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鱼奶爸日记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自主意识越来越强,和小伙伴之间的摩擦也会越来越多,很多家长为之头疼:为何玩耍中孩子都要抢玩具?总觉得别人手里的玩具最好玩?总玩着手里的想着别人手里的?

尤其到了幼儿园,三天两头因为这样的事惹麻烦,家长们也是心累了。

争抢玩具可是个“世纪大难题”,不论什么国家什么年代的孩子,都会遇到,这其实是社交必然。国外关于孩子之间争抢的实验:

在一家国外学校,一群孩子正在比赛,游戏规则是,赢得比赛的孩子。可以得到巧克力奖励。

很多孩子都自信满满,尤其是一个叫裘德的小男孩,他觉得自己一定会赢得这场比赛,可结果出乎意料,他居然输了,这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

看着赢的小孩手里拿着巧克力,裘德越发生气,他并没有接受自己输了的事实,而是跑到赢了的孩子面前怒吼:分给我们吃!

赢得比赛的孩子瞬间护住巧克力,紧接着转身跑开。

结果沮丧的裘德趴在地上,自己嘟囔:我输了,我受伤了,我需要安慰。后来裘德的伙伴帮他去要巧克力,也被拒绝了。

可事实上,那块巧克力就像是有魔力一样吸引着裘德,他试图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骗走巧克力,但这次还是不奏效。

最后,他放弃了“智取”,选择了“暴力”,干脆召集其他伙伴一起疯抢,场面一度混乱,大家叫喊着、撕扯着,可在一旁的老师并没有阻止。

她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们追赶和争夺。

她说:孩子们是安全的,就让他们去吧,他们需要这样的秩序。

事后老师带着孩子讨论,被抢的女孩说:“他就是输了,这是规则”;可裘德却说是因为小女孩得到巧克力没有分享。

最后大家达成共识:女孩要裘德努力赢得比赛,把奖品也分享给她,吃到巧克力的裘德答应了。

可见,重要的并不是巧克力,而是朋友之间的互动,这是一种情感的信任。尽管是一块巧克力引发的纷争,却也让孩子知道规则,了解和解的意义。

家长也不用把争抢玩具看得太严重,这是孩子的一种相处方式,他们需要从中慢慢学到人际交往的正确方法。

但生活中,有的家长会步入争抢玩具的误区,反倒耽误了孩子自己的体验。面对此类事件,家长的错误做法:

1、懦弱离开

孩子之间的争抢总有一方要主动退让,但如果家长在场,直接干预,让孩子被动忍让,对孩子来说也不公平。

有时候,孩子是真的喜欢这件玩具,如果让出去会心有不甘,而家长往往只因为担心矛盾就主动退让,把本来属于孩子的玩具拿出去。

如果家长经常这样做,会造成孩子不敢说自己真实想法,并压抑心理活动的后果。又或者等到大人不在身边,就用过激的行为弥补之前没有释放的情绪。

2、过于暴力地抢回

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挨欺负,家长会教给孩子“谁抢你的玩具,你就要抢回来”,甚至会无意识帮孩子抢回来。

这样的做法并不妥当,家长不想让孩子受伤,也不想让他的权益被侵犯,这样的想法可以理解。但孩子也会模仿家长暴力地抢回玩具,可能会造成伤害,并不利于性格形成。这种情况下家长应该如何做?

1、保证安全,等待和观察

看见孩子争抢,家长不要先一步激动,而是注意观察孩子的举动,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看看两个孩子是如何解决纷争的。

如果没有危险性,就以观察为主,让孩子自己体验争抢过程中的社会性,给他们自己做决定的机会。

2、引导孩子思考,总结经验

如果孩子的语言能力已经能进行简单的表述事实,那就先听听孩子们怎么说,这样能很大程度上避免事情闹大。

同时,家长也可以要求孩子简单但完整地描述事情经过,复盘会让他更懂得如何处理问题。

接下来,家长就应该体会并判断孩子的情绪感受了,是沮丧还是亢奋,是激动还是着急,为下一步做准备。

3、客观顺应,给出解决方案

如果孩子真的喜欢,又确实是自己的,就让他决定想不想要回来。

如果想要,就必须大胆说出来,家长可以陪着去,但要让孩子自己表达;如果孩子暂时不想要回来,就尊重他的意愿,过一会再玩或者玩下一样玩具。

让他出马,教会另一个孩子分享的意义,没准这样还能交到朋友。

面对孩子争抢玩具的问题,家长要学会随机应变,保证安全,并做出理智客观的判断。

孩子的社交中矛盾不可缺少,这是情商养成的必经过程,让孩子自己体验、解决,才能真正获得成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