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的時候讀過《范進中舉》,總覺得范進不正常,不就是中個舉人,至於興奮得瘋掉嗎?尤其是他那喜極發瘋的狼狽相,使人不由得生出一股厭惡感。如今人到中年,回頭再看范進,不敢再有一絲嘲笑,只有滿滿的同情與羨慕。

范進是那個時代最爲典型的讀書人,出身寒門,家庭貧困,毫無背景可言。正所謂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像范進這樣的社會最底層,一開始便輸在了起跑線上,想如果要出人頭地,只有一條路可以選擇,那就是科舉。

所以范進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數十年寒窗苦讀,只爲金榜題名。然而,范進天資有限,屢試不中,直到五十四歲才考上一個秀才。在大部分人看來,范進就是在做無用功,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大家也愈發地看不起他。連他的老丈人胡屠夫都瞧不上他,說他是現世寶窮鬼,是爛忠厚沒用的人。

我自倒運,把個女兒嫁與你這現世寶,歷年以來,不知累了我多少。

平常號稱讀聖賢書,但只要你不中舉,混得連個肉販子都不如。這是奚落,但何嘗不是淒涼。

所以范進去考鄉試的時候,所有人都不看好他,包括老丈人胡屠戶,胡屠戶不僅不借盤纏路費,還出言挖苦,說范進是想天鵝屁喫。當然了,胡屠夫也是在爲范進着想,畢竟自家女兒還得靠范進養活。

范進自己平日只知道埋首讀書,缺乏謀生技能,掙不到錢,家中窮困。胡屠戶也想着教訓范進,希望他能早日收了這心,賺錢養家。五十多歲的人,還沒個家業,胡屠戶也着急。胡屠戶雖說話不好聽,但道理卻是沒錯,他是想讓范進務實一些,承擔起養家餬口的重任,還尋思着給女婿找一份養家餬口的差事。

趁早收了這心,明年在我們行事裏替你尋一個館,每年尋幾兩銀子,養活你那老不死的老孃和你老婆是正經!

但對於范進來說,他不甘心,自己大半輩子都耗在這上面了,難道就這樣放棄了?

范進瞞着老丈人,寧願餓着肚子也要去趕考。等到考試回來,范進已經是餓了兩三天。當然,范進的老母親更可憐,已經是餓得兩眼都看不見了。范進不得不聽母親吩咐,將家中的生蛋母雞送到集市上去賣,以換點糧食充飢。

連家中的生蛋母雞都拿出來賣了,很明顯,范進已經落到了一個飯都喫不飽的境地。如果他這次鄉試沒有高中,那麼就得放棄了,不然就會被餓死。然而,就在范進已經幾近絕望的時候,突然收到消息,說自己高中了。

剎那間,數十年的寒窗苦讀,鄰里親朋的冷嘲熱諷,無數次的飢寒交迫,一齊湧入范進腦海。這樣突如其來的心理衝擊,一般人還真受不了。更爲關鍵的是,高中舉人對於范進來說,不僅僅是實現了理想,證明了自己。更是讓他的人生髮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一切都不一樣了。

大家千萬不要小看這個舉人,在當時可以算是人上人了。古代科舉一般分四步,分別是童生試、鄉試、會試以及殿試。其中童生試是科舉資格考試,通過的人成爲秀才,有着參加科舉的資格。鄉試則是由各省組織的大型人才選拔考試,考中的被稱爲舉人,有着進京趕考的資格。

按理來說,舉人也算是朝廷人才選拔的資格考試,但其地位要比秀才高很多。考上舉人不僅有着參加會試的資格,更具備做官的資格,因爲通過會試便是進士,朝廷會分配官職。所以此時的范進,就是未來的朝廷命官,身邊人自然要爭相巴結。

後來范進確實考上了進士,做了朝廷的三品大官。當然,就算是范進一輩子就停在舉人這一步,他依然是有着做官的機會。當時明朝時共有兩京十三省,三年考一次,每個省錄取也就一百多人,算下來全國也就兩千人左右。所以舉人是極其稀缺的,有些縣可能一屆乃至幾屆都出不了一個舉人。

對於這樣的稀缺人才,朝廷自然是非常看重,至少在縣裏混個知縣以下的小官噹噹是十分輕鬆的。以舉人選官,只要不是排名過於靠後的,至少可以當個縣丞,范進是廣東省鄉試第七名,直接當縣令也是可能的。哪怕是一個芝麻官,也是那些平民百姓惹不起的存在。

退一步講,哪怕是不做官,舉人也是當地的德高望重之人,在縣官開堂斷案的時候是要被請到堂上做見證旁聽的,具有很大的建議、干涉的權利。

《儒林外史》第四回中,范進母親去世,做法事的和尚犯事被捉了,范進一張帖子進去,和尚就被放了,捉的人反倒要託張鄉紳向知縣求情。由此可見,范進中舉後的地位有多高。

所以,從文中我們可以看到,范進中舉之後,鄰居們紛紛送來雞蛋酒米,好不熱情。要知道之前范進老母親餓得眼睛都看不見了,也不見他們出手接濟。如今范進高中,倒是表現得熱情無比,其巴結討好之意,再明顯不過。

當然,轉變最大的還是老丈人胡屠戶,之前還對范進各種挖苦嘲諷,一口一個現世寶,沒用的人。說范進是尖嘴猴腮,就想天鵝肉喫,如今卻是一口一個賢婿,誇讚范進是文曲星下凡,前倨後恭。

我每常說,我的這個賢婿,才學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裏頭那張府、周府這些老爺,也沒有我女婿這樣一個體面的相貌。

當然,手筆最大的還是張鄉紳,范進中舉之後,直接就找上門來,說自己和范進乃是同門世交,給范進送了五十兩銀子和三間大房。很顯然,這張鄉紳看重的是范進舉人的身份,而不是范進這個人。如果真的是世交,之前范進趕考沒盤纏,餓着肚子考試的時候,張鄉紳在哪?

總而言之,因爲考中舉人,范進的生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如果拋開《儒林外史》本身所攜帶的社會批判性質不談,我們其實完全可以把范進中舉當作一個勵志故事來看。范進在諸多困境之下,依然堅持自己的理想,並且最終實現了理想,考取功名,從此鹹魚翻身,成爲人生大贏家。

回頭再看看我們自己,多少人在生活面前低下了頭,放棄理想,淪爲一條鹹魚?這樣的自己,又有什麼資格去嘲笑人家范進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