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戰爭電影《金剛川》上映。

從演員陣容來看,有張譯、吳京、鄧超等實力派大咖坐鎮,演技有保障。

從導演陣容來看,有前段時間熱門電影《八佰》的導演管虎,攜大部分電影原班陣容出演,又有《流浪地球》導演郭帆,與《繡春刀》導演路陽加持,技術層面沒得說。

從拍攝週期上來看,三個月時間拍一部大型戰爭題材電影,着實還是會令人擔心,會不會因爲時間問題,而造成電影品質被壓縮。

但令人意外的是,電影被詬病的地方,並不是畫面的精細程度,或故事完整度,而是三個導演各持一個視角拍攝,重複去說一件事兒,導致網上惡評連連。

提到“重複拍攝”,就連20年前熱播的電視劇《西遊記後傳》,都被拿出來“鞭屍”。

可以看得出,這屆的觀衆的確非常“嚴苛”。

然而,雖然電影是從步兵、美國空軍、炮兵三個視角去演繹“修橋、炸橋、守橋、過橋”的四個過程,但卻並不影響故事的主線和連貫性。

當然,倘若你對《金剛川》的期待,是一腔熱血打勝仗的故事,那你可能會失望了。

因爲戰爭,從沒有毫無代價的勝利。

爲了保障能夠準時向主戰場輸送戰力,志願軍們爭分奪秒地去修補、守護這通往主戰場路上的唯一一座橋。

上級下達的任務是7月13日5點前,保證主力部隊全部過橋。

而任務的難點,在於兩軍裝備上的差距懸殊,對方有飛機炸彈,我方誌願軍只有兩架高射炮和不足百發的彈藥,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上,怎麼打?

所以,當電影以步兵視角去敘述的時候,你能看到的就是美軍偵察機、轟炸機到來的那一刻,所有志願軍都倉皇地四處隱蔽,大氣都不敢喘。

然而,隨着劇情推進,中國軍人的“信念感”被漸漸體現出來。

即使局面處於被動,也絲毫不會因爲眼前的困境而心生退意,反倒因此逆流而上,拼命反抗,爲大局的勝利而犧牲小我,不畏生死。

這也是爲什麼,當拍攝視角變成美方空軍時,你會聽到他們一次又一次感嘆,那被他們炸燬過四次的橋,是如何在短時間內被修復,堪稱奇蹟。

影片的高潮部分,是第三個視角,也就是以張譯、吳京所飾演的炮兵張飛和關磊的視角,去展露兩軍最直接的軍火碰撞。

在高射炮和彈藥極度匱乏的狀況下,爲了掩護修橋和過橋的戰友們,他們兩人攜十多名高炮班戰士,點燃身旁的篝火,一次又一次將自己暴露在敵人的槍口下,與之搏命。

當最後看到僅剩下一條胳膊一條腿的張飛,用盡全身力氣,對空中的轟炸機發出捨命一擊的時候,我整個眼眶都溼潤了,究竟是什麼樣的執念,可以讓一個人做到這種地步。

我想,當時他心中所想,大概只有如何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儘可能拖延住敵人的炮火吧。

而在當時國內軍事力量與敵國相差懸殊,卻面臨不得不打的戰爭時,這樣的張飛,這樣的,比比皆是。

電影《金剛川》的核心,在於“橋”,而當時志願軍任務的核心,在於“過橋”。

這個設定,看似與電影《八佰》的結局設定雷同,實則卻是天差地別。

《八佰》的橋,架在猶如人間地獄的抗日戰場與繁華的上海租界之間,進一步生,退一步死。

《金剛川》的橋,架在通往金城主戰場的必經之路上,進退,都是生死未知。

同樣體現戰爭的殘酷,後者的基調更爲沉重,所付出的代價,也更爲慘烈。

尤其是當影片推進到最後一幕“橋”的片段時,當一顆顆從B29轟炸機上投下的燃燒彈,將橋幾乎焚燬,將橋附近幾乎所有志願軍戰士的生命燃燒殆盡後。

緊接着的下一個場景,就是又有無數工兵連的戰士奮勇上前,面對一方焦土,和來不及掩埋的戰友屍體,他們的臉上依舊只有決絕。

當美軍偵察機又一次來到金剛川上空時,他們徹底被震撼了,因爲在他們眼前的,是一隊又一隊渡江的志願軍戰士。

而在那些戰士腳下的,是更多用血肉之軀疊起的最堅實的“橋體”,他們光着膀,咬着牙,飲着金剛川的江水,用盡最後一絲力氣,去完成志願軍渡江的任務。

用影片中旁白的敘述來說,就是:

“那一年,我們都只有17、18歲,唯一想的,就是通過那座橋,把美國人打回去,因爲只有那樣,老百姓才能獲得安寧。”

最後的戰爭贏了嗎?贏了。

當那座“人橋”架起,所有志願軍戰士得以準時抵達戰役的主戰場時,我們把仗打勝了。

作爲戰勝方,當時新建國不久的中國,不僅打敗了帝國主義不可戰勝的神話,還進一步鞏固了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爲我們後續改革開放的迅速發展,奠定了基礎。

但,時間回到70年後的今天,當你站在寫滿名字的英雄紀念碑前時,你能笑着說出:

“我們把仗打贏了,瞧,70年後的今天,我們祖國發展的多好。”

你不能。

因爲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是那場戰爭的“獲利者”,而不是參與者。

而那場戰鬥之慘烈,之殘酷,也不是我們透過70年後的電影屏幕所能感受到的。

戰爭是勝利了,但代價也是沉重的。

如今,我們新一輩的年輕人,生在和平國度,長在備受保護和照顧的環境裏,衣食溫飽,還可以去追逐許許多多色彩斑斕的夢想。

但我們始終要記住和緬懷的,是那些曾爲我們生活環境,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烈士。

因爲在他們的17、18歲的青春年華里,夢想只有紅色和黑色,不是鮮血,就是焦土。

不僅如此,他們夢想也只有一個,那就是通過那座前方閃耀着曙光的“橋”。

. END .

【文| 平凡森林】

【編輯| 沐漪】

【排版 | 小龍】

往期精彩推薦:

35歲去世的陳百強是如何離開的,那首《偏偏喜歡你》是寫給誰的

胡歌前女友皈依佛門,陳好劉若英家庭幸福,粉紅女郎17年主角現狀

一念之差,她錯過爆紅的機會,意外成就了蔡少芬,原因卻讓人感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