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孔府之中,孔融的老爸端着一盘梨在招呼自己的儿子来吃梨,孔融和他的哥哥高兴地跑过来。先跑过来的孔融,看了看盘中的梨,没有拿盘中的大梨,反而伸手拿了一个小梨吃了起来。他的父亲非常奇怪就问他: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大梨你不挑,反而拿了一个这么小的梨呢?

年仅四岁的小孔融眨巴眨巴眼睛,不假思索的说道:我的年纪小,按道理就应该吃小的,大的得留给哥哥吃。孔融的老爸一听,顿时大惊,小小年纪就有如此的觉悟,不是一般人啊,将来必定能够成就大器。家有如此贤儿,老孔自然非常高兴,逢人就会炫耀一波,时间久了,大家都知道孔家有个四岁就会让梨的孔融。

再后来,这件事情被《世说新语笺疏》,《后汉书·孔融传》等书记载,尤其是少儿启蒙读物《三字经》的宣传: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孔融让梨的故事也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一个传奇故事,孔融也因此成为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存在。

长大之后的孔融,由于名声在外,加上自己也却有才学,以及家世的加成(孔子的二十世孙),孔融顺利地走上了仕途。不过正直不阿的孔融在仕途上走得并不顺利,动不动就喜欢抨击他人,所以和同事的关系一直搞不好。董卓时期,因为看不惯董卓,经常反对董卓,孔融也因此被一脚踢到了黄巾军肆虐的北海为相,因颇有政声,时人又称他为“孔北海”。

再后来,曹操崛起,汉献帝迁都许昌,孔融先后担任将作大匠、少府、太中大夫等职,此时的汉室朝廷,曹操一家独大,忠心于汉室的孔融对于专权的曹操相当看不惯,所以和曹操在政治上的分歧也越来越大,如此一来,双方颇有点水火不容的味道。曹操击败袁绍,袁绍家的女子也多数被俘虏,曹操的儿子曹丕看中了袁熙的妻子甄氏,就私自决定将她娶进了门。

正所谓成王败寇,这种事情在历史上可以说是非常平常的事情,但是孔融看不过去了,于是就写信给曹操说:武王伐纣之后,将妲己赏赐给了自己的弟弟周公。曹操看到信之后,是一头雾水,什么情况,还有这回事,我怎么不知道,我怎么都没看过典籍记载这件事。于是曹操就给孔融回了一封信:这是出自哪里的记载?结果孔融回道:以今度之,想当然耳。就是说以你们父子现在做的事情推断,一定是这么回事。曹操这才明白他是在嘲讽自己,顿时更恨孔融。

在往后的日子里,孔融也没有就此停歇,经常性的抨击曹操,曹操可不是善于之辈,面对着这个动不动就给自己上眼药的家伙,也是越发的不爽,杀心渐起。可是孔融是名门之后,在朝堂上声望也大,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杀的存在,需要证据,不能激起极大的社会舆论,否则就会得不偿失。

曹操在准备了一番后,出手了,他给孔融定下了三条罪状:其一,唐突圣人,狂妄无礼。据说孔融一次酒后和狂士祢衡互相吹捧,孔融说祢衡是颜回再生,正所谓花花轿子人人抬,你吹我,我肯定也要吹你,祢衡就说孔融是“仲尼不死”。这在当时来说,就是对圣人的不尊重,是大不敬。其二,孔融还在酒后说过:当皇帝的何必一定要卯金刀(刘)。这不是妥妥的图谋不轨,造反啊,这在古代任何一个朝代都是天大的罪,是死罪。

其三,还是酒后,孔融说,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瓶中,出则离矣。简单翻译就是,父亲没有什么好尊敬的,儿子只不过是他情欲的产物,母亲也没有什么恩情,就好比一件器物暂时寄存在瓶子里,分离后跟瓶子还有什么关系呢?这可是大不孝,而且这话还是出自一直提倡孝道的孔门之后,这不是打自己脸嘛。

至于这些话孔融究竟有没有讲过,只能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反正孔融死定了,朝廷判定将其满门抄斩,被抓那天,孔融当时还有两个幼子,一个七岁,一个九岁,孔融希望朝廷能够网开一面,饶过他们,结果其中一个说了一句: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建安十三年,显赫一时的孔融被杀,全家被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