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旗是一個國家的象徵,其通過一定的樣式和色彩反映一個國家的特色和歷史文化傳統,所以現今世界中各個國家的國旗都不盡相同。雖不盡相同,但相似者卻多,比如有兩個國家,國旗樣式都是長寬比爲3比2的藍、黃、紅三色旗,相似度已經到了肉眼不易分辨的程度,這兩個國家就是歐洲的羅馬尼亞和非洲的乍得。

羅馬尼亞國旗樣式深受一個國家和一個英雄人物的影響,這個國家是推翻過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的法國,而這個英雄人物則是羅馬尼亞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先驅尼古拉·伯爾切斯庫。

從小受啓蒙思想薰陶的伯爾切斯庫,目睹了國家分裂和民族慘遭蹂躪的現實,遂矢志救國圖存,他參加瓦拉幾亞青年會、撰寫《關於羅馬尼亞人的歷史淵源問題初探》,將民族團結和摧毀暴政的種子播撒在了廣袤的羅馬尼亞大地。

1848年2月末,伯爾切斯庫參加了法國二月革命,親身投入到了慘烈的街壘巷戰之中,他與懷着滿腔激情的巴黎羣衆一起攻佔了圖伊勒裏宮,搗毀了象徵君主制的一切標誌。4月,伯爾切斯庫祕密回國,建立執行委員會,制定了擺脫民族壓迫,實現民族獨立的目標和綱領。6月,一面面藍、黃、紅三色旗開始在羅馬尼亞各地飄揚。藍、黃、紅三色旗與法國三色旗可謂異曲同工,象徵着自由、平等、博愛,但除此之外,它還凝聚着羅馬尼亞人殷切的希望,那就是瓦拉幾亞、摩爾多瓦和特蘭西瓦尼亞能夠走到一起,正如伯爾切斯庫所說的那樣:“我們的目標只是羅馬尼亞人的民族統一,別無他求。”

瓦拉幾亞、摩爾多瓦、特蘭西瓦尼亞共同構成了中世紀時的羅馬尼亞地區,但是這三個部分在無盡的歷史長河中卻長久飽受着外族的欺凌和壓榨,特蘭西瓦尼亞一直處在匈牙利和奧地利的統治之下,而瓦拉幾亞、摩爾多瓦除了被奧斯曼帝國奴役以外,還要時刻提防沙俄的步步蠶食。所以藍、黃、紅三色緊密相連的國旗樣式的背後寄託着伯爾切斯庫無盡的憧憬,那就是羅馬尼亞能夠實現統一。1848年革命震盪了整個羅馬尼亞地區,其最終雖然失敗了,卻喚起了羅馬尼亞人民爭取國家獨立和民族統一的覺醒。所以當羅馬尼亞在獲得有條件的自治地位後(即承認奧斯曼帝國宗主權),立即將象徵自由、平等、博愛和民族統一的藍、黃、紅三色確認爲國家標誌。而同樣的,與羅馬尼亞國旗高度相似的乍得國旗,亦深受法國影響。

19世紀末20世紀初,各個帝國主義國家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當時的整個非洲大陸,除埃塞俄比亞和利比里亞以外,都淪爲歐洲列強殖民地。其中法國控制的面積最大,約1097萬平方公里,佔非洲總面積的35.6%。法國在非洲的統治是集帝國主義、種族主義於一身,帝國主義特徵是壟斷和掠奪,種族主義則是在平等的幌子下實行同化政策。但不可否認的是,法國大革命遺產也在非洲大陸留下了深深的痕跡和烙印,這體現在一些信仰共和思想的殖民地官員和土著酋長對非洲的傳統貴族和教派持懷疑和敵視態度,也體現在一些國家以法國三色旗爲藍本構建國家象徵和標誌,其頗具代表性的包括乍得、馬裏、幾內亞、科特迪瓦等國。

綜上所述,同受法國影響的歷史和特定的國情使相距數千裏之遙的羅馬尼亞和乍得兩國,不約而同地選擇了藍、黃、紅三色旗。相似的國旗,不同的經歷,這樣的世界很有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