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讨论指出化学反应或过程的自发进行不能仅用放热(△H为负值)或混乱度的增加(△S为正值)来解释,化学反应的推动力的衡量标准不仅与焓变(△H)有关,而且与熵变(△S)也有关。为了有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化学热力学中就将H与S(还有T)以能量的形式组合在一起,并用“G”来表示,即G=H—TS。在恒温条件下

△G=△H—T△S(1-7)

式中G——自由能;

△G——自由能的变化,其意义是在恒温恒压条件下,体系的反应热效应与熵变所表达的能量的代数差。

由于熵值表示体系内部质点的混乱度或无序度,可认为G是经过体系内熵值校正后的焓。

与标准生成焓相似,在101325Pa和298.15K下,由处于稳定状态的单质生成1mol纯物质时反应的自由能变化叫作该物质的标准生成自由能,常以表示。书末附录I中列出了一些物质的标准生成自由能。

自由能的计算与反应的标准焓变的计算相似,如:

另外,在知道标准焓变与熵变时,可通过求得。

从恒温条件下△G=△H—T△S的关系式中可以看出,焓的减少(△H为负值)和熵的增大(△S为正值)表现为自由能的减小(△G为负值)。△G可作为反应或过程能否自发进行统一衡量标准;通常在恒温恒压的情况下:

△G<0自发过程

△G=0平衡过程

△G>0非自发过程

若某一反应是放热的(△H为负值),并产生混乱度增加或较无序的体系(△S为正值),例如,在通常情况下,H2(g)+Cl2(g)=2HCl(g),由于△G<0,反应能自发进行。

若某一反应是吸热的(△H为正值),并产生混乱度减少或较有序的体系(△S为负值),例如,在通常情况下N2(g)+2O2(g)=2NO2(g),由于△G>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若某一反应是放热的(△H为负值),但产生较有序的体系(△S为负值),例如N2(g)+3H2(g)=2NH3(g);或者反应是吸热的(△H为正值),但产生较无序的体系(△S为正值),例如CaCO3(g)=CaO(g)+CO2(g);△H和△S将沿着相反的方向起作用,则△G为负值还是正值,将决定于△H和T△S的相对大小,从而决定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现以冰转化为水的过程为例,简单说明之,这是一个吸热过程(△H为正值),但同时熵值却增大(△S为正值),前者使体系的自由能增大,而后者却使体系的自由能减小。因而,对于这个过程能否自发进行,因温度的不同,可以有三种(△H、△S可近似地看成与温度无关)。例如,在101325Pa下,温度分别为283.15K、273.15K、263.15K时,过程进行的情况分别如下:

式中〔A〕、〔B〕、〔C〕、〔D〕分别表示物质A、B、C、D处于任意状态(通常指非平衡状态)时的浓度(例如反应起始时的浓度)。

由于是在对数项里的,物质分压(或浓度)对△G0的影响通常并不大。这样,虽然反应物往往是处于非标准状态条件下,△G0不一定能确切地作为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衡量标准,但还是可以用来大体判断反应进行的可能性。对一般反应来说,在恒温恒压条件下,若反应的△G°为负值即△G°<0,则反应进行的可能性大,或者说可能自发进行;若反应的△G0为较大的正值,一般来说,△G°>+40kJ·moL-1,则可认为反应进行的可能性很小。若反应的△G°在0—+40kJ·moL-1之间,则不易判断。

本文为***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