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如何翻譯複雜人物和姓氏? 如何詮釋東方家庭與思想?

西方人讀懂《紅樓夢》,難

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王婉迪

女士和作家白先勇教授用英文合著的《紅樓夢》導讀——《〈石頭記〉逐回伴讀》將由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出版。目前美國亞馬遜、美國最大零售書店巴諾書店和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官網都開始預售此書,簡裝版和精裝版售價分別爲35美元和145美元,許多在美國學習中國文化的學生和在美國高校任教的老師均表示對此書“非常期待”。

從霍譯本到《〈石頭記〉逐回伴讀》

爲了能讓美國人讀懂《紅樓夢》,《〈石頭記〉逐回伴讀》做了許多有意義的嘗試。該導讀先簡單介紹曹雪芹和小說時代背景、書中主要人物和思想框架,再進行逐回導讀。導讀的每一回只有兩頁,分爲兩段:第一段概括該回內容,第二段分析作者爲何這樣寫,並解釋西方人不太熟悉的習俗或事物。書中採用旅順博物館藏清代孫溫所繪的《紅樓夢》圖畫,讓西方讀者對中國古代的亭臺樓閣、衣食住行等有了直觀印象。

其實早在上世紀70年代,《紅樓夢》就已得到西方學者重視。爲了潛心翻譯《紅樓夢》,英國牛津大學教授、已故漢學家大衛·霍克斯從牛津大學中文教授職位上退休,用10年時間譯出《紅樓夢》前80回,後40回由他的女婿、英國漢學家閔福德完成,這個版本被稱爲“霍譯本”。筆者在斯坦福大學讀書時,所修的中國文化課上就使用霍譯本,當時的授課老師、著名美國漢學家艾朗諾教授曾這樣評價,“當你捧讀這本書時,其實在閱讀兩本傳世之作,其一是曹雪芹的原著,其二是霍克斯的翻譯。”

西方國家有關《紅樓夢》的學術研究很多。2012年美國現代語言協會出版名爲“教授《紅樓夢》的各種方法”英文學術論文集,收錄20多位美國學者研究《紅樓夢》的論文,作爲美國高校教授們的參考讀物。相比於學術論文,《〈石頭記〉逐回伴讀》更適合入門級的美國學生。

爲何美國人讀不懂?

能堅持將120回《紅樓夢》讀完的美國學生鳳毛麟角。筆者的老師艾朗諾教授曾在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開設過逐回細讀《紅樓夢》課程,回憶起這段往事,他幽默地說,“到了期末,班裏僅剩下的3個學生好像還挺喜歡這本書的。”

讓美國人望而卻步的還有《紅樓夢》中展現出的文化差異。對於外國讀者來說,《紅樓夢》中人物衆多,關係複雜。近日陳毓賢在“撰寫《紅樓夢》英文導讀所經歷的挑戰”中說,“英譯的中文書,最令讀者頭痛的就是中文名字很難分辨。中文名字其實有許多標誌,每個中文名字都給我們帶來無窮聯想。拼成英文,這些標誌都磨滅了,成了毫無意義、四聲不分的音符。”

此外,相比於東方社會的傳統大家庭,英美人的長幼尊卑和血緣親疏觀念都很淡泊,不區分來自父母雙親的親屬,更不知道嫡庶和原配續絃的差別,因此書中的很多情節和矛盾衝突,都讓西方讀者摸不着頭腦。

《紅樓夢》中的禮儀習俗、生活習慣、詩詞歌賦等,對於美國人來講也很陌生。書中的審美、生活態度、生老病死等觀念和其中體現的儒、釋、道思想,也讓西方讀者產生隔閡。舉例來說,霍譯本中把賈寶玉所住的“怡紅院”譯爲“怡綠院”,因紅色在西方社會中有諸多負面意義,但這樣的改動引起不少爭議。如何傳達《紅樓夢》的美質且讓西方讀者能夠理解和欣賞,是擺在每位譯者和研究者面前的問題。

美國大學開中國名著課

早在19世紀20年代,著名德國漢學家、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教授用德文翻譯的《易經》就讓古老的東方智慧在西方引起巨大反響,1950年該作品被轉譯爲英文,曾在美國興起“易經熱”,也讓美國讀者對這本聞所未聞的東方名著充滿新鮮感。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東方語言文學系的王平教授曾講過這樣一件趣事,“《易經》的英文音譯是I-Ching,美國人讀起來就像是‘愛卿’,《易經》在美國暢銷之後,常聽到進入書店的美國人問起,‘這個愛卿是什麼書?’”

如今,除了《易經》《孫子兵法》被譽爲古老東方智慧的代表,很多美國人都對孫悟空、花木蘭這些文學形象有所耳聞。2020年暑期學期,美國著名大學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東亞語言與文化研究系開設“中國文學名著”課,有近百位學生選修,課堂上從《詩經》《論語》講到杜甫、李清照,最後講到《西遊記》等明清小說,課堂作業包括嘗試翻譯杜甫的名篇、給《西遊記》畫插圖。該課授課教師、美國漢學家餘泰明教授說,“中國的經典名著太多了,一個學期囊括的作品很有限,因此每次開這門課,我都會選擇不同的作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