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各国相争天下,所谓乱世出英雄,诸葛亮、司马懿、关羽、曹操……都是三国时期杰出的英雄,其中诸葛亮更是凭借自己高才的谋略,给人们留下了宝贵的印象,但就是这样一个帮助刘备争夺天下的奇才,为什么在后来刘备死了以后一直在吃败仗呢?姜维临死前说出了事情的真相。

我们学过《隆中对》的都知道,刘备死后,诸葛亮更是一个人担起了兴复汉室的重任。当时的刘备信任诸葛亮到什么程度呢?

他临死前,叫诸葛亮如果可以辅佐刘禅就辅佐他,要是刘禅的才能不足,诸葛亮可以取代他的位置。也或许就是这样的一份信任,令诸葛亮大为感动,他没有想过要自己坐上王座,而是选择了忠心耿耿地帮助刘禅。

有了这份忠心,还加上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为什么诸葛亮在后来的多次北伐中,几乎都失败了呢?

以至于诸葛亮到死,都没有实现自己在《隆中对》里的愿望。明眼的人其实一下子就可以看出事情的真相,姜维就是其中的一员,他曾经在临死之前说:“我计不成,乃天命也”,一下子就说明了实情。

姜维也是蜀汉的得力干将之一,一直都是诸葛亮很看好的一个将领,所以在诸葛亮死去之后,姜维接管了继续北伐的大任。但是这一切却遭到了宦官黄皓的阻挠。当时的黄皓有意想要夺取姜维大将军的身份,从而扶持右将军阎宇上位。黄皓知道以后,劝诫刘禅不要听信宦官的谗言,建议刘禅杀掉黄皓,但是刘禅并没有听取。

心灰意冷的姜维知道朝廷已经混乱不已,刘禅也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自己要是再继续待下去,必然会受到奸臣的危害。所以姜维主动请退,留在了沓中,过上了普通的农民生活,没有继续再理朝政。

但是朝廷的形势越加地严峻了起来,姜维听说钟会治兵于关中,心里还是十分地忧虑蜀国的安危的,所以上书劝诫刘禅要注意派兵驻守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御魏军的进攻。但是这个时候,宦官黄皓又出来无事生非,他告诉刘禅,自己有算过卦,魏军是不会进攻的,叫刘禅大可放心。

这一次,刘禅还是选择了相信黄皓。果然后来魏军五路伐蜀,打得刘禅那就叫一个措手不及呀。

虽然姜维后来还是选择回到朝廷为蜀汉效力,且奋力抵抗魏军的进攻,退守于剑阁,并在这里与钟会的军队僵持不下。但还没等姜维支撑不住呢,刘禅就选择了认输。当时的邓艾得到了重大的战略突破,得以进军至绵竹,还在这里把诸葛瞻给杀害了。

刘禅见到这个情景,觉得蜀汉已经失去了希望,也就开门投降了,这令姜维深感无奈。

所以姜维死后所说的天命,其实就是刘禅。因为蜀汉没有能出现再和刘备一样聪明的君主了,刘禅只会听信他人谗言,且没有能力,是个扶不上墙的庸军。没有开明的君主主持国家,蜀汉注定要走向失败。

参考资料:《隆中对》、《诸葛忠武侯文集·故事》、《三国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