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行走在外,每到一座城市,總要到當地老街去走走看看,因爲這裏留存着這座城的歷史,傳承的文化,以及沉澱的故事,它是窺探一座城的萬花筒。每一座城市都發生着日新月異的變化,老街在歷史長河中的積澱就如同是一罈陳年老酒,歷久彌新,回味無窮。這也正是老街吸引我的地方,或許對於每個愛旅行的人來說,這正是他們情有獨鍾之處。此行我來到海南文昌,讓我帶大家走進文昌老街騎樓,探尋這座城市的歷史與文化。

2020年拍攝於海南省文昌市。

說到海南省,人們首先想到肯定是三亞,因爲他代表着海南島的熱帶風情,無邊的大海、潔白的沙灘,那都是人們嚮往的海島景色。但是如果要想了解海島的歷史文化,那你必須要去文昌。

要說文昌的歷史,那還得從漢朝漢武帝元封元年說起。公元前110年,文昌建縣,古稱:紫貝,距今已有二千一百多年的歷史。到了唐朝貞觀年間,改名文昌縣。在1995年,撤縣建市,更名文昌市。

文昌鍾靈毓秀、人傑地靈、名人輩出,民國時期出了196位將軍,被稱爲“將軍之鄉”;出現了對中國近現代史有着舉足輕重的宋氏家族,被譽爲“國母之鄉”;華僑多,有着120多萬的華僑分佈在世界各地,所以又被稱爲“華僑之鄉”。

在文昌流傳着這麼一句話“不逛文南街就不算逛文城”。可見文南老街在文昌人心目中的地位。在文昌城市中心位置,一條蜿蜒的文昌河穿城而過,在河旁一幢幢中西合璧式的建築依河而建,這些南洋風味的騎樓組成文昌特色的街道,這就是文南老街。

走進文南老街,你彷彿有一種來到歐洲某個城市的錯覺。一樓是敞開式的廊道,每隔幾米有一根廊柱,這些柱子都刻有中國傳統圖案,雖歷經百年的風雨,依然精美華麗;二樓是極爲紛繁的窗楣,壁柱上配有中式浮雕花飾;騎樓頂部的女兒牆是整幢樓最爲精美的部分,豐富的天際線條配以吉祥的裝飾圖案,使得整個樓更加的多姿多彩,再加上木製百葉窗,讓整座樓獨具南洋風格。

據記載,老街興建於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青石板鋪設的路面,中西式合併的建築風格,在當時是文昌城內最爲繁華的地方,商鋪林立,人來人往,非常的熱鬧。這些三層小洋樓,在當地也是縣城內最高的建築,站在陽臺上整個縣城的景色盡收眼底。

看到這裏,很多朋友或許會問,文昌爲何會有這麼獨特的騎樓建築存在呢?這就要從“華僑之鄉”說起。據史料記載,第一個闖南洋的文昌人出現在明成化年間,隨後就有陸陸續續的人出去,到了上個世紀初達到了一個高峯。他們在異國他鄉打拼,歷經磨難,終於有所收穫,衣錦還鄉在此建起了這一幢幢華麗的騎樓。

如今在老街上,有一系列的雕塑,講述了當時的文昌人下南洋打工的真實歷史。老街不長,約百米上下,儘管如此,漫步街頭,兩旁商鋪林立,小汽車、摩托車川流不息。在這裏,你依然能感受到曾經的繁華與氣派。

如今的騎樓,一樓都爲商鋪,二三樓則仍住有居民。從一樓的商鋪往裏望,原本以爲只是普通的3到4米深的鋪面,沒想裏面卻是別有洞天,如同是一個大型的商場,這讓我對騎樓又有了新的認識,或許我們只是看到了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老街除了建築有特色,這裏鋪面所經營的也大多爲海南當地的特色。文昌雞、抱羅粉、清補涼等備受當地人喜愛的美食都能在這裏找到,其中大多爲經營已久的老字號。對於遊客來說,逛累了找一家老店,點一碗特色小喫,也是文昌文化的是另一種解讀。

作者簡介:寒殘一葉(攝影師、旅行家、自媒體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