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可以說是極其混亂的時代,南朝一百多年間就經歷了宋齊梁陳的四代更迭,這還沒把我們今天聊的這個梁與陳之間的"漢"算上。南梁開國皇帝蕭衍在自己晚年就遇到了侯景之亂,當時已經八十六歲高齡的蕭衍,被侯景軟禁在皇宮最後活活餓死。

老皇帝一去世,侯景更加肆無忌憚了,開始與其他篡位的權臣無異,先是擁立蕭衍後人做傀儡,先後曾擁立過三個,但被史書承認的只有一個簡文帝。接着侯景再廢他們、殺他們,最後在公元551年自立,改國號爲漢。之所以史書上南朝都是記載宋齊梁陳而非宋齊梁漢陳,是因爲侯景在位時間太短了。

就在侯景叛亂期間,蕭家宗室們卻在忙着割據。其中蕭衍的第七子蕭繹實力最強,但也是實際敗家敗得最嚴重的一個。爲什麼這麼說,咱們把他做的最主要的三件事列出來,後面再分別帶上相應事件的後期影響,一下就明白了。

蕭繹是先一個個去除割據勢力,控制東南大部分領土後纔開始攻打侯景的。就好比他爹和侯景是"鷸蚌相爭",宗室們都想做"漁翁",蕭繹的策略是先除掉所有"漁翁"再去得利。所以在他橫掃南梁的過程中,宗室們也就是他的叔伯兄弟及族親們一個個被消滅。後期影響就是等他後來做皇帝的時候,已經沒了統治根基。

第二件事是他自己坐鎮江陵,派手下陳霸先去攻打侯景,結果陳霸先一戰而勝、功高蓋主,這個影響力大家都明白,後來滅梁建立陳朝的就是陳霸先。

第三件事,雖然以荊州爲大本營的蕭繹橫掃了一圈兒,最後也稱帝了,但是他的弟弟也就是蕭衍的第八子蕭紀以益州爲大本營,比他哥哥稱帝還要早些。當面對他們共同的敵人侯景時,這兄弟倆就已經開始互相算計了。爲了搶奪平侯景之亂的功勞,兄弟倆都想出兵,可是蕭繹離得建康近,他就寫書信勸弟弟安心在蜀中坐着,"等哥哥我平了亂,咱倆就好比當年三國的吳、蜀兩國一樣,各自安好"。蕭紀當然明白一山不容二虎,直接向東進軍,結果半路上聽說侯景已死,這個"半路"正好是蕭繹的地盤,那就乾脆調轉槍口打哥哥吧。

雙方實力都很強,蕭繹爲了能幹掉蕭紀,不惜聯絡南朝的"世仇"北朝,勸宇文泰的西魏出兵攻打益州。這種局勢就好比三國時期魏、吳聯合攻蜀啊,兩強攻一弱就再沒有鼎力可言,蕭紀戰敗並被自己部下給殺害了。但是西魏藉此時機吞下了益州,使蕭繹十分後悔。

這件事的影響力從地圖上一看便知,百年來南北朝一直是勢均力敵各有勝負狀態,可是通過蕭繹這麼一"聯合",西魏面積瞬間地跨南北擴大一倍,由此突然國立大增,天平失衡。原先的南北對峙,現在變成了西邊一個大的,東邊南北各一個小的。西魏就是後來的北周,楊堅就是北周的八大柱國之一,這種局勢直接爲後來隋朝的一統奠定了基礎。

當時剛剛失去益州的蕭繹還跟宇文泰商量,"你看現在仗打完了,當初你是出兵幫我,你看咱們是不是該按照以前南梁和西魏的疆界重新劃定一下啦?"宇文泰看了使臣的信後很生氣,後果很嚴重,"還你?你現在待的地兒我也一起要了吧!"旋即派出楊忠(楊堅的父親)直接攻打江陵,蕭繹戰敗投降。

咱們前面聊的還只是各方之間純粹出於己方利益的宏觀動機,其實裏面還有個小插曲。蕭繹當初不是掃了一圈兒宗室嘛,要不怎麼說南梁的滅亡主要是因爲內亂呢。其中有一個被打的就是蕭衍長子也就是早亡的太子的兒子蕭詧,他與自己的七叔蕭繹結下樑子後建立了自己的一個"梁國",史稱西梁。爲了報仇雪恨蕭詧宣佈西梁是西魏的屬國,以換取西魏出兵攻打蕭繹。後來楊忠攻破江陵蕭繹投降的時候,蕭詧咬牙切齒地用裝土的袋子活生生把自己七叔給悶死了。

至此,天下局勢是北齊沒變、西魏突然強大數倍,再加上新誕生的小西梁。但當初南朝的疆域中,除了剛在混亂中丟失的以外,西南還有大片領土呢,且蕭繹雖死,他的大將們還在。蕭繹集團現在的一號人物是王僧辯,二號人物是陳霸先。

王僧辯的目標是南梁應該與北齊聯合起來,才能對抗強大的西魏,於是擁立了一個北齊指定的蕭氏皇帝。陳霸先的觀點是南朝必須自立,他乾脆殺掉了王僧辯,另立了蕭繹的兒子爲帝。兩年後陳霸先逼迫幼帝禪讓,南梁自此徹底滅亡,南朝最後一個陳朝建立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