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底,朝鮮戰爭爆發,只用了一個多月,朝鮮人民軍直接把美韓聯軍逼得只剩下了釜山防禦圈,統一半島似乎只成了時間的問題。

然而9月15日,以美國爲首的“聯合國軍”於仁川登陸,整個形勢就徹底反了過來,潰逃的一方成了朝鮮。因爲進展得太過順利,麥克阿瑟的野心被激發,指示部隊越過38線,對中國形成了威脅。

跨過鴨綠江

面對這種情況,中國究竟要不要出兵是個大難題,當時我國的高層人員也是猶豫了很久的,並且主張不出兵的較多。

畢竟當時的新中國剛剛成立,用百廢待興來形容真的貼切不過,如果進入了朝鮮,面對的卻是世上經濟最發達、軍事最強大的國家,結局會如何誰心裏都沒底。

最終主席經過反覆思量,從國土安全戰略的角度考慮,還是決定出兵,經過了三年作戰成功地將聯合國軍趕回了38線。

我們都知道當年志願軍打得很辛苦,那麼究竟有多辛苦呢?

志願軍戰士

首先打仗就是打後勤,從古至今莫不如是,美軍有着完整的工業體系,海陸空都能將所需物資運送到位,他們的戰士甚至能在前線喫到新鮮的火雞,罐頭那些更不用提了。

而志願軍相比起來真的寒酸,寒酸到很多時候都是靠人扛馬馱。因爲在機械化方面我們海陸空都遠遠落後,制空、制海權都在美軍手上,汽車也少得可憐,經常還要被美軍飛機轟炸。

運送是一個難題,喫什麼又是另一個難題,生火做飯是很少有機會的,一是擔心炊煙被美軍發現暴露目標,二是朝鮮的氣候寒冷,飯做熟了也不好攜帶容易凍壞。一個土豆不趁熱喫的話,過上一段時間就硬得跟石頭一樣,沒辦法下嘴。

志願軍是很勇猛,但也要填飽肚子的,後來東北軍區的後勤部長李聚奎想起當年戰敗後與部隊失散,一路乞食回延安的途中,西北百姓曾給他喫過的一種炒麪。

這種炒麪容易攜帶不用煮,利於保存不變質,對於當時後勤能力並不強的志願軍來說,是很好的選擇。

炒麪

不要以爲這是我們現在街邊小喫的那種炒麪,其實就是用小麥、大豆、玉米等雜糧作爲原料,先炒熟然後加食鹽混合,與現在的壓縮餅乾類似。

很多人都認爲壓縮餅乾難喫,但炒麪的口感比壓縮餅乾還要差,這個東西只能填飽肚子營養什麼的就別想了,志願軍們沒有配菜,在情況緊急時甚至一把炒麪一把雪的喫。

這種食物就是志願軍大多時候的唯一選擇,直到後期情況纔好了些。

喫烤火雞腿的美軍與喫炒麪+雪的志願軍

後勤能力是工業能力的體現,其他還有很多數據對比更直觀,以1950年爲例:中國年產鋼60萬噸,排在世界26位,而美國是8772萬噸,世界第一,數字上是中國的146倍,質量標準上也好得多,中國製造的鋼當年基本上是不能用於軍事上的。

原油中國年產20萬噸,沒找到屬於多少名,美國倒是第一,2億6千萬噸,倍數就懶得算了。

中國當時無法自主生產一輛汽車,美國年產600萬輛,可以說支撐軍工的行業,紙面上真的是天差地別!

而且軍隊配備上也一樣,平均下來美軍一個軍普遍擁有火炮1400多門,汽車7000輛以上,坦克400多輛,而志願軍一個軍火炮不到200門,汽車大概是120輛,坦克嘛……0。

首批入朝的志願軍戰士平均只能分到30-40發子彈,基本都是輕武器,裝備上連朝鮮人民軍都不如。而美軍,擁有那個時代最先進的裝備最充足的彈藥。

志願軍用馬車運送物資

但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就是面對着世界第一強國,我們還是打贏了!

無數中國人踏上異國他鄉去幫助陌生人戰鬥,爲的就是保家衛國,爲的就是其他中國人不用再過被人欺辱的日子!他們那個年代的崇高,是很多現在人難以想象的,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欽佩!

這一戰成功地鞏固了我們的國土安全,讓世界重新看待中國,佩服主席的高瞻遠矚,也尊敬每一位志願軍戰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