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漢高祖劉邦,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出生於沛縣的一個普通農戶家庭。一般來說,出生於這樣的家庭,都免不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得從地裏討食。不過劉邦自己卻不想過這樣的生活,所以即使在他年紀稍長後,可以下地幹活了,但是他也不想去幹活。也正因爲如此,他的父親非常嫌棄他,動不動就罵他好喫懶做,這輩子都沒出息,將來肯定遠遠比不上自己的哥哥。

放在思想開放的今天,一個待在家裏整天無所事事,不事生產的年輕人,都能被各種流言蜚語罵得抬不起頭,更不要說在兩千年前,所以鄉親們也是各種看不起劉邦。面對這種現實,劉邦決定出去闖蕩,他非常仰慕魏國的信陵君(戰國四公子之一,成語“竊符救趙”的主人公),於是就帶着滿腔熱血準備去投靠信陵君,結果等到劉邦趕到魏都大梁時,才知道信陵君已經亡故。

躊躇滿志的劉邦差點沒有直接崩潰,但是來都來了,就這樣灰溜溜的回去也不是個事,無奈之下,劉邦就只能投靠到信陵君門客張耳的門下,混個飯喫。結果這種生活也沒過多久,魏國就被秦國所滅,張耳也成爲了秦國的通緝犯之一,劉邦的門客生涯就此結束,不得已又回到了沛縣,後來成爲了當地的一個亭長。能說會道,不拘小節的劉邦很快就和沛縣的官吏們打成一片。

當然亭長雖然說是一個官,但是工資是真的不高,畢竟屬於最底層的官員,也沒有人會給他送禮,所以劉邦依舊很窮。不過劉邦的交際圈卻很廣,三教九流的都有,這麼大的交際圈要建立起來肯定少不了喫喝玩樂,但是劉邦又沒錢。怎麼辦呢?厚臉皮的劉邦只能到自己哥哥家裏蹭飯,他的大哥倒是無所謂,畢竟是自己的兄弟嘛。

然而他的嫂子卻不願意了,因爲劉邦也屬實有點過分,你自己來蹭飯就算了,有些時候還帶着自己的狐朋狗友一起來蹭飯。要知道他大哥家也就是普通的農戶家庭,雖然說不至於揭不開鍋,但是也並不富裕,劉邦這樣隔三差五的來蹭飯,他的嫂子自然就有意見了。

《史記》載:嫂厭叔,叔與客來,嫂詳爲羹盡,櫟釜,賓客以故去。已而視釜中尚有羹,高祖由此怨其嫂。簡單翻譯一下,就是一次,劉邦又帶着自己的狐朋狗友來嫂子家蹭飯,他嫂子非常不爽,於是趕緊跑到廚房,使勁用勺子颳着鍋底(刮鍋底意味着飯已經喫完,主人開始刷碗了)。見到這樣的情況,劉邦的朋友們以爲沒飯喫了,自然就散了,不過劉邦卻看到鍋中仍有湯飯,他一下子就明白了,劉邦覺得嫂子在掃自己的面子,劉邦也因此恨上了自己的嫂子。

儘管當地人都覺得劉邦就是個胸無大志的混混,將來沒有多大出息,但是劉邦的內心深處卻有着極爲遠大的志向,他曾經在看到秦始皇出巡時說道: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後來他也如他所說,最終擊敗了楚霸王項羽,建立起了大漢王朝,成爲了漢朝的開國皇帝,史稱漢高祖。

正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成爲了皇帝后的劉邦將自己一支的劉家子弟都封了侯,卻唯獨沒有封他大哥的兒子(他大哥早已去世,劉邦將他大哥追封爲武哀侯)。劉邦的老爸劉太公看不過去了,於是就問劉邦,爲什麼不封他大哥的兒子,是不是忘了。劉邦卻直言道:某非忘封之也,爲其母不長者耳。就是說我不是忘了封,只是他的母親實在不厚道,不得不說劉邦是真記仇啊。

不過最後劉邦還是將他大哥的兒子劉信封了侯,是爲“羹頡侯”,其中“羹頡”的意思是用勺子刮鍋底,顯然這是劉邦對自己嫂子的諷刺挖苦。再後來,呂后掌權,劉信這個“羹頡侯”被削爵一級,降爲關內侯,此後,關於漢家劉氏皇族長房劉伯一支的情況,正史就沒有了記載。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