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簡單介紹一下事情的背景。

華中科大計算機學院的副書記鄭強,同時也是一位教授,年齡超過60歲,爲了學生的宿舍分配問題,掀翻了學校後勤部門某位領導的桌子。

起因是該學院有60名學生被分配在了45個不同的宿舍,與其他專業的學生一起混住,不同樓層,不同樓棟,學生怨聲載道。且連續五年都有這樣的情況發生,鄭老師多次與後勤溝通協商未果,是可忍,孰不可忍。

事情的時間脈絡如下。

9月16日掀翻桌子沒有解決問題。

10月15日鄭強老師被學院通報批評處理。

10月18日鄭強老師寫了一封致學校後勤集團的一封公開信:爲了一切不再發生。

至此,學生的宿舍問題仍然沒有解決。

直到10月26日,事情被捅到網上開始發酵,學校才迅速行動起來,對外稱事情已經在解決中,有部分學生已經調整宿舍,有些學生還沒搬云云。

針對鄭強老師的做法,所有學生都非常感激與支持,能爲學生如此着想的老師,能冒着被處分風險爲學生爭取應得利益,令人佩服。

在某高知社區論壇,一名大學老師對此有不同的看法,認爲鄭強教授的做法不夠理智,其一共羅列了如下三點分析。

同一學院同一專業學生是否一定要分配到同一個宿舍樓

住在一起固然有利於相互交流,形成專業氛圍,但大學應該是包羅萬象,不同專業的學生住在一起還可以促進不同專業之間的交流。再者,宿舍畢竟不是學習的主要地方,有學術學業方面的交流需求有教室和辦公室。

當然,宿舍如何分配要徵求學生的意見,如果學生確有同學院和專業集中住宿的需求,後勤部門理應配合,做好服務工作。

鄭強教授的處理方式值得商榷

從鄭教授自己的發帖來看,他似乎帶着學生的訴求直接找到後勤集團的負責人,要求滿足訴求。但從高校的辦事程序來說,鄭教授更明智的做法宜爲:學生向輔導員提出訴求,輔導員統計訴求並形成紙面文書,交由學生事務管理部門,直至反饋到負責後勤集團的分管校領導,由分管校領導出面給後勤集團下達指令。

鄭教授以教師身份爲學生出頭,雖然仗義,但於辦事程序而言並非最適宜方案,也容易引起後勤集團的牴觸。

整個事件中“教授”與後勤部門的角力。

教授不是行政身份,但擁有威望,在學術界這一威望分量十足,但在行政部門裏未必一定能打通關節。

後勤部門原則上是個服務部門,應該爲教學科研及師生生活提供便利,可是學校很多資源由後勤部門具體分配,經年累月後往往給他們造成一種錯覺:這些資源是他們的。再加上後勤部門負責人如果與分管領導關係不一般甚至存在其他利益關係,那麼後勤的地位就完全不一樣了,不是一位教授可以隨便挑戰的。

整個事件其實是個很好的梳理高校行政部門與教研部門關係的契機,不應該僅憑一紙通報就把事情蓋棺定論,否則就太可惜了。

筆者的觀點

後勤部門本應是爲學生,老師,學校服務的,但爲何在一些學校裏,後勤集團被學生和老師們頻頻詬病,嗤之以鼻呢?

鄭強教授掀翻後勤領導的桌子,只是一個爆發點,此前長達5年的現狀以及持續的溝通都沒有換來一個令人滿意的結果,不是被逼急了,誰會做出這樣的舉動?

鄭老師,一個做了二三十年的副書記,能不知道其中的利害關係嗎?但他仍選擇這樣做,可見是被逼急了。

在鄭強的通報批評中沒有看到鄭的要求是否合理,但是後勤部門沒有擺正自己的定位。後勤只從他們自己方便的角度出發。

後勤不是學校的核心競爭力所在。在企業尤其是外企,私企,所有人都要圍繞核心競爭力做事情。這件事被吵到網上,說明五年內沒有人給鄭強一個維持現狀的合理解釋,這是學校管理問題。

5年內,肯定都反應無數次了。不是沒有解決嗎?所以沒辦法才掀桌子。難道要一直忍讓下去嗎?那最後肯定是學生受到影響最大。

鄭強是爲自己嗎?當然不是,難道不該敬佩嗎?

在教書育人的校園,公平公正的原則應該是秉持的。宿舍安排不就是應該以學生的正當需求爲首要原則嗎?

現在學校開始解決了,說明公開信起到了作用。

所以,鄭強老師的做法並無問題,不是一時之氣,是長達五年之氣。

歡迎各位讀者留言評論,我是教育向前衝,圖文等部分素材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