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肉朋友好交,患難摯友難尋。”

作者:每晚·Leyla

來源:每晚一卷書(洞見旗下賬號)

羅曼·羅蘭說:“中年人對人生,往往比二十歲的青年有更新鮮的印象,更天真的體驗。”

人生的腳步踏入了四十的旅程,生命便有了別樣的風景。

年輕時,總以爲朋友是最珍貴的人脈,熟人多了走遍天下都不怕。

人情冷暖嚐遍,才逐漸明白酒肉朋友好交,患難摯友難尋。

遇到的人越多,越是能夠明白,真正的朋友,都是“無用”的。

01

前段時間,表弟跟我講了一件事。

他不久前在茶藝培訓班結識過一個朋友,對方爲人熱情,幽默風趣,頗有人緣。

後來因爲換了工作的緣故,表弟漸漸很少有時間去茶藝班學習,二人逐漸斷了聯繫。

本來表弟還在爲這場短暫的友誼感到惋惜,沒想到對方竟主動在微信上邀他出來喫飯。

表弟欣然前往,酒過三巡,兩人暢所欲言,相談甚歡。

就在氣氛最爲融洽之時,對方開口提出想讓表弟幫忙介紹一份工作。

原來,他通過朋友圈發現表弟進了一家新公司,而那家公司,偏偏是他面試多次都未成功的理想企業。

表弟這才反應過來,對方如此殷勤,是另有所圖。

但他還是實話實說地表示,自己剛剛入職,目前在公司也不過是一顆螺絲釘,且公司有明文規定,新員工入職要經正規面試程序,最好的方法還是面試時帶上相關作品,這樣通過率會更高一些。

對方聽到表弟婉拒以後,瞬時變了臉色。

回到家後,打開微信,發現對方已經把自己拉黑了。

表弟苦笑道,“雖知世事涼薄,但是真當你把對方當朋友,對方卻拿你當利益的靶子時,心裏還是忍不住難過。”

歐陽修在《朋黨論》中有這樣一句話:

“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爲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爲朋。此自然之理也。”

交朋友,最怕一方真心相待,推心置腹,另一方卻是因利而來,算盤滿懷。

年紀漸長,愈發明白,人心不能靠算計,朋友之間的交往絕不能把利益得失看得太重。

國畫大師徐悲鴻一生好友滿天下,就是因爲他從來不以功利心去結交朋友。

在徐悲鴻最困難的時候,他連飯都喫不起,明明可以向好友借幾個銅板以求果腹,他卻始終不願意開口。

知名的主持人老梁曾經說:

“太多的人交朋友都是有一定意圖的,想着別人能給自己帶來什麼好處,或是想要求人辦事。 可是,凡是求人,都是仰頭伸手,別人不一定能看得起你,也不一定就會真正的幫助你。 而徐悲鴻的‘交友之道’是:我再落魄我也有傲骨,朋友是朋友,但我不依傍朋友。 其實人這一生中的貴人並不是求來的,而是看得起你,心甘情願地幫你。”

是啊,你對待別人的方式,決定了你在別人心目中的位置。

功利心太強的往來,就像泡沫一般能輕易戳破。

有句古訓說得好:“以利相交,利盡則散;以勢相交,勢去則傾;以權相交,權失則棄;以情相交,情逝人傷;唯以心相交,友不失矣。”

02

復旦大學陳果老師曾說:“交朋友,並不是因爲朋友有用,不是爲了利用對方,我們纔去結交。”

最好的友誼,永遠是“無用”的。

正如蘇軾和巢谷的友誼。

巢谷是蘇軾的同鄉好友,蘇軾被貶黃州後,他不辭千里趕來,替蘇軾開墾荒地,幫忙種田,二人飲酒作詩,暢遊赤壁。

可以說,在蘇軾最落魄的時光裏,是巢谷給了他慰藉和溫暖。

後來蘇軾調回汴京,一時間風光無限,巢谷卻悄悄地消失於蘇軾眼前。

直至蘇軾再遭貶嫡,巢古纔再次出現。

此時他雖已年逾古稀,體弱多病,但還是一心想去見蘇軾一面。

遺憾的是,最終病逝於路上。

聽此噩耗,蘇軾悲從中來,不由放聲慟哭。

幾千年後,他們之間這份純粹的友誼依舊感動了無數人。

於巢古而言,蘇軾春風得意時他不阿諛攀附,蘇軾潦倒落寞時,他也絕不生疏遠離。

餘秋雨曾說過:

“友情因無所求而深刻。真正的朋友,不是一時的玩伴,也不是人脈,它不爲任何功利原因而存在。”

真正的朋友,或許不能替你錦上添花,但一定會爲你雪中送炭。

年紀漸長,愈發明白,那些看似“無用”的友誼,卻最爲“有用”。

03

作家周公子說:

“人際交往的本質就是價值的交換。真正的朋友當然也是價值的交換。 只不過,交換的不是世俗功利之用,而是性情的相投,心靈的默契,精神的共鳴。”

金庸曾經給蔡瀾的書寫了一篇序章,裏面提及他們兩人之間的友誼。

他回憶起二人每每相聚,便同遊世界各地,去不同的旅社食肆,閒暇時一同讀書,談古論今,好不快活。

從前他身體康健,兩人會一同飲酒、吸菸,自從他心臟病犯了以後,酒不能飲了,煙不能吸了,卻依舊喜歡待在蔡瀾身邊。

兩人常常在宴飲上悄聲說些他人不中聽的話,以此爲樂,消磨時光。

不聊金錢利弊,不攀富貴榮華,不附名譽聲望。

看古書,聊詩琴,品美酒,行世界,共同的興趣愛好,拼湊起了一段爲世人津津樂道的絕佳友誼。

聽過這樣一句話:“真正的友情都具有“無所求”性質。一旦有所求,‘求’就成了目的,友情就會轉化成一種外在的裝點。

凡是頂着友誼名義的利益之交,最後沒有不破裂的。

真正的朋友是無所求的,我不期許從你這裏有所得,你也不期許從我這裏拿走什麼。”

跟志趣相投的人在一起,無關利益,無關高低,無關貴賤。

最深的感情,不依靠事業、禍福和身份,不依靠經歷、方位和處境。

懂你的人,才適合交往,靈魂相似,才適合做一生的朋友。

04

網上有人統計說:

“人的一生之中會遇到8萬個人,打招呼的有4萬人,熟悉的有3千多人,親近的僅不到300人。”

真正能夠成爲至交的,不過那麼兩三個。

孟子有言:“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交朋友,講究的並非功利,而是心中有彼此;講究的並非形影相伴,而是情深意重。

歲月漸長,年華漸老,才逐漸懂得,最綿長的友情來自心靈的共振。

不論雙方高升低落,富貴貧寒,只要內心留有彼此的一片天空,那麼偶爾一聲問侯就會帶來會心的一笑。

時間識人,落難知心,人生得一知己,實屬不易。

願你珍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