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有這麼一個人,他出身名門望族,位極人臣,身爲一代名將,平定叛亂,是挽救唐帝國的大功臣,名留千史。

這個人就是郭子儀。

今天我們重點要說的郭子儀的一篇文章,這是一篇散文,是上書皇帝的奏摺,它陳述了唐朝面臨的一個嚴峻的國防問題,這個問題縈繞唐朝始終,同時,這篇文章也反映了唐朝在安史之亂的境況。

這篇文章就是《論吐蕃書》。

《論吐蕃書》是郭子儀晚年的一封奏摺,這封奏摺是給唐代宗的,全文幾百字,卻洋洋灑灑,不但條理清晰,用詞充滿了戰鬥精神,而且鞭辟入裏,將唐朝邊疆問題說的明明白白,這篇文章也是郭子儀的代表作。

郭子儀出身太原郭氏,乃名門望族,他的父親曾擔任州刺史。

郭子儀任職朔方軍,安史之亂爆發後他從九原太守被提拔爲朔方節度使。

在抗擊安史之亂的過程中,郭子儀居功至偉,他曾開闢山西河北戰場,對叛軍側後形成巨大威脅,屢破強敵。

安祿山不得不多次派遣援軍支援,在當時河北糜爛,天下驚恐的時候,郭子儀和他的朔方軍是唐廷最爲依賴的一支武裝。

如果不是唐玄宗瞎指揮,導致潼關失守,長安陷落,郭子儀已經籌劃直搗叛軍老窩幽州了。

唐肅宗稱帝,安史之亂被平定,郭子儀是大唐頭號功臣,可以說是挽救了唐帝國。

唐代宗時代,吐蕃等國強盛,趁虛攻擊長安,又是郭子儀,穩定了局面。

郭子儀晚年面對吐蕃威脅唐朝腹心,國家軍事力量虛弱的情況,寫了《論吐蕃書》,闡明瞭自己的觀點。

《論吐蕃書》中說:“開元、天寶中,戰士十萬,戰馬三萬,才敵一隅。自先皇龍飛靈武,戰士從陛下收復兩京,東西南北,曾無寧歲。......人亡三分之二,比於天寶中,有十分之一。今吐蕃充斥,勢強十倍.......以朔方減十倍之軍,當吐蕃加十倍之騎,欲求制勝,豈易爲力?”

說明即便是唐廷最爲依賴的朔方軍,經過長期征戰也已經很虛弱了,吐蕃強大,郭子儀感到憂慮。

後面他又說:“願陛下更詢讜議,慎擇名將,俾之統軍,於諸道各抽精卒,成四五萬,則制勝之道必矣!”

這纔是郭子儀給唐代宗開出的藥方,即選拔編練新的軍隊,重振唐朝軍威。

可惜,郭子儀的計劃並未完全實行,唐代宗對於郭子儀也並不完全信任,這位老臣晚年甚至受到排擠。

唐朝軍事也再無法恢復盛唐的強盛,唐代宗之後,唐廷在藩鎮割據和宦官專政中逐漸衰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