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50年10月25日到1951年5月21日,中國人民志願軍連續發動五次大規模戰役。雖然我軍一度推進至三七線附近,但最終的戰線還是穩定在三八線。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志願軍還曾準備發動一次波瀾壯闊的第六次戰役。但是因爲種種原因,我軍雖然爲這場大戰役付出了極大努力,但最終還是隱而未發。

在第五次戰役後半段,在“聯合國軍”的兇猛反攻下,我軍戰線一度險象環生,蒙受了巨大的損失。此次戰役中,我軍傷亡達到8.5萬,被俘數量也急劇增多。第五次戰役後半段的失利,逐漸顯現出新中國與美國在國力上有着巨大差距。原本將“聯合國軍”趕出朝鮮半島、幫助北朝鮮統一全國的構想,已經不現實。

5月30日,彭德懷曾致信於朝鮮人民軍總指揮金雄,並強調:

“從歷次戰役來看,美英軍還保持 着相當高的戰鬥意志。我們現有條件,每 次戰役要求消滅其一兩個師是困難的,即 消滅其一兩個整團亦屬不易。然而,僞軍 的戰鬥意志是薄弱的,一次消滅其兩三個 是可能的。把美英軍的戰鬥意志削弱到現在僞軍的低度還須一個相當長的時期 (準備半年至一年)。”

因此,志願軍改運動戰爲陣地戰,力圖將戰線維持在三八線。與此同時,中朝還與美國接洽,在開城開啓了停戰談判。

雖然停戰談判開啓了,但是“聯合國軍”自恃戰力強盛、火力兇猛,因此總是想用武力在志願軍面前討點便宜,最好運用軍事勝利,逼迫我軍簽訂屈辱的城下之盟。因此在談判桌上,美國人態度極其惡劣,經常因爲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停止談判。

例如美國人要求在談判會場必須有記者出席,但是中朝方認爲雙方還未達成協議,不應讓記者參加。誰知就是因爲這一點,美方代表就掉頭而去。

更過分的,美軍飛機甚至多次掃射轟炸中朝代表團的駐地。都說“兩國交兵,不斬來使”,美軍這種施壓方式簡直是卑鄙至極、猥瑣至極。面對我方的質疑,美方聯絡官肯尼中校卻吹着口哨說:

“你們說飛機來了,你說得出那架飛機有幾個發動機?”

美方恃強凌弱的無賴嘴臉,在談判桌上顯示地淋漓盡致。

在具體談判上,美方還提出中朝方必須從實際控制線先後退守36公里至68公里,因爲美軍擁有強大的海空力量,中朝方必須給予“補償”。

對於美軍種種無恥的訛詐,中朝代表自然不爲所動。而好戰的美國人卻反而因此興奮不已,他們的代表毫無風度地拍着桌子,並叫囂道:

“讓炸彈、大炮和機關槍去辯論吧!”

就這樣,朝鮮戰場戰端再起,兩百多公里的戰線上,雙方又打成了一鍋粥。由此可見,美國人根本就是“假談判,真進攻”,他們的所謂的談判不過是進一步入侵的緩兵之計。

毛澤東和彭德懷逐漸意識到,有戰場勝利纔有談判桌前脣槍舌劍的勝利。因此毛澤東才說:

“談的只管談,打的只管打。”

依據毛主席的精神,彭德懷開始調兵遣將,在1951年6月末開始籌劃規模空前的第六次戰役,時間暫定爲8月份。

在即將到來的第六次戰役中,彭德懷吸取了前五次戰役的教訓,決定打一場誘敵深入、防守反擊的戰鬥,即放任美軍前進30公里,縮短我方的補給線,然後再發動大規模反擊。同時,我軍針對“聯合國軍”堅固的防禦工事,還在訓練中加入了攻堅作戰的內容,以求在第六次戰役中更多地殲滅敵軍,佔領更多的陣地。

8月8日,彭德懷致電毛澤東,報告了第六次戰役的基本設想,即以19兵團加上47軍和42軍,以2個軍牽制英國、加拿大和土耳其的四個旅,並以3個軍附帶炮兵和坦克,全面進攻駐紮於鐵原的美國騎兵第一師。

同時,第9兵團的2個軍牽制美國24師、25師、第3師和韓國僕從軍。而第20兵團則準備突破韓軍第6師的防線,向山陽裏、華川方向迂迴攻擊。北漢江以東至海岸由人民軍兩個軍團進行牽制攻擊。此次戰役,我軍將投入九個軍。

針對敵人強大的空中優勢,彭德懷還提出將新訓練出來的空軍10個團駐紮入平壤機場,保護我軍的補給線。

由於敵方李奇微已經看破了我軍“禮拜攻勢”的後勤短板,因此我軍事先將大量彈藥、糧食以及棉服運至前線,以防彈藥、補給的不足。

我軍對於第六次戰役的準備,自然瞞不過美軍的眼睛。對於即將到來的大戰役,李奇微頗爲驚恐。因此他指令美國空軍,對我軍的補給線進行所謂的“絞殺戰”,儘量破壞我軍糧草、彈藥的囤積。同時,北朝鮮還爆發了40年罕見的特大洪水,給美軍的轟炸造成了極大便利。

這還不算,李奇微更是先發制人,對我軍陣地發動了兩次大規模攻勢。而這兩次攻勢分別被稱爲“夏季攻勢”和“秋季攻勢”。

與前五次戰役不同,這兩次戰鬥是我軍最不擅長的陣地戰。我軍自建軍之日起,就以運動戰和游擊戰見長,很少打陣地戰。當年第五次反圍剿時,德國顧問李德就曾幹過一次“禦敵於國門之外”的蠢事,結果給紅軍造成了難以忍受的損失。面對火力遠強於國軍的美軍,志願軍真的能擋住敵人的凌厲的攻勢嗎?如果這兩仗打輸,別說是發動第六次戰役,甚至連北朝鮮都可能不保。

然而智慧的志願軍,很快便適應了陣地戰模式,並構想出對付美軍強大火力的辦法,那就是“坑道戰”。

7月18日起,“聯合國軍”糾集3個師的兵力,向我軍以及朝鮮人民軍發動了大規模進攻。然而我軍和朝鮮軍卻早就挖好了坑道工事,靜待敵人來攻。有些部隊更是創造性地將2個加深的防炮洞連在一起,成爲馬蹄形的小坑道,即坑道工事的雛形。

作戰時,主力躲在防禦工事內,派少量戰士盯住敵人。等敵人炮火停止,洞中的主力則衝出來殺敵。運用這種戰術,我軍極大地抵消了美軍的火力優勢,並給敵軍造成了巨大傷亡。

在“夏季攻勢”中,聯合國軍死傷7.8萬人(美軍2.2萬),卻僅僅在東部戰線推進了2公里。而志願軍則在中線和西線發動小規模反擊,搶了不少美國人的山頭。

當彭德懷聽說“夏季防禦戰”的勝利,便認爲守住陣地已經沒有多大的問題。鑑於朝鮮正在發大水,因此彭德懷決定推遲第六次戰役。

我軍雖然決定暫停攻擊,但是李奇微、範弗利特等軍方鷹派人物卻沒有善罷甘休。他們認爲,夏季攻勢之所以失敗,是因爲自己犯了有限攻擊正面和攻擊兵力過死的戰術性錯誤。因此李奇微決定於10月1日,對中朝陣地發動所謂的“秋季攻勢”。

然而在這一次戰役之前,我軍已經推廣了“夏季防禦戰”中,部分戰士們發明的“馬蹄形”坑道,並形成了蜿蜒數百公里的“坑道陣”。敵人開炮,戰士們進洞隱蔽;敵人進攻,戰士們衝出殺敵。運用這種坑道戰術,我軍傷亡率大減,美國人除了在陣地前扔下大片死屍外,根本一無所得。

在這場秋季防禦戰中,“聯合國軍”輸得更慘,損失達到8.1萬。加上夏季防禦戰的損失,已經達到了難以忍受的16萬。對此,布萊德雷上將譏笑李奇微:

“如果繼續打下去,或許要花20年才能打到鴨綠江。”

通過這兩次陣地戰的勝利,彭德懷意識到。相比於運動戰,陣地戰更有利於大量殲敵。相比於發動第六次戰役,更能將戰線維持在三八線,並且逼和美軍。因此彭德懷下定決心,命令楊得志取消了第六次戰役,不準備進行全線大反擊。

無奈之下,美國人只好重新走上談判桌,在板門店與中朝代表進行談判。1953年7月27日,美國人終於低下了高傲的頭顱,第一次簽訂“未能取得勝利的停戰協定”。

正所謂“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抗美援朝,不僅是新中國開國第一戰,更是立國之戰。這一戰將強大的美國拉到了談判桌前,保住了我國的自由與和平,取得了空前的勝利。如今,偉大的抗美援朝已經過了70年,當年在坑道中與美軍浴血奮戰的勇士們,早已漸漸凋零。只要想起這場偉大的戰爭,很多人耳畔都會想起“雄赳赳、氣昂昂”的戰歌。年僅一歲的新中國,與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打了一仗,不僅打出我軍的赫赫軍威,還一雪自鴉片戰爭以來,西方列強加諸於我們身上的恥辱。

抗美援朝的勝利證明,我們的軍隊是一支不可侮的力量,中國人民一定能創造奇蹟。抗美援朝後,中國人激發了無與倫比的精神力量。從此以後,中國的崛起勢不可擋,最終成爲世界舞臺舉足輕重的力量。有

因此在筆者看來,我們必須瞭解抗美援朝。從抗美援朝中,我們可以汲取無窮無盡的精神力量。在瞭解抗美援朝方面,著名軍史學者李峯先生所著的《決戰朝鮮》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著作。這本書全景式的解讀抗美援朝,有乾貨、有情節、有靈魂。這本書告訴我們,尊嚴絕不是沒有代價的,是建立在勇者的劍鋒和鮮血之上的。

本書原價88元,現價79元。包含了精彩壯闊的文字以及精美的圖片。同時,本書還由戴旭、薩蘇、方軍等人強力推薦。就請大家跟隨着作者的腳步,領略60年前那場驚心動魄的戰鬥。有意的讀者,請點擊下方橫條購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