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在中國古代的地位是很高的,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的“四方神”概念中,虎是威猛的象徵,鎮守西方,同時也具有吉祥、正義、辟邪等作用。虎和龍的地位,比較之下,相差並不很大。老百姓用“龍”字取名的,與用“虎”字取名的,數量都極其可觀,而且不分男女之別,可見大家都比較喜歡“虎”的文化含義。那麼,爲何這樣一個似乎具有神性的、頗具文化水平的動物會被稱爲“大蟲”呢?

這是唐朝纔開始的用法,原因很簡單:唐高祖李淵的爺爺叫李虎。唐朝是對避諱極重視的時代。“龍淵”寶劍開始叫龍泉(避李淵的諱),唐朝的其他皇帝對這個避諱也是十分看重的,比如李世民把觀世音蓋成觀音,連神仙都要管。民部改戶部(避李世民的諱),詩鬼李賀的父親因爲叫“晉肅”,李賀連進士都不能去考(晉、進同音),韓愈專門寫文反擊社會輿論都沒卵用(那篇文還留在《古文觀止》裏)。在這種情況下,虎當然也不能再叫虎了,只好改叫大蟲。 唐朝滅亡後,這種避諱雖然沒人管了,但因爲慣性仍然延續了許久。“蟲”在古代曾作爲所有動物的泛稱,包括人在內,所以稱虎爲大蟲是種尊稱。

老虎被稱爲“大蟲”,在中國歷史上最早見於東晉時期的一部志怪小說集《搜神記》。但是,《搜神記》裏只是用“大蟲”作爲老虎的另一個稱呼,並沒有解釋爲何要這樣稱呼。有人解釋說,中國古代將所有的動物都叫做蟲,蟲可以泛指一切動物,並且還可以分成五類。例如禽類爲羽蟲,獸類爲毛蟲,龜貝爲甲蟲,魚蛇爲鱗蟲,人和青蛙、蚯蚓之類爲倮蟲。這一關於“五蟲”分類的描述見於《大戴禮記》。我認爲,這種說法只說明瞭一部分原因,並不能完全解釋老虎爲何叫“大蟲”。

至於水滸傳中稱老虎爲大蟲,其實早就,沒有任何關係了,只是一種習慣罷了,不管是老虎還是大蟲,從名字上丟能看出人們對虎的敬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