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是衆所周知的,他是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漢族舊稱漢人就是來自中國的漢王朝,之前一直都是稱“華夏”。漢朝能夠延續四百餘年,是因爲劉邦的子孫都比較賢明,這與明朝的個個奇葩皇帝形成鮮明瞭的對比,漢文帝和漢景帝的“文景之治”,休養生息,不斷積蓄國力,漢武帝的“漢武盛世”,開闢絲路、攘夷拓土,這些初期的成就爲後世漢朝積攢下雄厚的實力。

大家一般會認爲漢太祖之後是漢惠帝,接着是漢文帝,但其實不止如此,漢惠帝之後還有兩位皇帝,分別是前少帝劉恭和後少帝劉弘,他們都是漢惠帝劉盈的兒子,短暫在位後,之前被分封爲代王的劉恆入京爲帝,是爲漢文帝,漢文帝即位後,勵精圖治,興修水利,衣着樸素,廢除肉刑,使漢朝進入強盛安定的時期,這纔有了“文景之治”的開端。

那麼劉恭和劉弘這兩位皇帝是怎麼回事呢?他們身爲漢惠帝的兒子,繼位也是名正言順,爲什麼在位時間會如此之短呢?其實他們的繼位全都是由呂后呂雉一手促成的。在劉邦還未成就大業之時,呂雉就成爲了漢決策集團的重要人物之一,她爲劉邦生下一兒一女,兒子就是日後的漢惠帝劉盈,期間曾經歷過戚夫人挑起的奪嫡風波,但最終被呂雉先下手爲強,完美解決,由此可見呂雉是一個性格剛毅,睿智果敢的女人,她有手段,有能力,完全不輸於任何一個男人。

漢太祖劉邦去世後,太子劉盈登基爲敵,呂雉開始獨掌大權,孝惠四年,她將女兒魯元公主的女兒張氏立爲皇后,這可是舅舅和外甥女的關係,劉盈雖然心中不贊同,但也無可奈何,有這麼一個強勢的母親,他心中一直憂鬱感傷,最終鬱鬱而終,呂雉立三歲的太子劉恭爲帝,這纔是漢朝的第三任皇帝,不過一直被呂后把持着,他只算是一位傀儡皇帝。其實劉恭並非爲張皇后所生,而是呂后讓張氏假裝懷孕,到時將周美人生的兒子抱了過來,作爲皇后的兒子,立爲太子。

呂后掌權期間,一直在擴展呂氏勢力,皇帝一天天成長,知道自己不是皇后的兒子,說出了:"後安能殺吾母而名我?我未壯,壯即爲變。"這讓呂后惶恐,將他囚禁在永巷中,也就是宮廷監獄,對外只是稱皇帝重病,不能上朝。

呂后告訴朝臣,應該挑選新的繼承人,大臣同意後,劉恭被廢黜,被處死。而重新挑選的人就是劉弘,他的生母不詳,是劉恭的異母弟,劉弘繼位後,是爲後少帝,是漢朝的第四位皇帝。

劉弘的原名爲劉山,也用過劉義的名字,早年前,他被封爲襄成侯,常山王劉不疑死後,他接封爲常山王,改名爲劉義。公元前184年,他被呂后選中,繼任帝位,但朝堂的實際掌權人還是太皇太后呂雉,經過多年的發展,呂氏一族的勢力在朝中不容忽視,但這引起了劉家皇室成員和衆位大臣的不滿,公元前180年,呂后一死,周勃、陳平等人就開始動手,剷除了呂氏家族力量。

其實在呂后死的時候,她也仍然在爲呂家考慮,病危之時,她就下令任命侄子趙王呂祿爲上將軍,統領北軍;呂產統領南軍,還告誡他們:“我快死了,皇帝還小,到時呂家處於風口浪尖之上,大臣們可能會發起兵變,所以你們要牢牢掌握手中的軍權,守衛宮殿,千萬不要離開皇宮爲我送葬,否則就會被人扼制。”但呂雉的計劃落空了,齊王劉襄發難於外,陳平、周勃響應於內,劉氏諸王,大都起兵共同誅殺呂氏家族,經過一場流血鬥爭後,劉氏皇族集團取得了勝利。

這時的劉弘已經安安穩穩地當了四年多時間的皇帝,並且他似乎對呂雉很感激,畢竟是呂雉讓他從王爺成爲皇帝,而且享受着皇帝的榮華富貴,卻不需要承擔治理國家的責任,這樣的皇帝當得還真是輕鬆,如今呂后一死,他雖然沒有了呂后的控制,但朝中大臣卻不認可他這個皇帝。

朝中大臣認爲劉弘是呂雉一手扶持的,這不能被歸爲劉氏正統之列,雖然呂后已經死了,但也難免日後劉弘會讓呂氏一族東山再起,而且還有一些老臣猜測,劉弘可能不是劉盈的親身兒子,爲了確保皇室血統的純正,還是廢掉劉弘這個皇帝吧,再重新挑選劉邦的一個兒子來做皇帝。劉邦總共有八個兒子,呂氏掌權後,爲了獨攬大權,她害死了四個兒子,劉邦長子得到善終,但呂后逝世之時,劉邦的兒子只剩下了劉恆和劉長。

劉恆早年去往封地,有着寬厚仁慈的名聲,做事謹慎小心,而且劉恆的生母薄姬,原是項羽所封魏國王宮的宮女,沒有家族勢力,日後就不會成爲第二位“呂后”干擾朝政,所以大臣商議過後,決定讓劉恆來繼承皇位,最終劉恆在陳平等衆大臣的擁戴下平安地繼承了皇位,而劉弘被處死。自劉邦死後,漢朝終於迎來了一位確確實實的劉氏皇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