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風破浪的姐姐》大爆之後,芒果順勢開啓了第二季預熱,並在月中的招商會上宣佈了部門嘉賓的關鍵詞。

對於這則動靜,一半網友開啓了歡快的嘉賓解謎探討,另一半網友的反應卻不樂觀,以爲沒有再辦第二季的必要。

理由很簡樸:第一季已經爛尾,第二季還好意思做?

成團夜的尷尬場面仍然歷歷在目,沒有宣佈女團名便倉促結束的“選秀”,讓許多付出真情實感追過《姐姐》的觀衆失望。

時隔一月,有了團名X-sister的姐姐團才終於在綜藝《愛樂之程》合體,但場面仍然尷尬,姐姐們之間顯著佈滿陌生感。

作爲女團養成選秀綜藝,這樣的結果顯然是不合格的,七話也曾在《乘風破浪的姐姐》結束後多次吐槽策劃虎頭蛇尾。

但對於第二季的製作,個人仍舊會投上一張贊成票,不是爲了支持女團綜藝,而是市場給到熟齡姐姐們的曝光平臺太少。

這檔綜藝,對中年女藝人來說,其實太重要了。

趙薇曾在《演員請就位》中感嘆:女演員越來越難出頭。

對中年女演員來說,想要碰到合適自己春秋的角色非常難題,想要出演春秋契合且人設有張力的角色,更是難上加上。

處於中年女演員頂層的海清,第一個公然爲女演員吶喊,但願能夠獲得更多機會,曾經引發過大量爭議聲。

她的機會在同齡演員中已經屬於優等狀態了,然而,細捋海清出演的角色,清一色爲婚姻頭疼的媳婦或爲子女教育奔波的媽媽。

這類角色有她們的魅力所在,但當一位頂級中年女演員只能將自己束縛在同一類角色中時,已經說明整個羣體都處於這類狀態了。

即使中年翻紅並因獨特個性成爲中年“頂流”的劉敏濤,選擇空間也很有限,通過《僞裝者》走紅之後,她幾乎一直在出演背景化的媽媽角色。

直到2020年,劉敏濤纔在懸疑網劇《白色月光》裏遇到了中年小三楊雁,這個人設極不討喜的反派,卻是劉海濤近五年來接到的最有張力的角色。

選擇權相對豐碩的年青女演員,她們的成長空間實在也沒有表面上那麼夸姣,往往由於作品題材特性題目,人氣收割能力普遍弱於男演員。

在這方面,女藝人的商務資源便是最好的證據,原本屬於女明星主場的彩妝行業,目前幾乎清一色換成擁有龐大粉絲羣的年青男藝人。

造成這種現象本質上與性別是沒有關係的,商家的選擇永遠追逐利益,之所以男演員能夠爲他們帶來更豐厚的回報,根源皆在行業本身。

我們不缺優秀的女演員,更不缺有魅力的熟齡女演員,但市場壓縮了她們的展現空間,讓她們陷入“無好資源——人氣弱——無資源”的死循環。

而《乘風破浪的姐姐》之於她們,是一個絕佳跳板。

這檔綜藝掀起“姐學”風潮,熟齡女星的魅力因綜藝被觀衆認可:原來變老一點也不可怕,原來我們的女藝人這麼颯,這麼千姿百態。

許多人不滿《浪姐》的爛尾,但在這個過程,觀衆也被姐姐們的個性折服,這些優秀的女藝人,也通過這個舞臺收成了貿易市場最鍾愛的“流量”。

成團的幾位姐姐基本上商務資源接到手軟,未成團的姐姐也收成許多機會,但凡在舞臺上有個性風格呈現的藝人,都有一定的附加成果。

由於受傷及結婚生子已經多年沒有水花的鄭希怡,憑藉自信颯爽的氣質受到品牌商認可,節目播出之後,各類商務資源紛至沓來。

出道後演技備受好評但人氣太低的藍盈瑩,也成功收成了自己第一支廣告代言,終於贏來了人氣質變機會。

即使沒有走到終極戰場的姐姐們,也由於《浪姐》收成頗豐,以金莎爲例,她在新綜藝《女兒們的戀愛》中便有着甜美的埋怨:行程滿了。

回顧金莎近兩年的資源,上一部電視劇仍是2018年客串的《北京女子圖鑑》,兩年內獨一沒有斷層的事業,只有爲影視劇唱沒什麼水花的OST了。

通過這些“業績”,很難想象她在10年前是一線人氣女歌手、是內地第一波青春劇中的女神級人物,與胡歌曾經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

這些只是個別幾位姐姐的變化,在綜藝播過程中話題頗多的伊能靜、黃聖依、張萌等女藝人,目前都成了綜藝紅人,有了更多曝光機會。

獨一遺憾的是影視行業沒有做好迎來“姐學”的預備,目前這些姐姐的資源都集中在商務和綜藝上,影視作品短期並沒有太多起色。

假如沒有及時的增補,熟齡姐姐們的市場,很輕易短暫熱鬧後歸於平靜,在這個時候,《浪姐》第二季的推波助瀾便很重要了。

這檔綜藝主打的是熟齡女性魅力,固然以女團形式呈現,內核卻是女性的多元美、成熟美,填補了當下娛樂圈及社會對成熟女性審美的空白。

但對女性美的賞識,大衆受影視娛樂行業影響多年,已經垂垂有了低齡化趨勢,對“奼女”型藝人情有獨鍾,也常常將女性美侷限在奼女感上。

如今,“奼女感”這個詞彙幾乎橫跨了70後到00後的女藝人,曾經一度引發走氣質美路線的殷桃吐槽。

想要打破這種審美禁錮,一檔《浪姐》兩個多月的衝擊力度是遠遠不夠的,在女性主題影視作品還未跟上之時,持續的綜藝渲染非常有必要。

這也是七話鼓勵《浪姐》出第二季的樞紐原因,女性的多元審美意識培養需要這個舞臺,中年女藝人也需要這個舞臺突破事業瓶頸。

但,《浪姐》很重要,想要延續價值,改變更迫切。

第一季節目組顯著沒有做好完整規劃,它抓了熟齡美的內核卻沒有匹配合適的內容與定位,導致後半程舞臺越來越單一、成團也變成了笑話。

固然由於大衆對“姐姐”概念的鐘愛讓這檔綜藝獲得了現象成績,卻並不能真正讓觀衆共情,給出可持續的姐姐氣力。

《浪姐》第二季如何讓舞臺作品以更完美的方式呈現,找到契合姐姐團的定位與發展模式,是節目組能否延續姐姐氣力的樞紐。

但願節目組能注重改變與成長,莫讓《浪姐》淪爲割韭菜綜藝,讓它成爲真正能改變大衆審美與女藝人處境的優秀平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