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晚清積貧積弱的局面,許多人將其歸咎於在慈禧太后身上,從而忽略了千年未有之變局的大歷史背景。尤其是在光緒皇帝在位期間,慈禧太后貪念權力,將光緒視爲傀儡,遲遲不肯放權,加速了清朝的滅亡。

在許多人看來,光緒皇帝是一位富有變革精神的帝王,他支持變法,推行新政,相比於頑固守舊的慈禧,無疑要更加適合當時的清朝。

事實上,這樣的認知有些過於片面。慈禧的弄權守舊,固然是晚清腐朽積弱的一大根源。但她的能力,卻也不是光緒皇帝能比的。如果慈禧將清朝的統治大權徹底交給光緒,很可能會導致清朝的提前滅亡,甚至會給中國的未來帶去更壞的影響。

關於這個論點,我們可以在戊戌變法中找到依據。

1889年,光緒皇帝大婚,按照清朝祖制,幼帝一經大婚便要親理朝政。所以,慈禧太后歸還朝政於光緒,自己則搬到頤和園“頤養天年”。當然了,此時光緒皇帝僅僅只是名義上親征,慈禧並沒有交還實權。光緒雖然可以獨立處理政務,但重大事務的決斷權,還在慈禧手中。

“上(光緒帝)事太后謹,朝廷大政,必請命乃行。”

然而隨着1895年清朝在甲午戰爭中慘敗,民怨四起,社會動盪,列強瓜分中國之狂潮再起。慈禧雖然貪念權勢,但本身卻不昏庸,她也意識到強國變法勢在必行。而且當時慈禧已經年過六旬,光緒始終是要接班的。

所以慈禧開始支持變法,逐步放權給光緒,讓他去具體主導變法過程。既是爲了變法強國,也是在歷練光緒。雖說許多核心權力還在慈禧手中,但自由度已經大大提升了。否則《明定國是詔》和後續的變法政令光緒也發不出來,而康有爲、譚嗣同等人也不會晉升章京,大權在握,甚至於後面慈禧也不會通過政變來奪回權力。

所以,戊戌變法算得上是光緒皇帝真正意義上的一次親政。然而,光緒皇帝在戊戌變法中的表現,完全辜負了慈禧對他的期待,可謂是一團糟。

正所謂治大國如烹小鮮,鍋裏先放什麼,再放什麼那要按步驟來的。而光緒皇帝卻是一位典型的“憤怒青年”,缺乏帝王該有的成熟穩重,考慮問題過於簡單。或許是救國心切,又或是急於想在慈禧面前證明自己,他對於變法貪多求快,急於求成,一上來就想整個大鍋燴,把所有事給辦了。

據統計,從1898年6月11日光緒皇帝發佈《明定國是詔》,戊戌變法正式開始,到9月21日,慈禧政變戊戌變法以失敗而告終。短短103天的時間裏面,光緒皇帝下發變法詔令共286件,在變法最高潮的7月,光緒一天都能蓋出近10份的詔書。

面對這樣的工作量,光緒皇帝根本沒有時間去思考和論證這些變法措施的可行性,從而做出相應的預案。由此導致,許多的變法措施,缺乏可行性。

比如說廢除科舉,這個提議本身沒有什麼問題,傳統的人才選拔制度已經不適合當下需求。但是,變法只說廢除科舉,卻並沒有考慮得如何安置那些寒窗苦讀多年的讀書人們?一時間,天下讀書人手足無措,悲憤異常。

除了“數百翰林、數千進士、數萬舉人、數十萬秀才、數百萬童生之怒”。

再比如裁撤人事,精簡機構,這也是一個爲朝廷節省開支,提升行政效率的好辦法。但光緒皇帝也太着急了,他一紙詔書便裁撤了詹事府等七個閒散衙門,以至於近萬人突然沒了飯碗。而且這僅僅只是開胃菜,後續的裁撤安排,一個比一個很。最後連禮部尚書懷塔布爲首的六位堂官都全部被撤了,要知道這懷塔布可是慈禧的親戚。

光緒這樣做,無疑是激化了羣臣和維新派的矛盾,弄得羣臣百官,人心惶惶,誰知道自己會不會丟飯碗?

當然了,不是說光緒帝的這些措施不正確,只是他太急了,而且措施辦法也太過簡單。正所謂欲速則不達,如此激進的做法,只能激化矛盾,難以解決問題。就如同英國人赫德所言:

“不顧中國的吸收能力,三個月內所想改革的政事,足夠中國九年消化。”

當然,這不僅僅是光緒一個人的問題,其底下以康有爲爲首的維新派,也是一羣根本沒有多少治國經驗的讀書人,大部分只會紙上談兵。他們的許多想法魯莽滅裂,只圖一時痛快,不計後果,不留後路。

有這麼一個沒有大局觀的領導,和一羣不專業的員工,變法的結局可想而知。

戊戌變法開始時,其實應該是形勢一片大好。當時的清朝正面臨危機,變法乃是大勢所趨,慈禧和諸位大臣表現出來的基本都是支持的態度,至少沒有人站出來公開反對。

但是,因爲光緒皇帝和維新派的瞎操作,將這些人逐步推向了自己的對立面。讀書人因變法而前途無望,軍人們因變法而無家可歸,朝廷官員們因變法而丟了飯碗。甚至連變法的核心人物都預感到了變法必將失敗。七月份,康有爲的弟弟康廣仁在寫給一個朋友的信中說:

我大哥康有爲的計劃過於廣大,而支持他的同志又太少,舉措太激烈,因此排擠他猜忌他的人處處都是,而皇上又無實權,變法怎麼會成功?我深感憂慮。

當慈禧看到軍心不穩,百官哭訴時,她明白不能讓光緒這麼玩兒了。到時候不但不能救國,還會引發內亂。於是開始插手變法,逐步收回光緒的權力。

而此時,光緒皇帝又做了一個錯誤的選擇,嚐到了權力的滋味後,他並不想再還回去,於是和維新派一起密謀政變。這無疑是太天真了,他一個掌權不過百天的熊孩子,如何能鬥得過慈禧?

要知道當時京畿地區的兵權大都在慈禧手中,慈禧可以隨時調動數萬大軍勤王。比如直隸提督聶士成手中不僅有一萬五千人的武毅軍,還掌控直隸地區的淮練軍和綠營兵,總計人馬六萬之衆。宋慶的毅軍和董福祥的甘軍都是過萬人的規模。在戊戌政變時候,榮祿已經密調聶士成部五千人全副武裝來到天津,並調董福祥部進駐長辛店,宋慶繼續留守山海關,控制關內外聯繫。

就算當時袁世凱願意出兵幫忙,僅憑他那幾千新軍,是很難扳倒慈禧的。所以,袁世凱十分明智地選擇站在了慈禧這一邊。

總之,通過光緒帝在戊戌變法中的表現來看,我們不難發現,他的治國能力確實不行,不能算是一個合格的帝王。戊戌變法中急匆匆地廢除科舉、裁汰冗官又不加以安置和罷免禮部六堂官造成官場地震已經充分表明了光緒政治頭腦的幼稚。如果慈禧把大權徹底交到他手裏,可能清朝早就沒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