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主旋律大片的愛好者,作爲吳京、張譯、鄧超等主演的忠實影迷,筆者對《金剛川》這部電影,一直是期待中又帶着忐忑:畢竟從立項到上映,時間實在太短了。

影片只截取了一場我軍高炮班對美軍飛機的小規模戰鬥,並不符合很多人對戰爭片短兵相接、浴血搏殺的預期。

加上影片前半程使用了獨特的三重分段敘事,從三個不同視角,去描述同一段劇情,

讓很多習慣了流水線敘事的觀衆,覺得十分違和,甚至對影片許多細節也一知半解,因此迅速表達了各種異議,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然而,另一方面,也能看到影片上映短短几天裏,很多的負面評價,完全是攪混水、帶節奏,煽動輿論,甚至到了毫無客觀性、純粹【無腦黑】的程度,而且,更在別有用心人士的鼓譟下,迅速傳播:

首先,影片上映前,就有人信口胡扯,稱截取“金剛川”戰鬥,是「南朝鮮僞軍的勝仗」「只敢拍打南朝鮮軍,不敢拍打美軍」,

等到影片上映當天,又有人大肆造謠,稱「影片結尾是美軍飛行員良心發現,沒有轟炸,放過了志願軍的人橋」「影片醜化志願軍,靠敵人大發慈悲才贏

然而,影片裏這架美軍偵察機,本來就沒有帶炸彈,駕駛員“史密斯”被人橋震撼了一剎那,立刻引導大批轟炸機進行轟炸。

此時,我軍主力大部隊都已經順利過橋,奔赴戰場了,才讓美軍圖謀成空。而這,正是張飛(張譯)、關磊(吳京)率領的高炮班戰士浴血奮戰;工兵連戰士身爲橋樁,肩扛橋路, 換來的寶貴時間差,也就是烈士們犧牲的意義與價值。

不止如此,影片的許多細節,也被此類人等戴着放大鏡、不,應該說是顯微鏡,去挖空心思惡意解讀了:

比如張飛和關磊,連長(鄧超)與小戰士(李九霄),戰友們無分職位高低,互相戲謔式的打鬧說笑,本是軍隊中司空見慣的日常,和舊日軍/國民黨軍那種上司對下級軍官、普通士兵的公開欺壓與羞辱,是一回事麼?

比如高炮營地就設在苞米地,肯定要砍伐一定數量的苞米植株,以志願軍的嚴格軍紀,戰後肯定會給朝鮮百姓相應的補償。這種情況下,已經不得不被砍下的苞米,關磊和張飛喫了兩個,難道就代表着「破壞戰地紀律,搶奪百姓財物」麼?

比如影片最後,眼睛被炮火灼傷的小戰士,跟着大部隊從橋頭衝鋒,扛起木頭化爲人梯的一員,這究竟是如影片黑子解讀的那樣,「影射志願軍作戰盲目」?還是如無數經典紅色影片的類似情節,我軍戰士有傷不下火線、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的寫照,相信有心人自有公論。

還有一些人,不止是觀影時不仔細,甚至連基本的軍事常識都沒有,居然也能憑着一知半解來挑刺,而且電影裏明明有詳盡的解說,也被他們直接略過,尤其讓人無語:

爲什麼高炮班只打偵察機,不打轟炸機?因爲手裏只有兩門37mm高炮,只能打低空飛行的偵察機,要打轟炸機,需要85mm高炮或者100mm高炮。

爲什麼高炮班只有兩門炮?因爲有兩門炮支援兄弟部隊了,還有三門戰損,仍在搶修中。

爲什麼關磊犧牲前,要用信號槍打信號彈?因爲敵機王牌飛行員“希爾”第二輪俯衝,已經鎖定了目標,關磊主動犧牲,就是爲了讓另一陣地的張飛順利開火,擊傷敵機。

爲什麼美軍轟炸機專門盯着橋炸?因爲全師上萬主力部隊,一直在附近山頭林谷隱蔽之中,並沒有暴露。直接暴露的只有修橋的工兵連、協助搶修的第八連。

爲什麼張飛只剩一手一腳,三發炮彈,也能打中敵機,擊斃“希爾”?因爲“希爾”自以爲消滅了我軍全部高炮陣地,引導着美軍轟炸機開始新一輪低空轟炸,根本沒有防犯意識,才被張飛出其不意的復仇一擊擊落。

爲什麼美軍飛行員“史密斯”看到志願軍人橋後,沒有轟炸?因此此前劇情就說了,此人早已厭戰,並非如“希爾”那般狂躁,他的偵察機根本沒裝彈藥,剛被人橋震撼,馬上引導大批轟炸機來炸橋,正是其本職工作,而絕不是什麼“良心發現”“心懷慈悲”。

影片的三重分段敘事結構,第二部分是以美軍飛行員爲主視角,從劇情結構上,這麼安排是否時長過多,是否照顧了大多數觀衆的觀影習慣,不是不能商榷。然而,黑子們因此就強行扣上「美化美軍、美化敵人」的罪名,實在匪夷所思!

恰恰相反,這部分看似“很好萊塢”的片段,目的就是爲了“反好萊塢”,解構無數美式好萊塢大片鼓吹的個人英雄主義。

首先,必須承認,當時的美軍,剛打完二戰沒幾年,不止是裝備絕對優勢,武裝到了牙齒,同樣在強大的國力加持下,在順境、逆境中雖然惜命,真到了絕境也頗具勇氣,和鬼子白刃戰,用飛機撞航母,他們都幹過,並非不堪一擊的“少爺兵”。

而美軍的許多飛行員,大都是經歷過二戰戰場的王牌,作戰經驗極其豐富,更自信到了極致。

牛仔帽“希爾”這個美軍王牌飛行員,影片用幾個細節就將他的傲慢、自大、偏執、酗酒、精神狂躁甚至癲狂的方方面面,全刻畫出來了。

而這麼一個違抗上司命令,毫無戰場紀律,搶奪戰友飛機,執着於個人拼鬥的典型美式大片男主,在裝備絕對優勢下,被只剩下一隻胳膊一條腿的張飛直接凌空打爆,不正是死於他的傲慢自大麼?

其他兩個美軍飛行員,一個剛上戰場,就被經驗豐富的關磊,於近乎不可能位置、抓住一閃即逝的戰機擊斃,到死還是稀裏糊塗。另一個“史密斯”,本就一心只想等停戰回家,此戰更直接被志願軍嚇破了膽,戰後連飛機都不敢坐了,活生生被打出了ptsd。

反觀我軍,張飛能創造三發最後炮彈、殘肢斷臂擊落敵機的奇蹟,與關磊的言傳身教、自我犧牲密不可分,不止他們兩師徒,整個高炮班所有戰士,都是如同一人、毫無猶豫地視死如歸。

關磊這個戰鬥素養極高的高炮連長,僅僅因爲戰場抽菸就被降職爲班長,這纔是人民軍隊鐵的紀律,真正的勝利保障,勝過一切個人英雄主義。

——這些細節處理,正是【以小見大】,寫出崇尚集體主義的軍隊,如何打敗了崇尚個人英雄主義和自由主義的軍隊。

而我軍喀秋莎火箭炮,在夜空畫出美麗的弧線,直接炸燬美軍炮兵基地,當場擊斃美軍數百人,在片中從三個角度地反覆播放,這樣的影片難道竟不是“反美”?

事實上,《金剛川》不止從主題到內容都在“反美”,同時也是一部從劇情到結構,都竭力反好萊塢美式大片的電影,才反而會讓許多習慣了“好萊塢式敘事”的人,第一時間覺得違和。

《金剛川》電影的英文名“犧牲”,也被許多黑子大做文章,稱「影片把戰爭刻畫得過於殘酷,宣傳白左式“反戰”思想,質疑我軍的正義性」云云,如此論調更加不值一哂。

首先,國雖大,好戰必亡,忘戰必危。維護和平一直是我們人民軍隊的宗旨。

“抗美援朝”是爲了什麼?多少人還記得後四個字?【保家衛國】

唯有熱愛和平,珍惜和平,才能爲了保衛和平,不惜犧牲,志願軍戰士與美軍浴血奮戰,爲的不正是後方廣大人民的美好生活麼?

《歌唱祖國》「我們愛和平,我們愛家鄉,誰敢侵略我們就叫他滅亡!」《英雄讚歌》「人民戰士驅虎豹,捨生忘死保和平!」《我的祖國》「這是強大的祖國 是我生長的地方,在這片溫暖的土地上 到處都有和平的陽光。」這些紅色經典老歌的歌詞,字裏行間對和平的渴望,和歐美個人主義主導的“反戰”,豈能混爲一談!

而一個剛剛從百廢待興走向新生的國度,決然去對抗當時的世界霸主,在國力、工業、科技的全面劣勢下,與十七國聯軍百萬之衆做殊死之戰,真實的戰場只會遠比電影中截取的片段更加殘酷。

美軍倚仗當時強大的國力,飛機打不完,炸彈丟不完,武器裝備到後勤保障都遠遠強於我軍,是基本的事實。

當我軍運輸隊拼死犧牲,運給坑道里堅守戰士的物資,就是一個蘋果幾包餅乾的時候,對面的美軍飛機,卻可以給他們帶去一人一條火雞腿。

當我軍戰士就着積雪啃炒麪的時候,美軍士兵卻還能喫上巧克力、糖果,甚至聖誕大餐。

長津湖之戰,若不是我軍戰士嚴重缺少禦寒物資,在嚴寒天氣下大批非戰鬥減員,又怎可能讓軍心士氣完全被打垮的美軍陸戰一師狼狽逃走?

可以說,我軍每一場艱苦的戰鬥勝利,不但是主攻部隊大量傷亡,還有側翼牽制、佯攻、增援部隊的大量犧牲,如《金剛川》的高炮班和工兵連戰士一樣,正是他們的犧牲才換取了這場戰爭的最終勝利。

正如《金剛川》裏,志願軍戰士在缺少空中支援,缺少裝備彈藥的劣勢環境,持之不懈、前赴後繼地和敵人鬥智鬥勇,讓敵機始終炸不毀一座簡易的木橋,不得不低頭認輸:這是神蹟!

電影不是紀錄片,截取展示戰爭的一個側面、一次戰鬥,然後化用融合其他戰役的英雄事蹟,是再正常不過的拍攝手法。

一部影片宣傳了“犧牲”,不等於“賣慘”,一部影片宣傳了“戰友情”,也不等於沒有“家國義”,一部影片宣傳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氣概,更不等於“人海戰術、用人命堆砌勝利”,

那種居然會認爲非此即彼的論調,本就是標準的【二極管思維】,或者純粹就是爲了雞蛋挑骨頭,吹毛求疵罷了。

而認爲整部影片「忽略黨的領導,沒有思想政治工作」「沒有寫明志願軍爲何而戰」的論調,是不是根本沒看影片開頭?

長達數分鐘的真實紀錄片式旁白,已經將美軍發動侵略戰爭、侵擾我國邊境、轟炸我國城市,人民軍隊在黨的領導下,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時代背景,說得清清楚楚。

影片中穿插了許多志願軍老戰士的旁白:「只有打贏美國侵略者,中國老百姓才能過安穩日子」,影片結尾是志願軍戰士的英雄羣像雕塑,是解放軍戰機迎接志願軍烈士遺骸回國。

而片中志願軍戰士的鋼鐵意志,在敵機狂轟濫炸下,依然建制不亂,有條不紊,按照既定目標行動,除了我黨領導的人民軍隊,清楚地知道自己是爲何而戰,世界上還有任何一支軍隊能做到麼?有麼?

作爲觀衆,當然可以認爲這種用旁白和紀錄片形式,去展示主題的方式,太明顯、太直接,但也是製作工期實在太短,不得已而爲之。如果整部影片能有相對長的製作流程,相信在藝術層面能處理得更圓融,這確是一種遺憾。

而三重分段敘事,雖然讓很多人不習慣,但真正完全重複的鏡頭,加起來都不超過3分鐘,只是爲了提醒觀衆、代表着影片重要節點,並非當真爲了湊滿2小時的時長。

《金剛川》這部電影,因爲三位導演其中一人的個人緣故,一直被各種解讀、甚至做出種種陰謀論和引申揣測。

此人影片上映前夕,接連爆出在烈士陵園鞠躬時背手,接受採訪時帶美軍帽子出鏡的新聞,確實應該狠狠批評,也是對整部影片票房與投資方的不負責任。

然而,幾億的大投資、重大歷史題材項目,多年來第一部抗美援朝題材的電影,紀念抗美援朝70週年的重要時刻,沒有誰真敢在影片中亂玩花樣,也輪不到任何個人去一手遮天、顛倒黑白。

只因某人在電影之外的原因,而否定整部電影、甚至質疑電影立意與傳遞精神的論調,踐踏的不止是幾千名工作者夜以繼日、羣策合力的辛苦,同樣亦是對我們這些認可、喜愛這部電影的觀衆的智商侮辱。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那些對抗美援朝題材電影恨之入骨的“公知”“精美”“精韓”分子,他們真的偃旗息鼓了麼?他們怎麼可能放過阻擊《金剛川》這第一槍的機會?

無非是玩弄“反裝忠”的把戲,故意攪混水、帶節奏,煽動輿論,在公知/精美言論早被人人喊打的時候,玩弄新花樣來欺騙人民、散佈謠言罷了。

其實,任何一部熱門電影,都少不了此類人等、此類論調的存在。如《戰狼2》《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概莫能外。

筆者清楚記得,《哪吒》上映才短短几天時,就已有特立獨行做“舉世皆濁我獨醒”狀的網絡大V們嘗試下場,力圖給這部兒童動畫片,扣上「胡編亂造,歪曲神話故事」「官二代欺壓百姓,醜化普羅大衆」「視龍爲妖物,醜化中華民族象徵」等種種匪夷所思的帽子了。這幾部影片幸運之處在於,大爆電影引發的上億人次的觀影狂潮,很容易就把這種言論,當成笑話一樣湮沒掉。

而《金剛川》從立項到上映,不但製作週期實在太短,而且爲了趕上抗美援朝70週年,首映於10月底~11月,這個全年公認的最冷檔期,不可能形成類似的觀影熱潮。

而且,正因爲《金剛川》抗美援朝主題意義重大,對公知、精美、精韓分子的刺激程度,不止遠超《哪吒》,同樣遠非《戰狼2》《流浪地球》可比,才讓種種“莫須有”指摘的負面聲音,竟看似成了氣候。

所以,對此等奇談怪論,若再不正面回擊,那麼想要毀滅剛剛起步成型的主旋律大製作電影,未免也太容易了。這種輿論環境若不加改編,只能讓創作者們束手束腳,不論怎麼拍都會被羣起攻之。

反之,看看拍《西虹市首富》,7000萬成本,24億票房, 8個月時間,淨賺8個億。拍《新喜劇之王》,3000萬成本,6.2億票房,3個月時間,淨賺3個億。

誰又會那麼閒得蛋疼,來指責這種輕鬆喜劇電影,不夠“革命”?不夠“愛國”?

那麼這樣一來,還會有多少投資者,願意再出幾億資金,來“喫力不討好”投資主旋律大片?還會有多少創作者,願意嘔心瀝血地投入創作?

最後讓整個題材被市場淘汰,重新如前些年一樣束之高閣,就是某些自詡“愛國者”所希望看到的麼?

而影片上映4天,票房已破4億,廣大人民羣衆的支持,就是對他們最好的回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