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李白待招翰林,那真是一陣陣的得意,“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來到長安後,開始也是認真學習努力上進。平日清高,但也迎合,這世間,是人就無法免俗,李白也是這樣。

所以,待招翰林期間,李白在詩歌創作上沒有什麼成就,寫得最好的,就是《清平調》三首了。就是最好是這三首詩,都是拍楊貴妃馬屁的。

這當然不能怪李白,那楊貴妃是當朝第一美人,別說李白,當時是叫男人,都對楊玉環有點想法,欣賞美,追求美,總不是錯吧?雖然目標遙不可及,但也是理想遠大不是?

要說李白已經是一股清流了,因爲唐玄宗纔是最高統治者,楊玉環再受寵,那也只是受寵,要幹嘛還得藉助玄宗的權力啊。但是,李白愣是幾乎沒拍他的馬屁。我們這裏說幾乎,是因爲在拍楊貴妃馬屁的詩裏,難免也要涉及玄宗皇帝的。

這說明什麼?說明李白是對楊玉環美的追求,當然是放在內心裏的追求。李白寫的三首《清平調》那是真有水平,當時可是突然接到任務,在大醉之下一揮而就的,屬於典型的“醉駕”模式。

我們且來欣賞一下這三首詩: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羣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李白《清平調》之一

第一句就是名句,千古傳誦啊。一上如天上的雲霞,美貌似開放的牡丹。這美,雍容華貴。春風輕撫着她,仙露潤澤着她。啊,天生麗質,這哪是人間的美女啊,不就是天上的仙子嗎?

這詩寫的是真好,形容美女的詩真沒有超過這首的。按說,李白寫了這首就該收筆不寫了,話多必失。當時楊貴妃讀了這首詩,那看李白的眼神大變,玄宗沒有了一點光環,全平移到李白頭上了。

可是,李白興起就受不住了,接着又寫了兩首:

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李白《清平調》之二

這首詩,接着第一首繼續猛誇楊貴妃,還是以牡丹花比喻,用了一神一人兩個美女進行類比。神,是巫山雲雨中的女神,人是趙飛燕。這一神一人都被楊貴妃比下去了。

楊貴妃自然笑得更燦爛了,看着她迷死人的笑容,李白興致更高,又來了一首: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李白《清平調》之三

這首詩,不知朋友們讀了如何,反正筆者覺得李白才氣用得差不多了,比前兩首遜色了許多。而擴大了馬屁的範圍,對玄宗也拍了。這也就是前文說基本不拍玄宗馬屁,但還是有一點的註腳。

前面筆者說過,李白當時要不是“醉駕”模式下寫詩,只寫一首就夠了,第二首第三首不僅僅是純屬多餘,反而是壞了事。

如果李白當時即使剎車,只寫了一首,大唐會多一位名相,但我們會少了一位偉大的詩人。李白如願以償高官得做,從此走上治國理政之餘寫寫拍馬屁詩文,自然,那些詩文不會流傳下來,李白也成不了大詩人。

爲何這樣說呢?李白沒能如願,後來被趕出朝廷,也就是所謂的“賜金還山”,跟後面這兩首詩是密切相關的。

第二首清平調,楊貴妃當時非常開心,並當場起舞。但後來在高力士的挑撥和提醒下,楊貴妃恨上了李白。爲什麼呢?因爲李白把她比作趙飛燕,趙飛燕的下場可很不好。

唐玄宗呢,當時喝了酒,讀着李白的詩也特開心,但回去一想就有點不是滋味了。回想起當時李白和貴妃的眼神,總是有點不對勁,再加上李白一直到第三首詩才寫到自己,心中那酸勁泛起,於是李白就被趕出了朝廷,哪來哪去吧,你!

李白一走,皇帝貴妃加上大太監高力士都各得其樂,皇帝不用喫醋了,貴妃不用擔心自己把持不住也不用擔心下場了,高力士出了口惡氣,誰讓李白讓他脫靴呢,活該!

不過,貴妃心裏還是有點不捨,她太喜歡李白的詩了,寫的太好了,雖然讀到趙飛燕哪一句,總是有點怕怕的,但自己的美貌其他人還真形容不了,也就李白了。

所以,李白走了楊玉環有點後悔,她天天唸叨這“雲想衣裳花想容”,這一句寫得最好,不要說楊玉環,就是後代的人都最喜歡這一句。

爲了天天品味自己的美貌,不用唸叨也想起這句詩,她做了一個決定,把自己最喜歡的侍女改名,這侍女天天時時都在自己跟前晃,也就相當於自己讀詩了。

這個被改名的侍女,原來叫什麼名字我們不得而知,但後來的名字流傳了下來。因爲楊玉環不僅是爲她改了名字,還爲她寫了一首詩。

有人就說了,楊玉環也會寫詩?那是當然。唐朝是詩的國度,只要念過幾天書的,都會謅幾句,何況楊玉環本來就是才女。如果僅僅是長得漂亮,那是入不了皇帝法眼的。何況,她本來還是玄宗的兒媳婦,被玄宗送進寺院洗白後佔爲己有。

皇帝什麼樣的女人找不到啊,非得奪了自己的兒媳婦?這實在是因爲楊玉環長太美,這不僅是長得美,而且是“腹有詩書氣自華”,顏值高,有才華,情商更高,一個飛眼,皇帝就受不了了。

這是閒話,言歸正傳。楊玉環因爲太愛李白的第一首《清平調》,而且最愛這首詩裏的第一句“雲想衣裳花想容”,就爲一個侍女改了名字叫張雲容,這侍女姓張,雲和容兩個字,去這首詩裏的兩個最好的字眼。

有人可能不信,覺得史書裏沒有這樣的記載。歷史那是記大事的,這點小事是歷史的留白,留給後人補充的。我們一想便知,歷朝歷代,也找不到宮女是這樣的名字。這宮女這名字,顯然是後改的。

那怎麼知道是楊貴妃給她改的呢?因爲改了名字後,楊玉環還給這位侍女寫了首詩,這首詩還被收錄進了《全唐詩》,這才讓我們今天找到了事情的真相。

楊玉環會寫詩這是肯定的,但是《全唐詩》只收錄了她一首詩。從這首詩看,寫的挺好的,那其它的詩應該也不錯。只是內容可能都是寫跟玄宗那啥了,少兒不宜,古人對這個本來就有點感冒,自然將之排除在外了。

楊玉環的這首詩是這樣寫的:

羅袖動香香不已,紅蕖褭褭秋煙裏。輕雲嶺上乍搖風,嫩柳池邊初拂水。

——楊玉環《贈張雲容舞》

先不看內容,只看詩題,我們也知道,這個侍女一定是個善舞的,是個舞蹈家。要知道,楊玉環本身就是舞蹈家,能讓她看上的舞和跳舞的人不會很多。而這位張雲容的舞女,跳舞能讓楊玉環寫詩相贈,這舞蹈水平不得了。

張雲容跳舞是如何的呢?我們來看這首詩的內容。

長袖飄飄,舞起香風吹拂,衣香人香,陣陣襲來。細腰纖纖,亭亭玉立,如出水的紅蓮,搖曳在秋天的煙波裏。

婀娜多姿,緩緩舞動,像雲,剛出山谷的雲,輕輕,柔柔。又像清風吹拂中的柔軟的柳條,偶爾點一下平靜的水面,映襯着美到極致的舞姿。

楊玉環可是一直活在別人的讚美和吹捧裏的人,現在寫詩爲一個宮女點贊,這可是太難得了。有人說,楊玉環大度,沒有嫉妒心。我覺這是不對的,身處楊玉環那個地位,大度是站不住腳的,天下之大,美女如雲,自己這個兒媳婦玄宗都想方設法弄到手,何況別的美人?

她之所以不嫉妒,不怕張雲容奪了自己的位置,是因爲張雲容舞跳得特別好,但長的很一般,屬於普相女。這個張雲容能夠進宮,應該是因爲擅長舞蹈,不是因爲長得美貌。

但不管怎麼說,楊玉環能爲後世留下這樣一首詩,讓我們能觸及到除了傳說中的她,還能從詩裏感受到真實的她,也就大功一件。

想那張雲容,作爲一個普通宮女,名字能夠流傳後世,這不僅是她,就是楊玉環也想象不到的。歷史有時候就是這麼神奇,朋友們不覺得很有意思嗎?歡迎留言,我們繼續交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