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中國大部分家庭中,孩子如果被欺負了,犯錯的父母就會教孩子說句:“對不起!”。

受欺負的家長肯定也就會說一句:“沒關係!”,彼此之間也就這麼算了。

由於被欺負的一方輕而易舉的原諒,也讓一些犯錯的熊孩子變本加厲。

生活案例:前兩天在商場無意間看到兩個小朋友互相爭吵,事情是因爲一個女孩正在遊樂場所玩旋轉木馬,但是一個小男孩跑過來一把推開女孩,女孩就哇哇哭起來。

馬上這兩個孩子的家長跑過來了解情況後,小男孩的媽媽就讓自己孩子跟小女孩說聲“對不起”,這男孩子氣鼓鼓的說了一句就跑開了,這個小女孩的媽媽笑着回答說,“沒關係,都是小孩子。”

可是一轉眼,這個小女孩去玩的時候,這個男孩子還是會跟她搶,不給她玩的機會,而且搶到以後還一臉得意的樣子,根本就沒覺得自己有什麼錯。

這樣的道歉處理結果,只是家長看着好像是圓滿結局了,其實根本就沒有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

女兒在學校接受同學道歉選擇原諒,沒想到一直受到同學的欺負!

生活案例:同事小劉從小教育孩子,不要跟別人斤斤計較,如果對方不小心做錯事說了對不起,自己就要原諒別人。

前些天,女兒回來跟小劉說,班上一個男同學故意撞了自己,老師知道以後讓男生跟她道歉,這男孩子說了對不起,小劉女兒覺得沒事了,就回了句沒關係,本以爲事情就這麼結束了。

可是這個男孩子卻變得更加過分,不僅把小劉女兒的本子扔了,而且還在她的頭髮上粘口香糖,把墨水塗在她的校服上,但是每一次被老師發現後,這男生都會說對不起,可是說完還是會繼續欺負小劉的女兒。

過了很久,女兒終於忍不住了,她問小劉,爲什麼自己要在被欺負後只能忍受,明明是那個男孩子做錯了,憑什麼要讓着他。

小劉這個時候才醒悟過來,他後來對女兒說:以後不會在強求她必須原諒別人,如果對方是誠心道歉,你覺得可以原諒就接受他的道歉,如果你覺得他是故意的,給你帶來痛苦,你就不要輕易原諒他,要學會保護自己,維護自己的權利。

其實這些都是“中國式禮貌”帶來的弊端。

在家長看來,當別人說了對不起,自己就要說沒關係,否則會讓外人覺得沒素質的是自己,可是他們卻不知道這樣做,不僅傷害了自己的孩子,而且會導致犯錯的孩子根本意識不到自己錯在哪裏,還會讓他們誤以爲原諒他們是讓着他,這樣就容易讓他們的行爲變得更過分。

之前在撒貝寧的節目中,就有一個關於“孩子如果被人欺負,應該怎麼辦”的話題。

李玫瑾教授當時是這麼回答的:被欺負了就要打回去。

在她看來,父母要管好自己的孩子不要隨意欺負別人,這是家教問題,另外要鍛鍊孩子的體質,讓他們不容易被欺負,但是對於別人的再三欺負,就要勇敢的打回去,保護好自己。

現在學校的暴力事件隨處可見,很多膽小怕事的孩子成爲被欺負的對象,那些犯錯的孩子也是看中他們不敢還手,所以纔會對他們大打出手,所以,教會孩子一味的忍讓,不僅不能讓事情得到妥善的解決,還會讓孩子更容易受到傷害。

孩子被欺負時,家長應該怎麼做?

(1)孩子在外被欺負後,家長首先要安慰孩子,詢問孩子是否受傷,千萬不要在沒有了解事情前因後果時,對孩子一通指責,這不僅會讓孩子更委屈,而且在以後遇到麻煩時他們也不會再主動告訴家長。

(2)在瞭解事情原委後,家長要和孩子一起分析到底是誰的錯,如果是自己的孩子錯了,家長要及時指出,告訴他們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什麼。

如果是對方錯了,家長要先安撫孩子,如果是小事情,那就讓孩子原諒他們,如果是原則性的錯誤,父母要和對方的家長及時溝通,對犯錯的孩子進行正確的教育和引導,讓孩子能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加以改正。

(3)父母不要隨便用武力解決問題,有些家長比較疼愛孩子,看到自己孩子被欺負就想着把對方打一頓,但是如果真的這樣做,那事情的後果只會越來越嚴重,而且孩子還會模仿大人處理方式的態度,孩子習慣使用暴力後,非常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結語:

當孩子被欺負後,家長不要想着萬事好商量的態度來解決問題,有些時候你以爲自己的大度能讓別人誇讚自己教育有方,但是卻不知道一味的忍讓可能會成爲一次次犯錯的理由,所以保護孩子最好的辦法是讓孩子變得堅不可摧!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