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贝贝豆育儿课堂(原创文章,欢迎转载分享)

在文章开始前,不妨看一下接下来的小故事。

一位著名的棒球选手受邀到监狱中给犯人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他兴致勃勃地说道:“小时候,我第一次玩棒球打碎了我家玻璃,父亲高兴地说:‘孩子,你将来一定是一名优秀的棒球手。’等到我第二次打碎玻璃的时候,父亲还是很高兴地说:‘孩子你将来一定能夺得世界冠军。’”

而就在这位冠军分享完自己的人生经历的时候,一位犯人站了起来:“我小时候的经历和你相似,只是我的父亲却说我将来会成为一个罪犯。”

两个人儿时相似的经历,却因为父亲不同“评价”而引发的蝴蝶效应,彻底改变了两个人的人生。而这种非看起来无足轻重的外部评价,甚至会影响一个人正常的生理状态。

20世纪50年代,加州大学Edwin M. Lemert博士的实验表明,许多年轻人之所以出现药物成瘾,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评价的影响。“既然我是‘瘾君子,为什么不能这么做’”成为成瘾年轻人挂在嘴边的话。

而这种社会评价有一种更通俗的名字,那就是“贴标签”。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贴标签的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

贴标签的行为在生活中并不少见,生活中常常会看到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总是在不经意间给孩子贴上标签:孩子第一次见陌生人——孩子内向,不爱说话。孩子学东西慢——这孩子就是这样,脑子反应慢。孩子不小心打碎了碗——从小就是一个惹祸精,长大没啥出息。

这些生活中常见的情形其实都会在无形中给孩子贴上标签,慢慢地孩子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反正我就是这样的人,爸妈都这么说我索性就这么做好了。”

孩子之所以会出现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根本原因还是因为标签的暗示作用。父母给孩子贴上的负面标签会让孩子获得一种社会遗弃感,这种遗弃感会引发孩子对自己不信任,从而出现自暴自弃的想法。

心理学将孩子受到标签影响的过程称为“标签化效应”。心理学上的“标签效应”到底是怎么影响孩子的?

心理学上的标签效应(Label effect)其实指的是,个体更愿意通过不断尝试,使自己的行为和所贴的标签的内容相一致的过程。

美国心理学家贝科尔认为“人一旦被贴上了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而这个结论在育儿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

父母给孩子贴标签的行为实际上是对孩子的一种心理暗示。标签被不但提及的过程其实是心理暗示不断被加强的过程,心理暗示每加强一次,对孩子的性格就是一次重新的塑造和加强,最终让孩子不自觉地向着标签的方向靠拢。

这种给孩子贴标签的行为最糟糕的影响就是让孩子慢慢失去了自己的特点,在标签的作用下逐渐变得趋同,失去孩子原来丰富的层次。

何炅说过:“现在的我们,似乎一下子都爱贴标签了。按照自己的爱好给人分类,却逐渐忘记了我们原本的层次和鲜活。”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父母的“贴标签”行为会对孩子产生很深的影响

1)孩子无法轻易摆脱标签

英国作家王尔德说过:“一旦被贴上标签,你就很难逃脱。”

很少有父母意识到,这个从小被贴在孩子身上,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玩意,实际上会伴随孩子很长时间,甚至孩子终身都没有办法标签的影响。

为什么标签会伴随孩子这么长的时间?这其实是和孩子的生长特性脱不了关系。

心理学上认为,因为父母掌握了亲子关系中的决策权和话语权,父母在亲子关系中属于强势的一方,而孩子因为生理和心理上发育的不成熟,会处于被动地弱势方。这时,强势一方给弱势一方添加的标签往往不能被弱势方主动摘除。

长此以往,弱势方对于贴在身上的标签会逐渐不敏感,开始出现对于标签的自我认同。也就是说孩子会逐渐变成标签所固定的形象。

2)孩子也会学习大人的模样给别人贴标签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会对孩子起到很好的模仿作用。孩子会模仿着父母的模仿,在自己的生活中给别人贴标签。

从一方面来看,孩子学着给别人贴标签会让孩子没有办法更加客观地看待事情,养成我行我素的坏习惯。另一方面,随着孩子的长大,孩子的这种贴标签的行为会演化为给别人起外号,甚至是开展地域歧视等低素质行为,影响孩子正确人生观的建立。

认知行为治疗师Joanne Cooper博士认为,父母给孩子贴标签的行为很有可能伴随着孩子一生,对孩子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父母避免给孩子贴标签才是教育孩子

1)正向和负面的标签都不适合孩子的成长

有些父母会有这样的“侥幸”心理:既然负面的标签对孩子的影响很大,那是不是给孩子贴一些正面积极的标签更能帮助孩子的成长?

儿童教育中认为,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的标签其实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如果说负面标签会摧毁孩子的自信心,导致孩子向标签的负面转换的话,正面的标签会很容易让孩子产生骄傲自矜的心理,同样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正确的做法就是不给孩子贴任何性质的标签,尊重孩子,让孩子更加自由的成长。父母在这个过程中只需要扮演好自己的指导作用就好。

2)避免贴标签,正面积极的暗示才是正途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提出过一个“罗森塔尔效应”:父母给予孩子的正面积极的暗示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长远的影响。

这种暗示不同于贴的标签,它更多地是要满足孩子的自我认同性,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鼓励孩子继续去获得这种认同感。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也会不断地取得进步。

父母不妨尝试着给孩子一些正面的暗示,多和孩子说一些认同和鼓励的话,这样往往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3)不要总是记着孩子的错误

父母要尝试着淡化孩子的错误,不要抓着孩子的一方面错误紧紧不放,更不要因为这不常见的事直接对孩子下定义,贴标签,这样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当孩子犯了错误后,他们的最直观感受就是害怕,如果这时候父母在时时刻刻抓着孩子的错误不放,孩子就会加深对错误的印象,导致孩子无法从错误中走出来,甚至出现破罐子破摔的想法。

ps:本文图片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