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

先跟大家讲一个跟这一则内容相关的故事。

三国时,有仁爱之名的吴国名医董奉治病不收诊费,只要求被治愈者在他住所周围种植几株杏树。数年后杏树蔚然成林。每次杏林收获之后,他又将所得,用以救治贫民或流亡路过者。后人便以“杏林”作为医界或诊所的代名词,现在还常见有人以送“杏林春暖”的匾额或锦旗,来表达对德艺双馨的医生的赞颂。

类似的故事还有一个——

宋朝大文豪苏轼晚年居于常州,他花掉了最后一点积蓄,买了一所房子,正准备择日迁入住,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一老妇哭得十分伤心。他问老妇痛哭原因,老妇说,她有一处房子,相传了百年,刚刚被不肖子孙所卖,因此痛心啼哭。

细问之下,原来苏轼买的房子,就是老妇所说的祖传老屋。于是苏轼当即告诉老妇,自己乃是买房人。他还焚烧了房契,并让老妇的儿子将母亲迎回旧居居住,而且没有将购房款要回。这年7月,苏轼客死于租住的房子之内。

孟子曾讲:“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意思是说,君子之所以不同于一般人,是因为他存心不同。君子把仁存在心里,把礼存在心里。仁人爱人,有礼的人尊敬人。爱人的人,别人就爱他;尊敬人的人,别人就尊敬他。除此以外,孟子还讲,“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这就更证明了人性本善的道理,很多人误入歧途,其实只是天性的善暂时被蒙蔽,只要澄明了自身善的天性,那他就会归真自己,并受人敬重。

孔子的朋友死了,没有人负责收殓,孔子说:“由我来料理丧事吧。”

最后,我们大家一起再读一遍:

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