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2月7日清晨,黑壓壓的日機抵達了珍珠港的上空,開始了蓄謀已久的偷襲計劃,將美國太平洋艦隊“癱瘓”,史稱“珍珠港事件”。

圖注:日軍轟炸現場

翌日,美國國會立刻召開會議,投票表決是否對日開戰。最終,開戰派以388票戰勝了反戰派,通過了宣戰議案。美國至此正式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

那麼,從二戰正式爆發的1939年9月1日到日軍偷襲珍珠港的1941年12月7日期間,美國人爲什麼不參戰,他們到底在忙什麼?

“門羅主義”與“孤立主義”‍

19世紀初,拉丁美洲獨立運動愈演愈烈,嚴重損害到了列強在美洲的利益。爲了維護君主制和自己的在美利益,以俄、普、奧、英、法爲首的神聖聯盟決定干涉拉美的獨立運動。

面對這些野心勃勃的歐洲國家,一直視拉美爲自家後花園的美國決定不能坐視不管。於是,時任美國總統詹姆斯•門羅發表了觀點:“歐洲列強不應再殖民美洲,或涉足美國與墨西哥等美洲國家之主權相關事務。而對於歐洲各國之間的爭端,或各國與其美洲殖民地之間的戰事,美國保持中立。相關戰事若發生於美洲,美國將視爲具敵意之行爲。”

這就是後來被美國奉爲基本國策的門羅主義。

圖注:美國總統詹姆斯•門羅

在門羅主義的影響下,美國政府不可以隨便插手歐洲事務,因此只能對歐洲戰火袖手旁觀。如果貿然抽手歐洲事務,那法西斯必然會入侵美國庇護下的拉丁美洲,最終導致後院起火,戰火波及到自己本土,這顯然是不划算的。

同時,美國國內的孤立主義勢力也異常強大。

實際上,從華盛頓之後,孤立主義就一直是美國社會的主要思潮,對美國人影響深遠。

無論是在民間,還是在政界,孤立主義都有着極大的影響力。

圖注:美國羅斯福總統

1932 年,羅斯福曾發表了一個演說。在演講上,他表明贊成以集體行動對付侵略者,並暗示美國捲入戰爭的可能性。這一言論發表後,國內外一陣譁然,孤立主義者們開始強烈抨擊羅斯福,對羅斯福展開攻擊。

《華爾街日報》向羅斯福發出警告:“總統,停止煽動戰爭!”而孤立派議員們則聲稱要彈劾羅斯福。與此同時,文人們也站出來反對戰爭,出版了《三個軍人》、《永別了武器》、《勝利的榮譽值幾個錢?》等反戰讀物,退伍軍人們更是開展起2500萬人的反戰運動,呼籲不要參戰。

面對強大的孤立主義勢力,羅斯福選擇了向孤立主義議員范登堡、納埃、波拉等人妥協,於1935年、1936年、1937 年和1939 年分別出臺了四部“中立法”,並於1941 年3 月又出臺了租借法案,以美國在軍火貿易上的中立向外界表明:美國不願參加一場遠離美國本土的海外戰爭。

因此,在二戰前期,美國遲遲未能加入戰爭。

貿易的糾葛與準備的不足‍

除了社會意識的原因外,美國遲遲未加入二戰還有更重要的原因——美國企業對同法西斯國家貿易的依賴和美國軍事準備的不足。

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先後經歷過一戰和經濟危機打擊的德國在法西斯分子阿道夫·希特勒的帶領下開始重建,重新武裝起軍隊來。美國人注意到了德國人的需求,以杜邦公司、聯合航空公司、道格拉斯公司、通用電氣公司、美國鋁公司和埃克森石油公司等爲首的美國企業開始大量地向德國出售軍火。

圖注:美國杜邦公司logo

同時,法西斯三巨頭之一的日本還是美國在遠東地區最大的貿易伙伴。

早在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美國就開始向日本出售自己的軍事裝備、戰略物資和科學技術。“9·18”事變後,美國對日貿易仍是有增無減。1937年美國出口日本的物資共28855.8萬美元,其中戰爭物資佔58%;1938年出口日本的物資共23957.5萬美元,其中戰爭物資佔67%;1939年,日本進口石油的90%來自美國,進口軍火的55%、軍需用品的80%是美國提供的。

可以說,在1941年前的這段時間裏,美國不僅沒有阻止法西斯分子,反而還支持了法西斯的侵略。美國陸軍部長史汀生都曾說道:“日本的侵略得到了我國大力支持,這種侵略行爲不僅受到支持,而且我們的援助是如此有效,如此舉足輕重,如若斷絕援助,這種侵略就可能被制止和停止。”

在如此大的利益的驅動下,美國絕不會想要加入一場前途並不明朗的戰爭。

同時,美國在二戰前期相對孱弱的軍事也成了其不敢參戰的重要原因。

據相關數據表明,在1939年9月二戰正式打響前,美國的陸軍僅有19萬正規軍,20萬國民警衛隊,合計39萬人;空軍當時發育還並未成熟,仍是陸軍的附屬部隊,僅僅擁有1576架作戰飛機。與英國相比,無論是軍隊規模、作戰理念還是武器裝備美國都差了一大截,甚至落後於自己的軍火出售對象德國。

圖注:美國將軍馬歇爾

對此,馬歇爾曾評價道:“從經濟方面講,美國仍是世界上最興旺發達的國家,比別國都更富足,就軍事而言,卻排在包括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內的十六個國家之後。”

德國駐美大使館武官馮·波提徹爾也曾點評道:“除了缺乏訓練有素的人員以外,現代化的武器裝備儲存不足,是美國陸軍的決定性弱點。因此,在戰爭爆發的一年內,不可能指望會有一支可供在美國境外使用的部隊。同樣,空軍在十二個月內也不可能派遣強大的分隊奔赴海外戰場。”

因此,在軍事力量遠遜於對手之時,美國也斷然不敢加入二戰。

最終在1941年,日本偷襲了美軍軍事基地珍珠港。在隔岸觀火的這幾年裏,美國通過軍火貿易發了一大筆戰爭財,又抓緊時間做好了戰爭動員,早已不是幾年前那番孱弱的模樣。於是,羅斯福當即抓住機會對軸心國宣戰,加入了血腥的第二次世界大戰。

二戰中的美軍

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天平逐漸向反法西斯同盟傾斜,孤立無援的中國和遭到圍毆的英國看到了希望。

參考資料:二戰前美國對日本實行綏靖政策主要原因再思考——楊曉傑

從中立法到租借法,二戰時期美國軍火貿易政策探析——王中文

門羅主義與全球化紀元——劉小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