犧盟會的建立發展

1936年,在覬覦華北的日本侵略者日益咄咄逼人情況下,中國共產黨委派薄一波、徐向前、程子華、南漢宸、谷景生、裴麗生等多位同志赴山西,與國民黨地方實力派閻錫山先生經過反覆磋商,於9月18日成立了抗日統一戰線組織——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簡稱“犧盟會”。

經過一年發展,犧盟會會員迅速發展到300萬人之衆,而當時山西全省人口不過1100餘萬人。

犧盟會大力發展羣衆,改組改造山西各級舊式政權;未雨綢繆,與一批派來的老紅軍一道,訓練了大量軍政幹部,爲即將到來的全面抗戰進行了充分準備。

山西新軍和旅的組建

1937年“七七事變”後,中國進入全面抗日戰爭階段。

面對兇殘的日寇,犧盟會主要負責人薄一波同志代表中共中央和犧盟會,向山西地方國民黨實力人物閻錫山先生提出組建“山西新軍”的建議,以增強抗日力量。

1937年8月,作爲山西新軍部隊主要組成部分的“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簡稱“決死隊”)正式成立,與此同時,由山西產業工人、城市手工業者、農民、舊軍人等組成的山西工人武裝自衛旅、山西政治保衛旅等隸屬於山西新軍系統的抗日武裝力量相繼組建。

1937年9月18日,中共領導下的山西省總工會成立後,決定創建山西工人武裝自衛總隊,號召工人拿起槍桿子,保衛家鄉。9月27日,山西工人武裝自衛總隊(簡稱“工衛總隊”,成立時爲團級單位)在山西國民師範正式宣告成立。

後來,工衛總隊擴大爲旅級建制並編入山西新軍,稱爲工衛旅。

(山西新軍/來自網絡)

犧盟會派出大量骨幹力量進入山西新軍,山西新軍實際上成爲我黨領導下的除八路軍、新四軍外又一支抗日武裝隊伍。

山西新軍使用國民革命軍閻錫山部的番號和軍餉,建立的是人民軍隊的組織體系,政治委員爲部隊各級最高首長,從而使得這支部隊成爲抗戰時期我黨領導下的重要抗日軍事武裝,除了參加“百團大戰”和山西地區反擊日寇掃蕩多項軍事鬥爭外,還爲八路軍源源不斷地輸送大量兵源。

到1939年冬,山西新軍已發展到4個決死縱隊、1個工人武裝自衛縱隊(後改稱旅)、3個政治保衛旅、3個保安司令部、1個暫編第一師,共計50個團番號,兵力最多時達7萬人。

山西新軍成立後,在艱難困苦的抗日鬥爭中獲得了很大發展,在晉西南、晉西北、晉東南、晉中等地區,與八路軍部隊密切配合,與日寇進行了殊死鬥爭。

1940年2月,決死第二縱隊和決死第四縱隊在晉西北重建,與山西新軍暫編第一師、新軍工衛207旅等,隸屬於“山西新軍晉西北新軍總指揮部”。

包括工衛207旅在內的晉西北新軍部隊當時共計兵員約1.2萬人,實際上受八路軍第120師指揮。

1942年4月,八路軍第120師師長賀龍同志在工衛旅全體軍人大會上說:“蘇聯有個工人師,中國有個工人旅,就是你們。這是你們的光榮,也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光榮”。

(賀龍同志/來自網絡)

【山西新軍工人武裝自衛旅】(簡稱“207旅”)戰鬥序列

(1940年5月—8月)

旅長:侯俊巖

(山西平遙人,國立北平大學、東京日本大學畢業,犧盟會會員。解放後曾任北京市教育局副局長、教育部中教司司長)

政委:侯俊巖(兼)

(侯俊巖同志/來自網絡)

參謀長:張新華(福建寧化人,老紅軍加入犧盟會,1955年獲授少將軍銜)

政治部主任:李明

副參謀長:彭治章

【第21團】

團長:周子禎(浙江諸暨人,老紅軍加入犧盟會,1955年獲授少將軍銜)

(周子禎同志/來自網絡)

副團長:彭凱

政治處主任:麻志浩(河北遵化人,犧盟會會員,1964年晉升少將軍銜)

【第22團】

團長:彭加詩(湖南雙峯人,老紅軍加入犧盟會,1943年?犧牲)

政治處主任:王慶生(山西平遙人,犧盟會會員,1961年晉升少將軍銜)

(王慶生同志/來自網絡)

207旅的後世

山西工衛207旅1939年春整編之初,下轄21、22、23三個團;進入八路軍第120師指揮體系後編爲第21團、第22團兩個步兵團;1942年精兵簡政時,22團併入21團。

抗戰勝利後,工衛207旅暨21團成爲晉綏野戰軍獨立第二旅第21團;1949年2月全軍統一序號改稱爲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第3軍第7師第21團。

解放後,解放軍第3軍與第1軍合併,使用第1軍番號,1998年成爲第一集團軍所屬第3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