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歷史上,能夠擔當得起“千古一帝”的君主,自然是秦始皇莫屬,史學家很難找到和嬴政比肩的存在,但是隻有他例外,這就是漢武帝劉徹。

作爲西漢的第7位皇帝,漢武帝執政期間,將漢朝疆域空前擴大,奠定了漢王朝強盛的基礎,從此青史留名。

值得一提的是,在漢武帝長達55年的執政生涯中,北方的遊牧民族匈奴,也深深地和他產生了聯繫。從公元前129年開始,漢武帝花了44年攻打匈奴,漢武帝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要求遊牧民族臣服於中原王朝的皇帝,這不由得讓人感到疑問,其實你看匈奴當年做了啥,就明白了

早在戰國時期,北方的匈奴已經成爲了很大的威脅,趙燕秦三國修築城牆來抵禦匈奴的入侵,而到了秦始皇時期,派遣蒙恬發兵三十萬,將匈奴擊潰,正如《過秦論》所提到:“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然而這並沒有徹底瓦解匈奴的勢力,匈奴機動力強,地理位置偏遠,他們過一段時間依然能夠捲土重來,即便強大如秦始皇,也只能修築萬里長城,被動的採取防禦措施,這恰好體現出中原王朝對於匈奴的一種無奈。

而在秦朝滅亡後,匈奴再次不斷侵襲,《史記》提到:“蒙恬死,諸侯畔(叛)秦,中國擾亂,諸秦所徙戍邊者皆復去,於是匈奴得寬。”而漢朝歷代君主,對匈奴的憋屈歷史也就拉開了帷幕。

劉邦在統一中原後,曾經在公元200年率領32萬大軍征討匈奴,結果損失慘重,被圍困在了白登山七天七夜,被迫向匈奴妻子受賄,才得以逃脫昇天。

從此劉邦便開始了隱忍,制定屈辱的和親政策,冒頓單于帶着士兵前來侵犯,劉邦一度打算將女兒魯元公主嫁出去,除此之外,漢朝統治者還採取了“破財消災”的手段,那就是納貢,“(匈奴)貪漢重幣。以歲時漢所餘彼所鮮(漢多餘而匈奴少有的財貨)數問遺(贈送)。”然而這並不能遏制住匈奴的野心,在和漢簽訂條約之後,匈奴多次犯境,氣的劉邦殺光了在白登之圍前認爲匈奴可擊的十多名大臣,然而對於匈奴,依然不敢有大動作。

而在劉邦去世後,匈奴單于竟然無禮的派遣使者送去書信,認爲和單于結交爲兄弟的劉邦既然以死,按照匈奴繼婚制的原則,要求將遺孀呂后嫁到草原去,“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呂后聽聞後勃然大怒,打算“斬其使者,發兵而擊之”,然而在大臣苦勸下,就連平日殺伐果斷,心狠手辣的呂后也意識到了漢朝和匈奴之間的差距,再次隱忍。

至於後來的漢文帝漢景帝,匈奴也始終扮演了一種“你能奈我何”的角色,比如公元前166年,老上單于就率領14萬騎兵,攻打到距離長安300裏的地方,在漢軍的抗擊下才撤退。然而臉皮厚的老上單于,在這件事情後沒多久,又再次跟個沒事人一樣派出使者求親,認爲“前事...不足以離兄弟之歡”,漢文帝答應了,並且派出和親隊伍。

好在包括呂后在內的幾個漢朝統治者都還算得上靠譜,纔沒讓匈奴造成更大的禍事,不然的話,漢朝恐怕根本沒有延續400年的機會。

在百年當中,匈奴始終如同懸在漢朝皇帝頭上的達摩克里斯之劍,讓劉姓皇帝們耿耿於懷,而漢武帝的手上,經過幾代的積累,加上軍事制度的進一步完善,總算有了對匈奴發動戰爭的資本,劉徹同樣也意識到,如果不徹底將匈奴擊潰,他們最終還會再次回來,因此這一場戰役,也就持續了44年,耗光了匈奴的實力,以至於到了三國末期,他們的元氣依然沒有恢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