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是讓人類聞之色變的疾病,每年會造成近千萬人死亡,將整個人類世界籠罩在恐懼之中。

癌症一般是惡性腫瘤的統稱,指細胞不正常增生,並侵犯身體的其他部分,由控制細胞分裂增殖機制失常而引起的疾病。在人類身上已知的癌症超過一百種。

世衛組織下屬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發佈2018年《全球癌症報告》,提供了185個國家和地區的癌症發病率、死亡率等相關數據。

2018年全球預計有1810萬癌症新發病例和960萬死亡病例,全球範圍來看,肺癌是發病率(11.6%)和死亡率(18.4%)最高的癌症,堪稱“癌症家族的頭號殺手”。

除去其他客觀因素,全人類75歲之前累計患癌風險爲21.4%,死亡風險爲17.7%。

但是各國的患癌率不同,出人意料的是,發達國家的患癌率普遍高於發展中國家。

澳大利亞人口75歲之前累計患癌率高達41.9%,新西蘭高達39.7%,美國33.3%,歐洲發達國家普遍在30%以上。亞洲患癌率最高的是韓國,達到29.8%,日本達到24.6%,中國爲20.6%。而且幾乎在所有國家,男性的患癌率都高於女性。

但這個患癌率只是表面的,跟各國的檢測水平有關,發達國家檢測水平更高,更多的癌症患者被確診。

如果從癌症死亡率(死亡率/發生率)來看,發達國家則低於發展中國家,澳大利亞只有20%,新西蘭22%,美國26%,日本34%,中國達到了65%,亞非貧窮國家則接近90%。

發達國家患癌率高,死亡率低,主要原因是醫療水平較高,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被確診癌症時有很大一部分處於早期或中期,更容易治療。說到底還是與醫療水平和檢測能力有關。

在癌症問題如此嚴重的當下,網絡上依舊充斥着大量有關癌症的錯誤信息,這無疑會對一部分癌症患者產生誤導和危害。

在網上時常看到這樣一些文章,比如《鯊魚不得癌症》、《大象不得癌症》、《動物不得癌症》等,這些文章打着“科普”的旗號,主要分爲兩種類型,一種是利益集團請水軍寫的營銷文,一種是啥也不懂的低質自媒體寫的水文。前者危害甚大,要注意甄別,後者權當笑話看吧。

目前已經有大量的研究證實,癌症不是人類的“專屬疾病”,癌症或癌性現象幾乎能在所有的哺乳動物、鳥類、爬行動物甚至是無脊椎動物和植物身上發現。我們來看一部分實例。

鯊魚深受謠言危害,上世紀中期,國外傳出“鯊魚不得癌症”的謠言,使大量的鯊魚被捕殺,它們的軟骨被製成抗癌藥,高價賣給癌症患者,謀財害命,貽害無窮。但因各種原因,此謠言在本世紀才漸漸被推翻。

大白鯊下顎的腫瘤

2004年夏威夷大學的研究人員發表《低等動物的癌症名錄》,記錄了在軟骨魚類身上發現的42種腫瘤,包括至少12種惡性腫瘤和貫穿全身的腫瘤,甚至在鯊魚軟骨中也發現了腫瘤。2013年澳大利亞科學家在一條大白鯊下顎處發現了一大塊腫瘤,他們還在一條短尾真鯊的頭部也發現了腫瘤。截至2013年,科學家已經在至少23種鯊魚身上發現了腫瘤。

雖然腫瘤不一定是癌症,但是發現腫瘤證實它們有患癌的可能性,“鯊魚不得癌症”的言論不攻自破。

另一種被網絡謠傳爲“不得癌症”的動物——大象,實際上也會得癌症。

2015年研究人員分析了644頭死亡大象的屍檢報告,發現3%的大象得了癌症,但是大象體內的潛在癌變細胞是人類的100倍,而患癌率卻比人類低很多,原因在於大象體內的抑癌基因。P53是一種重要的抑癌基因,正常人體內只有1份(2個等位基因),而非洲象體內有20份P53拷貝(40個),亞洲象有15-20份P53拷貝(30-40個),遠遠多於人類。

另外,海洋中的長壽哺乳動物鬚鯨也有相似的抗癌機制,以至於它們體型大、壽命長,但是患癌率低。不過隨着海洋污染的加重,鯨類的患癌率在增加,針對擱淺的白鯨的研究發現18%的個體有腫瘤。裸鼴鼠也有多種抗癌機制,導致它們成爲患癌率最低的哺乳動物。

但是“患癌率低”不等於“不患癌症”,不要被文字遊戲給騙了。

很多人認爲,體型越大、壽命越長的動物更容易得癌症,因此不少人用“人類壽命長,所有人類很容易得癌症”來解釋人類的癌症問題,但事實並非如此。

流行病學家Richard Peto教授提出了著名的Peto's Paradox(佩託悖論),推翻了“體型越大、壽命越長的動物更容易得癌症”的觀點,體型大、壽命長的動物有一套方法來抑制癌症的發生,如果人類能破解其中的祕密,對攻克癌症難題大有幫助。

再來看一小部分在動物身上發現癌症的實例。

有一種動物受癌症危害比人類更嚴重,那就是袋獾。這種脾氣暴躁的有袋類動物僅存於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島,上世紀末人們在袋獾身上觀察到一種奇怪的疾病,稱爲“袋獾面部腫瘤病”,染病袋獾的臉上會長出巨大的腫瘤,然後化膿潰爛,感染羣體在12-18個月內的死亡率達100%,導致袋獾的數量在20年裏減少了80%。

2019年馬來西亞最後一頭蘇門答臘犀因癌症死亡,這一物種現存不到80頭,恐怕是沒救了。

Pappochelys rosinae

已知最早的癌症患者,是一隻原始的龜類,病理考古學家在一種2.4億年前的古生物羅氏祖龜(Pappochelys rosinae)的腿骨化石上發現了異常增生組織,和人類的骨肉瘤極爲類似。羅氏祖龜是龜類的祖先,但還未演化出龜殼,長得像蜥蜴。

長了腫瘤的海龜

但2.4億年之後,被視爲長壽象徵的龜類也未能擺脫癌症困擾。比如海龜纖維性乳突瘤症就會造成海龜數量減少。

恐龍也會得癌症。

2003年對超過1萬件恐龍化石的研究發現,有3%的鴨嘴龍化石樣品裏都有癌症的跡象。前不久有一則新聞,出土於加拿大的7700萬年前的尖角龍化石裏發現了類似骨肉瘤的惡性腫瘤。

人類最喜愛的寵物貓和狗患上癌症的風險與人類相當,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稱每年有超過2700萬隻狗被診斷出癌症。10歲以上的狗中,有50%以上會死於癌症。其中金毛犬的癌症發病率最高,使該品種的平均壽命下降到10.5年。貓患癌的幾率大概和狗相當。

2010年的新聞,美國女子安妮·羅裏飼養的一隻鸚鵡2009年確診患上了鱗狀上皮細胞癌,最多隻能活兩個月。安妮毅然花5萬英鎊爲它實施化療,鸚鵡化療後又活了一年多時間。

前面講的都是高等動物,無脊椎動物也有癌變現象。

美茵茨大學的教授August Dorn研究發現,直翅類昆蟲的胃部神經被切斷後,昆蟲就會長出中腸假性腫瘤。

左邊是癌變的水螅,右邊是正常的水螅

科學家已經在絛蟲、渦蟲、水螅身上發現了癌變現象,絛蟲的癌症甚至可以危害人類。

2015年《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報告稱,一名罹患艾滋病的41歲男性,他體內的一種寄生蟲短膜殼絛蟲發生了癌變,並把癌細胞傳染給他,在他體內造成癌狀腫瘤。人體寄生蟲得了癌症,結果危害到了寄主,真是魔幻。

植物也會產生腫瘤,比如冠癭瘤,但是通常不會轉化爲癌症,也不致命,這裏就不多說了。

可見,癌症真是一視同仁,不管是“萬物之靈”的人類,還是無脊椎動物和植物,都逃不出它的魔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