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庙,这是中国古典时期国家信仰体系的重要一环,是以国家名义祭祀古代良将的庙宇。武庙的历史源于唐玄宗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设置的太公尚父庙,供奉十一位历代良将,以太公望为主祀,以历代名将十人配享,称为十哲,十哲中张良为副祀,在中春及中秋时祭祀,牲品及礼乐编制都与孔庙相同。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尊太公望为武成王,祭典与祭孔子相同。太公尚父庙更名成武成王庙,简称武庙。这是武庙的正式形成。

关帝庙实际并不能算是官方武庙

中国武庙是不断在发展的,有些名将被加了进来,有些被送了出去。比如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朝廷接受礼仪使颜真卿的建议,武庙增加祭祀古今名将六十四人。而宋初时,宋太祖赵匡胤去参访武庙时,看见“武庙十哲”里有杀人如麻的白起,他十分不满,表示白起滥杀降卒,非常不合武道,命人将白起的塑像抬了出去。

武庙文化后来从中国传播到了朝鲜半岛、越南等地。朝鲜王朝的武庙比较正常,祭祀的是新罗的金庾信,高句丽(朝鲜王朝时期也把高句丽当成自己历史)的乙支文德,高丽的庾黔弼、姜邯赞、杨规、尹瓘、赵衷、金就砺、金庆孙、朴犀、金方庆、安祐、金得培、李方实、崔莹、郑地,本朝的河敬复、崔闺德等朝鲜半岛本地人物。

但越南的武庙就有些怪了,来看看越南武庙拜的都是些什么人。

越南阮朝古都顺化

越南顺化富春京师武庙是阮朝明命十六年(1835年)建立的,祭祀的都是谁呢?正中奉周尚父姜太公,东序管仲、孙武、韩信、李靖、李晟、徐达六位;西序田穰苴、张良、诸葛亮、郭子仪、岳飞五位。左庑从祀陈国峻、阮有进、尊室会;右庑从祀黎魁、阮有镒、阮文张。

大家应该发现了问题吧,是的,越南武庙中大部分拜的都是中国的名将!而越南自己的将领反而成了陪衬。

当然,拜中国的将军也不是不可以,比如著名的关羽信仰就风行中日韩越琉五地和全球所有的华人地区,但关羽某种程度可以认为是宗教化(道教)的神仙。可越南武庙中祭拜的这些中国将领显然没有关羽一样的宗教地位,仅仅只是单纯的历史人物而已。即使古代东亚诸国深受汉文明影响,但在国家祭祀方面以中国将领为主祭,还是有些怪。越南人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这根源在于越南古代极其深刻的“中华认同”,越南和朝鲜那种“小中华思想”不太一样,朝鲜人认为自己是深受“中华影响”,但不会认为自己是中华,而在越南心中,自身也是中华正统的一部分!即使从中国分离已经数百年了,但越南人依然认同自己为汉人、和中国同文同种,甚至也构造了自身的“中华体系”,即越南自以为尊,自称中华,而将周边的高棉、老挝、占婆、马来等为羁縻藩属。

而在面对中国时,越南又有另外一套思想,名义上越南向中国称臣,以安南为国号,君主以安南国王自称;但内部,越南国主称帝,自有国号,自成一派。越南人当然还不至于把中国也当成蛮夷,但是其对中国有着浓厚的“北朝意识”,即在越南人心中,自身和中国都属于“中华”的一部分,属于完全平等的,南北各帝一方,同源分流了而已。越南史书从来都不用“中国”代称中华,而习惯性称之为“北朝”,“北国”或者直接称呼年号。

当然,分离日久,越南自然也有了自己的一套民族认同,这套认同在后黎朝渐渐成型。不过在丁朝正式从中国分离前的历史呢?越南人心中认为自己是有资格和中国共享中华文化的。祭祀中国将军当然没有毛病。

打个比方,中国南北朝分裂的时候,假设北朝也有人崇拜诸葛亮、祭祀诸葛亮,肯定不会有人说:这是南朝的神,不是北朝的神,你不应该祭拜。这样说除了被人认为愚蠢至极外,不会有任何其它结果。

甚至,即使是分离后,越南人仍然对北朝(即中国)的一些忠义良将很推崇,比如宋明两朝的岳飞和徐达,也被越南人加以祭祀。于是,越南的武庙中中国的将领反而是主流(“十哲”全是中国将领)。而其本国的良将呢?反而成了陪衬,经过反复讨论,才将陈朝的陈国竣、黎朝的黎魁和阮朝的阮有进、阮有镒、尊室会、阮文张也列入武庙的“祀典”。

不过,今天的越南人再去武庙参观,可能就会有些尴尬了:这里主祭的良将,大部分越南人都已经不熟悉认识了。

作者:云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