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個詩歌的國度,而這詩歌史上,文學史上,有一個奇特的現象,就是有一位偉大的詩人,他創造了詩歌的輝煌,連上幼兒園的孩子都能背誦出幾首他的詩,而從來沒有人能讀懂他這個人,雖然研究他的人無數,好多人因爲研究他而成了名人,說起他,卻還是剪不斷,理還亂,是朦朧。

這個偉大的詩人,就是有詩仙之稱的李白,是唐代詩歌的雙峯之一,另一座高峯當然是杜甫。近年來,我也一直在試圖讀懂李白,但跟衆多研究者一樣,覺得走近時,卻感到越發朦朧,怎麼也看不清他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最後無奈地有了一個詞:撕裂的人生。

一、 天子呼來,究竟上不上船?

杜甫對李白,是有崇拜心理的,很多時候,他都着意向李白學習,但是,學着學着,杜甫成了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而李白成爲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同途殊歸。

杜甫寫過一首《飲中八仙歌》,雖然寫了八個酒徒,但中心人物是李白,着墨最多。裏面有一句非常著名,以至於後人都拿來作爲李白的畫像: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那麼,李白是不是真“天子呼來”時,不上船呢?從李白24歲離家後,從來就沒有不上船這種情況,而是一有呼叫,立馬就到。那次他在吳越閒逛,因爲第一次在長安,天子根本就沒呼他。他主動找各種門路希望得到呼叫,但非常遺憾的是,就是沒有來電,最後只好悻悻地離開長安。

而在吳越時,他跟一羣道士打得火熱,尋仙煉丹。其中一個叫吳筠的道士,被唐玄宗召見,就向皇帝推薦了李白。唐玄宗下旨召見了李白。他是一天都沒耽擱,順路從家裏看了一下孩子,就趕往長安,還“仰天大笑出門去”,自我鑑定 “我輩豈是蓬蒿人”,多麼得意和開心啊。

但是,當唐玄宗封他爲“待招翰林”,讓他在朝廷中發揮自己寫詩的專長時,他竟然漸漸失望了。按理說,一個特別會寫詩的人,安排進詩詞協會,作家協會,不是專業對口,可以更好地發揮才能嗎?唐玄宗安排的沒錯,很懂得用人優長。

漢朝時,漢武帝身邊的司馬相如就不像他這樣,人家對漢武帝的安排很滿意,司馬相如專長是寫賦,漢武帝就安排他專門寫賦,這多好啊。可是,李白明明是詩人,專長就是會寫詩,醉得一塌糊塗用冷水一噴,醒了後立馬寫出10首詩來,確實是他的擅長。

可是,他不滿意,要求放他回山,唐玄宗肯定也很不解,這工作多對口啊,怎麼就不相干了呢?不相干拉到,於是就賜金還山了。李白得了一筆錢,回家開了間太白酒樓。從那以後,太白酒樓如雨後春筍,即使是現在,全國各地有多少太白酒樓,都無法統計。

二、 等待的耐性和出仕的急迫,哪個更甚?

李白離開家鄉,目的就是出仕,但是,這個過程中,有時候他是從容不迫等待,一等就是幾年,有時候又是迫不及待,到處去權貴處三帖子,想得到推薦。

我們奇怪的就是,唐朝實行科舉制度,憑李白的大才,應該先走科舉這條路,像杜甫那樣,考不中再走推薦這條路啊。但是,李白就是沒有參加過高考,直接就是想一步登天,從平民直接到高官。

20歲那年,禮部尚書蘇頲到益州任刺史,李白去投奔他。以後就一直在青城山隱居,以守株待兔的方式,等待着皇帝宣召。25歲,離開青城山出蜀求仕,但我們看到,李白還是在一邊遊歷一邊等待,這樣一直等到30歲。從這方面來看,李白等待的耐心覺得是一般人所不具有的。有穩坐釣魚臺的沉穩,好像高官就在掌握之中,只是遲早的問題。

但是,30歲以後,李白變成了一個人,幾乎是天天去敲達官顯貴的門,恭恭敬敬送上自薦信。信裏先把對方恭維一番,然後再把自己猛誇一陣,希望得到權貴們的賞識和推薦。遺憾的是,李白做的再多也無濟於事,根本就沒人推薦他。

後來,終於有人推薦他了,此人是駙馬張垍,但是不是向皇帝推薦了李白,而是推薦李白去找玉真公主。李白歡歡喜喜去了,可是一直沒有見到玉真公主,原來公主根本就沒在這個別館住,人家早就去洛陽別墅了。害得李白傻傻等上好幾個月。

一無所獲,李白只好離開了長安,迫不及待的李白又不見了,又變成了一個隱士,又開始一邊尋仙煉丹一邊“守株待兔”了。

你說,李白等待的耐心大還是出仕的緊迫感強呢?反正筆者是搞不清楚,只好難得糊塗了。

三、 詩、酒和神仙,在李白的生活裏,誰更重要?

李白的一生,有人稱之爲詩酒人生,但是,當我們走進李白時,才發現,李白的生活裏,還有一樣更重要的東西,就是煉丹尋仙。

李白少小聰穎,很早就能寫詩作文,所以詩,幾乎跟着他一生,詩,在他的一生中處於非常重要的地位。他要靠詩去顯示才華,去博取功名。他的這些理想屢次遭到破滅,於是,他的詩又變成了傲王侯武器。很難想象,李白離開了詩,會是什麼樣的情形。

酒呢?其實在25歲之前,李白是不喝酒的,走出西蜀,準確地說是到了25歲後,李白纔開始真正地喝酒,而且,一喝就不可遏止。從那以後,李白的酒跟李白的詩聯繫到了一起,於是,李白就有了被他人總結出來的詩酒人生。

但是,這並不準確,李白在詩酒以外,還有更加熱衷的東西,那就是神仙。李白有很多道友,因爲尋仙因爲煉丹而走到了一起。說起來真的很悲劇,李白好不容易被唐玄宗召見,成爲李翰林。竟然是因爲道友吳筠的推薦。唐玄宗欣賞的並不是他的詩,而是他對尋仙煉丹的支持。真是太可悲了,一個一心想建功立業的人,以這樣的原因而走到了朝堂之上,太諷刺了!

郭沫若研究認爲,李白的酒跟他的尋仙,彼此衝突,在喝的酩酊大醉後,他反而很清醒,知道根本就找不到成仙的靈丹妙藥。而一旦酒醒之後,又義無反顧地投入到煉丹尋仙之中。

真的是看不懂得李白!

正因爲看不懂,才值得我們去研究,李白就是一個謎團,有好多好多的迷等待揭開,也許,有些永遠都解不開。後世研究李白的人都成了名人,後世還會有這樣的名人不斷湧現,這也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話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