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們來說說漢代第一功臣—張良,一個運籌帷幄中,決勝千里外的男人,這也算是一位傳奇人物了,爲漢朝的建立可謂是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西漢建立以後,他卻和蕭何面臨着一樣的尷尬,就是如何才能夠和疑心特別重的劉邦相處,當然了,他們兩個人都打算明哲保身,張良就選擇了退居二線,所以小編就給大家簡單的描述一下他是怎麼從劉邦的手裏逃脫出來的。

當時劉邦剛剛平定了天下,就開始論功行賞,張良因爲主要的功勞都是一些謀略,沒有實際的戰功,所以劉邦就讓他從齊國選自己的封地,但是張良卻推辭了,無論劉邦怎麼勸他都是不接受,最後劉邦也只好接受了張良只要留地的想法,封他爲留候,當時劉邦分封了將近20多名大臣,其他人都是爭名奪利的,劉邦還總是左右爲難,不知道怎麼封下去,可是張良卻適得其反,不僅不爭,還推辭不接受。

後來有一天,劉邦就看見他的將領們在門口,這一堆那一堆的坐在沙地上,交頭接耳,議論紛紛的,就問張良他們到底在討論些什麼,張良就說:難道陛下還不知道他們在謀反嗎?劉邦嚇了一跳,趕緊問道,現在天下這麼太平,爲什麼還要反叛呢?張良就講了些道理說:陛下畢竟是出身平民,這些人跟着您奪取天下,就是爲了封官加爵,但是現在,您貴爲天子,被封賞的都是老朋友,仇人也都獲了罪,但是就算拿下了整個天下,也不夠他們每個人分一份的,他們既擔心得不到封賞,又害怕會有什麼過失被你殺掉,所以就打算一起預謀反叛。

劉邦很擔心,就急忙問問張良的意見,張良就說:平生陛下最恨的人,大家也都知道的。劉邦就說:雍齒和他是有仇,也曾經背叛過他,讓他很難堪,本來是想殺他的,但是念在他功勞不小,就不忍心這麼做。張良接着說:那就趕緊先封雍齒,如果大家見到這樣的人都被封上了,也就都放心了。所以劉邦就聽了張良的意見,大擺酒席,把雍齒封爲了什方侯,果然不出張良的所料,宴會結束以後,大臣們都像喫了一顆定心丸似的,這樣的人都被封了,他們就不用發愁了。

也是因爲漢朝的建立,統治階級的內部鬥爭也會日益劇增,張良從小就體弱多病,身體也越來越不好,所以他乾脆就打算閉門謝客,深居簡出,他跟隨劉邦這麼多年,當然知道他的爲人,用一句老話來說就是,只可與其共患難,不可與之共榮華,他還經常根別人提起,他以三寸不爛之舌輔佐了皇帝,被封爲了萬戶侯,其實作爲一個普通人來說,已經是很大的造化了,他也心滿意足,所以他情願摒棄世間的所有事,隨着仙人去遊歷天下。

所以說,只要能功成名就的,註定都是聰明人,但是所有的聰明人都不一定會急流勇退,也就是,很多人都不肯放棄一些名利等的身外之物,如果放棄了,不管對於誰來說,得到的都是自由,安定,何樂而不爲呢?所以小編覺得張良的智謀不僅僅只表現在的運籌帷幄上,更多的就表現在了他在政治漩渦中能夠進退自如的瀟灑狀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