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有過無數的王朝,其中最爲人嚮往與懷念的,顯然就是漢朝與唐朝。其中唐朝以“盛”聞名,余光中在《尋李白》中寫道“酒放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讓我們一想起唐朝,就會想起美酒、月光、劍氣;而漢朝則是以強著稱。

明末清初時思想家王夫之,在讀到《後漢書》的時候,非常感慨地說了一句“國恆以弱滅,而漢獨以強亡”,其它王朝都是在貧弱的情況下滅亡的,只有漢朝哪怕是末年也依然非常強大,可見漢朝在中國歷史上獨一無二的地位。

那麼漢帝國最爲強盛的時期,是由哪位皇帝締造的呢?相信很多人首先想到的都是漢武帝,畢竟漢武帝在位54年,打了44年的仗,北邊的匈奴、南邊的南越與夜郎、東邊的衛氏朝鮮等等。

這個時候的漢朝在對外作戰上雖然威風,但其實國內百姓的生活其實相當困苦,等到漢武帝晚年時期,整個漢朝的戶口人數已經減少了一半,很多地方都開始出現動盪,以至於雄才大略的漢武帝也不得不頒發《罪己詔》以安撫民心。

事實上,漢朝最爲強盛的時期,是由漢武帝的曾孫,也就是後來的漢宣帝劉詢所締造的。

一、監獄中長大,市井間成年

劉詢這個人的身世經歷非常傳奇,他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在監獄中長大的皇帝,他於徵和二年(前91年)出生,是皇太子劉據的長孫,也就是漢武帝的長曾孫,按照道理來說是應該非常受寵的,畢竟他的出生就意味着65歲的漢武帝做到“四世同堂”了,而四世同堂對一個老人來說,是一件很有福氣的事情。

最初的時候,劉詢的降生也確實是給漢武帝帶來了很多的喜悅,然而不久後巫蠱之禍爆發,漢武帝懷疑親生兒子劉據謀反,滅其一族,僅有襁褓之中的劉詢得以倖存,但也被關進了監獄,好幾次差點死掉,全靠忠心的大臣丙吉保護,才得以成功避開死劫。

後元二年(前87年),漢武帝大赦天下,住在監獄中的劉詢因此得以出獄,丙吉將這個不足5歲的孩子送到了其祖母史良娣家中。史良娣作爲劉據的妾室,在巫蠱之禍中已與劉據一同遇害,不過史良娣的母親史貞君依然住在家中,老人家看到自己這個一出生就成了孤兒的曾外孫,眼淚當場就嘩嘩流淌,盡心竭力地親自撫養這個孩子。

同年,漢武帝病重不治,在去世之前下了一道聖旨,恢復曾孫劉詢的宗室身份,並且讓他由掖庭養育。所謂掖庭,其實就是皇宮旁邊的小房子,是宮女住宿的地方,管理掖庭的官員叫做掖庭令,由宦官擔任。此時擔任掖庭令的官員名字叫做張賀,與劉詢淵源很深。

張賀是當年劉據的心腹家丁,由於巫蠱之禍的影響才成爲宦官,所以對劉詢極其照顧,並沒有半點約束,而是給其自由,放任他自由自在地到處玩耍,並且出錢給劉詢請學問深厚的老師來解讀經書,讓他上學。

劉詢因此得以掌握學問,並且沒事就浪跡市井之間,玩各種少年人喜歡的遊戲,比如說鬥雞、走馬。由於他的身份特殊,老百姓們也不將他當作高高在上的貴人,而是將其當作普通人看待,劉詢因此得以體察了普通老百姓的民生疾苦,當然也知道了如何去辨別人心,這是其它皇室成員很難享受到的待遇。

二.人世間百媚千嬌,又怎及故劍情深

住在掖庭,長在市井之間的劉詢慢慢走向成年,張賀開始爲他操心起婚姻大事。劉詢儘管是天皇貴胄的皇室,但是想想他祖父母與父母的結局,沒人覺得他有可能翻身,反而會覺得他隨時可能有莫測的危險,並沒有什麼人敢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更沒有什麼女孩願意嫁給他,只有許平君是例外。

元鳳六年(公元前75年),許平君在父親許廣漢的安排下,不顧母親的憤怒,毅然嫁給了此時一無所有的劉詢。

當時的劉詢是個什麼狀況呢?張賀曾想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他,但是弟弟張安世表示反對,理由是:“曾孫乃衛太子後也,幸得以庶人衣食縣官,足矣。”他是衛太子的後人,能夠作爲平民生活下去就已經很僥倖了,還想要什麼自行車呢?

在很多看來,劉詢能夠活下去就已經夠了,甚至於他本人也可能是這樣想的,畢竟像許廣漢這樣的底層人物,其妻子也可以毫不掩飾地表達對他的鄙視。這個一出生就失去家人的孩子,能夠好好活着就已經很好了,愛情那是奢侈品。

然而許平君給了這個彷彿被遺棄的少年溫暖、愛情與親情,在他看上去毫無出頭之日的人生裏,點燃了一束溫馨的光芒,從此劉詢再非孤苦無依的孩子,而是成爲了有人等候歸來的丈夫。在他們成婚後的第二年,許平君爲他生下了一個兒子,取名爲劉奭。

元平元年(前74年),漢昭帝在沒有來得及立下繼承人的情況下去世,大將軍霍光等人共同擁立昌邑王劉賀爲帝,然而劉賀登基沒幾天,犯下的錯事就多達上千條,於是將其廢掉,擁立口碑良好的劉詢爲帝,是爲漢宣帝。

登基之後,就需要冊立自己的皇后,大臣們都希望劉詢能夠冊立霍光的女兒霍成君爲皇后,然而劉詢對此卻不做出應答,而是下了一道聖旨,讓大臣們幫自己去尋找貧賤時所用過的一把舊劍(公卿議更立皇后,皆心儀霍將軍女,亦未有言。上乃詔求微時故劍),大臣們因此懂得劉詢不離不棄的心意,紛紛上奏請求立許平君爲後。

獄中長大的劉詢成爲皇帝的那一年,罪人之女許平君成爲他的皇后,給後人留下了故劍情深的故事,而劉詢之所以能夠爲後人稱頌,卻並不僅僅在於他的深情,更在於他在治國方面的才能。

三.勵精圖治,拓土170萬平方公里

地節二年(前68年),執政大臣霍光去世,劉詢開始了真正的親政,由於他從小在市井間長大,所以對於那些吏治的弊端非常清楚,於是下令文武百官每隔五天就要進行一次彙報,而對那些二千石以上的官員,更會親自去考察他們的事蹟,結合他們的言論,以此來做出提拔或者貶謫的判斷。

在劉詢的勤奮工作下,品德賢能、能力突出的官員被迅速提拔到重要崗位,那一些惡吏則遭到放逐。同時劉詢在對待百姓方面極其寬鬆,引導大家進行興修水利,開通溝渠之類的活動,讓百姓們安居樂業,國力增長極其迅速,在經濟方面也採取降低鹽價、平穩物價等措施,大漢帝國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富饒局面。

神爵二年(前60年),劉詢首次設立了西域都護府以控制西域各國,將西域17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納入大漢版圖。匈奴日逐王率領上萬人馬歸入大漢,匈奴單于對此不敢表示任何譴責,而是給漢朝獻上各種珍寶,到甘露三年(前51年),匈奴呼韓邪單于以大漢藩臣的身份來進行朝拜,而另一支匈奴單于則徹底遁逃,爲禍多年的匈奴徹底安定,大漢帝國達到全盛時期。

漢宣帝憑藉着他那驚人的天資,以及過人的勤奮,締造了最爲強盛的漢帝國,然而與此同時,他卻也親手埋下了漢朝衰落的種子。在他之後,漢帝國便每況愈下,劉詢其實已經預見到這種情況,但他還是這麼做了,爲何呢?原因可以用陳奕迅與王菲共同演唱的一首歌來解釋:因爲愛情。

四.大漢朝的萬世永昌,又怎及給那個女孩一份交代

漢朝的由盛轉衰,是在漢宣帝之後開始的,繼承他帝位的漢元帝劉奭喜歡儒術,同時個性懦弱,在位期間過於寵信宦官,連自己敬重的老師被宦官給害死了都只是哭泣,卻不去給宦官定罪,導致朝政極度混亂,曾經極其強盛的大漢帝國,內部開始出現紛爭,衰落逐漸不可避免。

劉詢自幼在市井間長大,見過的三教九流之輩也不知多少,此後執掌權柄多年,對人心的把控更是到了一個驚人的程度。在劉奭年少時,劉詢看着這個喜歡儒術卻個性懦弱的兒子,發出了一聲痛苦的預言:“亂我家者,太子也!”

原因是“我漢家制度,本以王霸雜之”,一方面要施行仁慈的王道,通過仁慈收取大家的心,另一方面則要施行威如雷霆的霸道,通過法律刑罰讓大家知道畏懼;而太子劉奭則只知道施行仁慈的儒道,卻不懂如何去對人施加法律刑罰,這樣自然就會導致皇權的旁落。

後來漢朝的發展趨勢,也確實是印證了劉詢的預言,那麼他知道會有這個結果,爲何不廢掉劉奭另立太子呢?最重要的原因,顯然是因爲劉奭是他與愛妻許平君共同的孩子。

當年的劉詢正當微末之時,許平君不顧一切嫁給他,他在成爲皇帝后卻沒有保護好自己的皇后,讓年僅19歲的許平君在分娩時,因爲中了霍光妻子的算計而亡。儘管後來他滅掉了霍光全族,但是許平君卻已經不在身旁,自己後來所有的榮華富貴,不能與之共享,那麼就只能將這一切傳給她唯一的兒子劉奭,以慰其在天之靈。

哪怕是知道劉奭會導致漢朝衰落,那又怎樣呢?爲了給那個女孩一份交代,大漢朝的萬世永昌相對可沒那麼重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