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快樂是一門考試課,相信只有很少人可以得滿分,而更多人會不及格。

這不是危言聳聽或因爲我太過悲觀,而是人或多或少都有煩惱,都有難題,如何渡過難關或在路途中保持快樂,是我們從小到大沒有受過的教導。很少人有學習過如何處理自己的悲觀情緒,更是隻有極少人才有機會學習過快樂這門課程。

到底,面對問題時我們該如何保持快樂?當這個問題是癌症時,又如何保證自己不被它先從心理上打倒?

圖片來源:圖蟲網

下面,我們一起來構建抗癌的心理防線。

越來越多的醫學研究表明,心理因素不僅是致癌的重要原因,更影響着癌症的預後。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悲觀消極的心理是癌症的致病因素,而患病後任憑消極情緒發展常常會影響治療和促進腫瘤細胞生長。

醫生常說:要保持心態平和,讓自己開心一點……這些話不是安慰,而是醫囑。

但很多人忽視了這一點。他們到處求醫問藥,寄希望於各種新的治療方法,祖傳祕方,唯獨忽視了最穩妥、最不可或缺的心理治療。

那麼,當意識到這一點之後,要如何保持自己的積極樂觀呢?

心理學上針對癌症患者的心理健康有以下幾種應對辦法。

01 生活意義療法

“意義療法”概念最初由奧地利著名精神學家維克多· 弗蘭克爾於上世紀30年代提出,核心理念是幫助病人尋回生命的意義,明白爲何要堅強地活着。

圖片來源:圖蟲網

此方法主要分爲意義干預、生命回顧和羣體意義心理治療三種措施,均在國外地臨牀實驗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尤其是在晚期癌症患者身上的應用效果明顯,採用了意義療法治療的病人,焦慮、抑鬱心理都得到明顯改善。

當今社會迅速發展,生活節奏隨之加快,人們普遍感到情緒緊張,爲了不影響自己的健康,必須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和樂觀情緒,熱愛生活,善於適應環境的變化,注意勞逸結合,合理用腦,防止高度的緊張情緒。

生活意義療法有幾種指導方針:

① 自己:做自己的主治醫生 跟自己的疾病作鬥爭。

② 有目標:即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到工作、學習、事業、家庭、個人興趣及社會貢獻等方面。

③ 奉獻:爲他人多做些有益的事,使自己存在的價值提高。

④ 正確對待生死。從科學角度探討死亡,把它視爲自然現象。

其實,患了癌症並不等於死亡。癌症可以康復,有些甚至可以治癒。大部分癌症病人經過長期的治療後是可以和普通人一樣重新迴歸工作獲得生活的。

事實上,絕大多數癌症患者腦力和體力並沒有完全喪失,患者的生理狀況、記憶力、思維能力仍有潛力,社會、家庭、個人還需要他們,而很多癌症病人正在發揮着常人難以替代的作用。

02 羣體心理療法

隨着現代文明的發展,人的社會性、羣體性日益突出。對於癌症患者來說,一個積極、向上、健康、安定的環境尤爲重要。癌症患者進行手術、化療、放療、中醫中藥治療後,除採取各種康復措施外,還可適當參加相關的羣體活動。

圖片來源:圖蟲網

比如,由癌症患者和少數醫護人員組織起來的癌症科普知識交流,病友自發組織的癌症互助,參加藥療、食療、氣功等康復諮詢講座及文體活動,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和生存質量。

03 正念療法

正念療法的核心理念源於東方的禪修,屬於“八正道”修行之一,且“正念”一詞有佛教禪修之道的意思。它的核心內容是將注意力集中到當前情況,保持開放、順其自然的心態來看待自身病症。

正念療法目前主要包含正念減壓療法(MBSR)、正念認知療法(MBCT)、接納和承諾療法(ACT)等幾種類型。其主要效果還是可以使癌症患者轉移注意力,減輕感知心理疲勞、焦慮等問題的頻率。

04 幸福療法

幸福療法的基本理論根據是“真正幸福論”,此理論由Seligman在2002年首次提出,即刻在業界產生了不小的影響。Seligman表明若想提升個體對幸福、快樂的認知水平,“感恩拜訪”是效果最好的思路

圖片來源:圖蟲網

方法是讓病人每天記錄 3件好事,通過記錄描述出充實生活的感覺,讓病人對自身能力產生認可,同時感受熱愛生活帶來的魅力。該干預模式通過長時間臨牀應用,證明了其比傳統抗抑鬱治療辦法具有更高的緩解率,是對傳統抑鬱療法的有效擴展。

文章參考:

[1] 伯顏. 癌症病人臨牀心理干預方法應用現狀[J].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雜誌(電子版), 2020, 第8卷(18):198.

[2] 李良久. 抗癌,心理療法大有作爲[J]. 祝您健康, 1997, (8):37-42

[3] 李寧. 醫患共築抗癌心理防線[J]. 抗癌之窗, 2016, (1):20-21

責任編輯:卵巢癌互助君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