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酒釋兵權是一個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名詞,但如果你看史書的話,可能就是很簡單的一場宴會,大家喝喝酒,喫喫肉,君臣相談甚歡。

然後太祖皇帝痛哭流涕地說,兄弟們呀,我這天天睡不着覺呀,這個皇帝當的沒有你們節度使舒呀,要不你們誰來做這個皇帝吧,我還做我的節度使去。

此話一出,在座的立馬知道這是原來的大哥,現在的皇帝陛下,懷疑自己的忠心呀,於是掏心掏肺地回顧了和趙大哥的革命情誼,表示自己絕對不會有任何的異心。

太祖皇帝此刻仰望深情地看着自己的這些弟兄們,此刻滿含熱淚,我知道你們對我這個大哥那肯定是忠心耿耿呀,但奈何你們手下那些人,也想享受榮華富貴,也給你們弄個黃袍加身這可怎麼辦呀。

不要覺得武將都是頭腦簡單的,人家只是選擇了當兵這條路而已,能做到這個位置上的,絕大部分都是人羣中的精英,話說道這份上,大家已經已經能感覺到這是鴻門宴了。

此刻大家都從戰場上威風凜凜的將軍,變成了哭哭啼啼的馮褲子史書上說他們幾個一遍哭一遍請求大哥給指條活路。

此刻座子上坐滿了大宋最精銳的將領,同時也是趙匡胤陳橋兵變的堅定支持者,也是改朝換代最大的受益者,不出意外的話,未來還有更大的富貴和功業在等着他們。

但趙匡胤的話,讓他們陷入了絕望的境地,此刻他們真實是眼巴巴淚眼汪汪,真心希望趙匡胤能給他們指條明路。

此刻是建龍二年的七月初九,也就是趙匡胤稱帝的第二年,第一年打敗了反叛的李重進和李筠之後,這大半年啥也沒幹,靜在琢磨怎麼避免五代的歷史重演和如何對付這些節度使們了。

今天這場宴會可絕不是什麼普通的宴會,爲此趙匡胤準備了很久,這場酒喝出了大宋的新出路,也避免了再次成爲五代之後的第六代。

趙匡胤給這幫節度使準備的結局很簡單,乍一看跟其他的皇帝也沒什麼區別,無非就是交出兵權,人生如白駒過隙,不如多多置辦田產,多多享樂纔是人生應該追求的。

當個節度使,整天腦袋別在褲腰帶上,刀口舔血的生活,爲的不就是榮華富貴嗎,只要你們張口,這些所有的榮華富貴都是你們的。

話說道這份上,傻子也該明白是是什麼意思了,於是第二天以石守信爲首的大宋一大批功臣紛紛上書要告老還鄉,於是趙匡胤欣然批准。

如果這件事真的這麼簡單,那節度使的問題就不會百年來成了朝廷的頑疾,趙匡胤能這麼輕鬆解決這個問題,實際上是做了非常大量而細緻的工作。

比如郭威被黃袍加身之後,覺得禁軍很危險,於是分成左右兩支,趙匡胤當了皇帝之後,覺得這個兩支也不行,於是改成了三衙,三角關係一般都是最穩定的,很難發生鐵板一塊的情景。

在徹底改變了禁軍結構的同時,在挑選禁軍統領方面,直接免除了高懷德,石守信等人的職務,換成了資歷淺威望小的人來擔任,同時殿前都點檢這個職務,從此也徹底進了歷史博物館。

禁軍的改組完成之後,趙匡胤選出“兵樣”到地方去,讓地方上都按照這樣的兵選到中央來,這樣一來就逐步削弱了地方的實力。

還有一個開端也非常好,那就是死刑權利收歸中央,當然這只是全面收回地方司法權的第一步,但這是決定性的一步。

很多歷史書,喜歡把故事講得很精彩,或者講了很多制度,但是背後的人心卻很少講,實際上那些書上講不到的東西,纔是歷史事件背後的原因。

就比如說這個死刑的司法權,當他被收歸到中央之後,也就意味着地方上的人員,再也不用害怕節度使了,之前的節度使看你不順眼,就可以動用國家的名義殺了你。

但是從此以後,一個地方上的人員,心理上再也不用害怕節度使了,自己最基本的生命安全有了保障之後,地方人士心中便開始有了中央,這纔是人心所向。

相比於利益,人更厭惡損失,如果連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保障,人心自然是誰能決定他的生死,他就會服從誰,宋朝徹底扭轉了人心,這是很重要的一步,也是可以引起巨大連鎖反應的效果。

唐和五代時期,大量的人才被截留在了地方中,這樣的地方就擁有了和中央抗衡的人才儲備,當地方上人員慢慢都心向中央的時候,地方勢力慢慢就翻不起大浪了。

當然這個作用要發揮作用需要時間,一旦時間條件成熟,這個將會成爲宋朝遏制藩鎮的重要法寶,但對於建龍二年的趙匡胤來說,依然有很多事要辦,因爲他並不確定這場杯酒士兵權的結果。

很快趙匡胤兌現了自己的承諾,與禁軍高級將領聯姻,把守寡的妹妹嫁給高懷德,後來又把女兒嫁給石守信和王審琦的兒子,把張令鐸的女兒嫁給太祖三弟趙光美。

如果你說趙匡胤很厲害,他當然很厲害,但你如果說他很普通,這種招數真的很普通,不就是擴大血緣關係嗎,結姻親,結兄弟,甚至是認乾兒子,這種事歷朝歷代無數帝王爲了籠絡人心可沒少幹,五代時期更是頻繁。

那麼趙匡胤的這一招怎麼就有了效果呢,一切的疑問都要回歸到人本身去觀察,一件事如果缺少了人的因素,我們永遠都無法搞懂其中的緣由。

比如說,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有一次忘了帶證件,領導說你去說一下,下次補過來,我問領導這樣行嗎,領導說肯定行呀,上次那個誰就是這麼幹的。

於是我興沖沖地跑過去,結果碰了一鼻子灰不說,還被懟了一頓,說我辦事怎麼這麼馬虎,後來我得知,上次那個遇到了一模一樣事情的那個誰,是個美女。

事情就是這樣,就算是一樣的事情,一樣的流程,換個人做那結果就是不一樣的,明白這一點,你就明白了爲什麼趙匡胤看起來也沒什麼創新,但實際上卻做成了很多事。

杯酒釋兵權這種事,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因爲趙匡胤人品好,說得簡單一點那就是趙匡胤是個敞亮人,他說的話大家都相信,這一點很重要。

趙匡胤許給了節度使們榮華富貴,而節度使們就這麼相信了他,這是一切的起點,如果節度使們不相信他的承諾,一切都是徒勞的。

罷職容易,安撫人心難,袁世凱就被罷了職,結果怎麼樣呢,韜光養晦照樣能東山再起,任何一種制度,都能找到他的漏洞,尤其在中國這樣的國家,你不要說分禁軍爲三衙,你就是分成三十份,如果有人想搞事,照樣能搞成。

趙匡胤的兄弟們和親信們,是瞭解這個皇帝的,他們相信趙匡胤說過的話,一定能夠對象,在最初這個國家開始運轉起來的時候,那些節度使們真的就老老實實待著,沒出什麼幺蛾子。

而隨着時間的推移,各種制度和人心在不斷髮揮着作用,節度使們就算再想鬧事兒,已經是不可能的,最初的起點很重要,完全憑藉的就是趙匡胤的個人魅力。

大家都願意去相信他,如果是司馬懿司馬昭之類的,大家相互都在提防和猜忌,你什麼都幹不成,最終往往結果都是慘烈的。

一個開國皇帝的氣質,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這個國家的氣質,趙匡胤的性格也決定了整個宋朝的性格,敞亮而不陰損,是整個宋朝的底色。

事實那些沒了兵權的節度使們,日子過得果然是逍遙自在,這也讓整個宋朝的人心沒有太多的怨氣,畢竟卸磨殺戮過河拆橋的事情太多了。

太祖皇帝開國之後,最兇險的一次行動,完全憑藉着自己的任何魅力,化解危機與無形之中,被解除兵權的節度使不但沒有鬧事,而且還起到了好的榜樣,同時也爲宋朝打下了消費主義濃厚的氛圍,這也爲日後宋朝的繁榮奠定了心理基礎。

等到手底下這些人都擺平了,趙匡胤攤開地圖,終於要完成柴榮未盡的事業了,但面對這麼一個局面,趙匡胤實在是很頭疼。

趙匡胤頭疼的事情並不是四周的敵人太多,反正不管有多少,我大宋都是要消滅他們的,他的問題是,面對四州都是敵人,究竟該如何下嘴,先打哪一個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