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問一個家庭最幸福的事情是什麼,那麼肯定莫過於寶寶的出生。但照顧孩子的過程父母卻感到異常的艱辛,只不過看到寶寶每一步的成長,父母們又會感覺付出再多也值得。

而且,每個階段孩子的表現各有不同,隨着月齡的不斷增加技能也會越來越多,尤其是當發現寶寶會走路了以後,父母更感覺欣慰無比。

可是總有一些家長反映自家寶寶走路太晚,甚至懷疑孩子身體發育方面出了問題,我的閨蜜小張就是如此。

她家寶寶已經13個月了,可小張發現孩子連最起碼的挪步都不會,與其他寶寶相比差了一大截,因此小張就帶孩子去醫院進行檢查。

可醫生卻說孩子身體非常健康,沒有任何異常問題。當然醫生也告訴小張,每個寶寶走路的時間都是不一樣的,它受遺傳,環境,性格以及生活環境的影響,因此讓小張放寬心別太着急。

對於寶寶學走路,家長們的錯誤觀點

一、不會爬,接着走是發育神童

經常聽到一句話叫三躺六坐八爬,這是大部分嬰兒的生長規律,可現實生活中有不少寶寶並不會爬,而接着就會走路了,有的家長還認爲自家孩子是發育神童呢。

其實爬這個大運動,對於寶寶的大腦發育以及四肢靈活程度有促進作用,而會爬的孩子在摔倒時也不會摔傷頭部,他們能夠很好的用雙手支撐起身體。

所以,不會爬就接着走,這種錯誤的育兒觀點家長們不要再有,而是應該在孩子7個月左右就讓他們練習爬行,這樣在之後的學走路過程中能夠增加寶寶的平衡能力,減少摔倒現象的發生。

二、學步車是最好的輔助工具

現在家長爲了寶寶能夠儘快地學會走路,使用的方法也越來越多,而購買學步車就是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這些父母認爲學步車是寶寶學習走路最好的輔助工具。

其實有專家指出,讓嬰兒過早的坐學步車,不但會影響到骨骼發育,還極易造成羅圈腿現象。所以家長應該順其自然按照孩子的自然生長規律來對其進行練習。而過早的學走路造成的大運動超前,實際上很有可能引起以後大運動發育落後的出現。

在寶寶學步期間,家長們要做好充足的準備,而且也不要進行攀比,因爲每個孩子的發育程度都是不一樣的,學習走路的時間長短也各有不一。

那麼如何讓寶寶變成健步小達人呢?父母們可以學習以下幾個方法,這樣做不但讓寶寶走得穩當,還不易摔跤。

助力寶寶學步,父母需掌握的要點

1、不訓斥,要適當給予鼓勵

有一些脾氣性格比較急躁的家長在幫助寶寶學走路的時候,一旦發現孩子進度比較慢,就會使用訓斥的方法,甚至還會用恐嚇的方式,其實這樣只會適得其反。

而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給予恰當的鼓勵,尤其是當寶寶學走路摔倒時,家長更應該正確引導和及時誇讚,這樣才能讓寶寶自信心增強,並衝破心理障礙,不斷的去嘗試。

2、學步鞋要選擇恰當

其實助力寶寶學步,還有一點很多父母都忽視,那就是學步鞋的選擇,不要認爲鞋子對孩子走路幫助不大,其實學習走路的過程中鞋子選擇好,能夠減少寶寶腳部所受的壓力,讓其感到更加輕鬆舒適。

但鞋子選不好,有不少寶寶因此而摔倒。我們經常會發現,摔跤後,有的寶寶甚至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敢再練習走路,所以給寶寶選鞋要看看鞋子的質量也要結合腳底結構的設計。

飲食均衡有營養,爲走好路做充足準備,基本上寶寶生長到6個月左右,家長就要爲其添加輔食,這樣能夠讓身體吸收足夠的營養,但當寶寶開始練習走路時,飲食方面要格外注意。

因爲此時他們消耗的能量比較多,需求也比較大,媽媽們要適時調整,同時也要選擇一些容易消化又很好吸收的食物,爲寶寶走路做好充足的準備。

基本上所有的父母都盼着寶寶能會走的那一天,這不但減輕了負擔,也代表寶寶的成長又進一步。可練習走路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需要寶寶們克服種種困難,不管是心理方面還是身體方面都要做好充足準備,才能更好的實現。這就需要家長多幫助寶寶,在學步期正確的引導非常關鍵,希望每一位父母都能做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