。從9月22日秋分時節到霜降時節,整個秋季,我省農民沉浸在濃濃的豐收喜悅中。

威風鑼鼓敲起來、歡快的舞蹈扭起來,香甜瓜果摘下來、歡宴賓客笑開懷。今年,以“慶豐收、迎小康”爲主題的中國農民豐收節主場活動首次走出北京,在我省運城舉辦。全省農民豐收節活動重心進一步下沉到縣、鄉、村,農民參與更廣、節慶內容更豐富、表現方式更多、節慶文化韻味更濃,充分展示了我省“三農”發展的巨大成就、中華農耕文化的豐富燦爛、農民羣衆的時代風采,爲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堅定了信心、凝聚了力量。

截至目前,據不完全統計,全省共開展慶豐收活動210場次,帶動農產品直接銷售近12億元。

盛世歡歌唱出了奔小康的精氣神

9月22日,在中國農民豐收節主場——萬榮縣黃河農耕文明博覽園,數千名農民載歌載舞、共慶佳節,黃河流域九省區精品文藝節目與現場羣衆聯歡活動交相輝映。

國務院副總理、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組長鬍春華出席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活動,併爲年度“全國十佳農民”和第二屆“最美農技員”頒發證書。馮鞏、周煒、李琦、劉和剛等各界人士與現場數千名農民共同聯歡。文藝表演、魔術表演、社火表演、非遺展示,臺上臺下互動不斷、高潮迭起。鄉村綠色發展研討會、傳統農耕藝術品及非遺展示、特色農產品和貧困地區農產品展示展銷、鄉村豐收歌會和“奔向小康”長跑比賽等7項主場活動精彩紛呈。

主場活動7天時間,11個省區、160多家企業、300餘種產品進行了展示展銷,來自全國各地的豐碩果實和農業發展成就讓人目不暇接,參觀人數超過100萬人次,在線直播收看量超過200萬人次,網上參與人數達5500餘萬人次,在永濟市錄製的《2020豐收歌會》全網總瀏覽人數超過2.5億人次,掀起了全國人民“慶豐收、迎小康”的喜悅氣氛。

主場活動熱鬧非凡,全省各地遙相呼應。

臨汾市以“慶豐收迎小康悅生活”爲主題,爲34家農旅企業授牌,助推農旅產品網絡銷售常態化。大同市慶祝活動涵蓋“大同好糧”農民豐收節、山西省鑼鼓大賽、美食擂臺賽、民俗古法月餅開爐、傳統中秋拜月活動、千名少兒才藝表演、農民趣味運動會、北魏古風燈展廟會、果蔬雕刻大賽、明星助陣的“星光行動”大同扶貧助農活動、平城現代農業產業示範區招商宣傳活動等。晉城市豐收節期間,圍繞“思想洗禮篇”“雲上鄉村篇”“美麗家園篇”“社會助農篇”四個篇章集中展現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村改革、鄉村產業發展等豐碩成果。朔城區消費扶貧月特色農產品展銷活動以“展示新成就、新技術、新產品、新設備”爲出發點,充分展示優質特色農產品、現代新型農業機械、地方美食和文化藝術品……

盛世歡歌唱出了農民奔小康的精氣神,一張張農民喜獲豐收的笑臉展示了我省新時代農民努力創造美好生活的豪邁氣魄,全方位、立體化的展示昭示着我省“特”“優”現代農業的新氣象。

豐收碩果滋潤了老百姓的新生活

“晉水源流汾水曲,荷花世界稻花香”。10月23日,太原市晉源區晉祠鎮赤橋村,村民王建文正駕駛着聯合收割機在金色的稻穗中穿梭,打開收割機的閘門,顆粒飽滿、香氣撲鼻的稻子噴湧而出。作爲一名地地道道的晉祠人,王建文的父親王鎖貴從十幾歲就開始種植水稻,有着幾十年的種植經驗:“現在我們晉祠這片的水稻種植面積連年擴大,原來我家種着20畝,現在有50畝,產量連年增加,國家還有補貼,我們農民的收入也連年增加。”

糧食豐收滋潤着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精神愉悅讓老百姓對未來的信心增加百倍。豐收節期間,我省清徐葡萄採摘生態遊、五寨縣新寨鄉手機攝影大賽等系列農業與鄉村旅遊精品線路,爲大衆體驗豐收喜悅、觀賞秋日美景提供了絕佳去處。

全省各地充分利用電商直播等互聯網營銷方式,推動農產品消費升級,拉動鄉村產業發展,開展豐收消費季主題活動,線上線下聯動推進農產品上行,打造“農民豐收節,市民購物節”。在一場場農業嘉年華活動中,農民得到了豐碩果實給他們帶來的實實在在收入。在運城主場區,直播銷售額達8億元,其中扶貧農產品銷售額近1億元。運城農產品簽約銷售166萬元、簽訂意向756.8萬元。稷山板棗公園慶豐收活動上銷售特色農產品470餘萬元,簽約項目62.83億元。在永濟市普救寺景區,銷售農產品200餘萬元。汾西縣第三屆核桃節暨消費扶貧農產品展銷會,僅9月22日當天就銷售農副產品302.4萬元,各參展企業簽訂意向訂單9690.5萬元,簽訂合同訂單749萬元。慶豐收、享豐收系列活動,帶動城鄉共慶豐收、共享喜悅、傳遞幸福,促進農旅產品提檔升級、農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豐收節系列活動的舉辦,也給因疫情沉寂的旅遊行業注入了活力,萬榮李家大院遊客數量是去年同期的38倍,后土祠景區是去年同期的8倍,關帝廟景區是去年同期的1.4倍,普救寺接待人數是去年同期的1.3倍,鸛雀樓接待人數是去年同期的1.2倍……

文化活動弘揚了中華民族農耕文明

體驗豐收、傳承文明,讓更多人瞭解農耕文明是舉辦豐收節的題中之義。“禹鑿龍門出晉陝,一生治水留美名”“后稷稼穡興農事,福澤天下五穀豐”,運城市蒲劇團七位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聯袂演唱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蒲劇《農耕源黃河魂》,唱出了中華民族農耕文明的發展史。

10大類47項非遺精品在運城主場進行展示,讓遊客在欣賞中長見識,在歡樂中學文化。

全省組織開展“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主題宣講活動和農村法治宣傳活動,引導中小學生開展農耕文明實踐活動。介休市實驗小學學生來到坂地村進行研學,參與豐收節勞動教育、農耕文化教育實踐活動。昔陽縣開展“憶大寨精神,約徒步健身”活動,大家登虎頭山、遊狼窩掌、觀大寨田、享豐收景,進一步繼承弘揚“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的大寨精神。

古老的山西藥茶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活力,安澤縣飛嶺村舉辦“茶香安澤話豐年”,種植大戶、養殖大戶、農副產品加工大戶各自上臺分享自己的致富經驗。和順縣舉辦寒湖月餅節暨消費扶貧月活動,挖掘寒湖月餅非物質文化遺產潛力,規範寒湖月餅製作標準,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

打造一批中國農民豐收節節日品牌,展示民俗文化和傳統技藝,全省舉辦羣衆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長治市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宣傳農業法,開展評選“十佳”美麗鄉村、農業龍頭企業、現代農業產業園、名特優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新型職業農民等系列評選活動。襄垣縣萬畝丹蔘旅遊文化節,武鄉縣羊肥小米開鐮節以及沁源縣農民趣味運動會、黑山羊賽羊會等特色活動同時進行。

舉辦技術大比武,展示農民新風采,進一步提升新農人的榮譽感、自豪感。山西省第五屆農機操作手大賽暨首屆無人植保機大賽在豐收節期間舉行,全省11支參賽隊90名優秀選手參加了大賽,80後、90後新型職業農民已逐步登上了現代農業機械化發展的舞臺。榆社縣開展“‘慶豐收’葡萄專題技術培訓活動”,組織葡萄產業發展帶頭人,參觀學習採用新技術種植的“新鬱”新品種……

豐收,是對農業蓬勃發展的禮讚,也是對鄉村振興戰略的生動註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三晉大地的豐收故事必將繼續書寫更加動人的樂章。

山西日報記者王秀娟

校對:郭戰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