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漢人文化傳承中,有這麼一個廣爲流傳的說法“尋根問祖,去山西洪洞大槐樹,哪裏是我們的根”。

同時全國各地發現的各族族譜中,有大批量的族譜,把自己的祖宗發源地,寫到了山西洪洞大槐樹。

似乎從例證上看,“山西洪洞大槐樹”爲“漢人發源地”成爲了事實。但是事實可能真的不是這樣的?是我們的先輩在口口相傳中,把事實給誇大了。

“大槐樹”並不是我們漢人的起源之地,而是因爲一個特定事件,造成了大量大槐樹人,走向了全國各地。造成了全國各地都有家族指向大槐樹的事實。進而出現了漢人起源“大槐樹”的浪漫傳言。

“大槐樹”浪漫的起源很血腥

蒙古人建立元朝後,沒能完全處理好民族矛盾。當黃淮流域水災不斷,造成大量饑民之時。整個矛盾被完全激化,大約是從公元1351年開始,元朝陷入了長達10餘年的戰亂。

在這場戰亂中,有起義的農民軍和元朝的中央軍對抗殺戮,也有農民軍之間爲了利益瓜分而互相干架。當朱元璋打敗同樣是農民軍出身的對手陳友諒、張士城、方國珍,並於公元1367年前後成功完成北伐,驅趕元朝皇族回草原。

元末爭霸中,各方勢力爲了補充士兵,可謂是把所有青壯年都消耗一空,尤其爭奪最激烈的中原地區。《明太祖實錄》記載中原地區是“積骸成丘,居民鮮少”、“多是無人之地”。

面對“人力不至,久致荒蕪”的現實,朱元璋當政立國後,做的頭等大事,就是重新分配全國的勞動力。人口多的地區,向人口少的遷移。

由於遷移目的地,都是較爲富饒的地區,老百姓並沒有大規模牴觸,非常樂意接受,尤其是那些在當地沒有資產的“無產人士”,對於他們來說,這是一個天大的好機會。這即爲“大槐樹”浪漫產生的土壤與背景。

朱元璋的大遷移

“喪亂之後,中原草莽,人民稀少,所謂田野闢,戶口增,此正中原之急務”

朱元璋在萄州蘇琦的建議下,於洪武六年(1373年)開始謀劃遷移,至於遷出地是哪裏,明朝在綜合統計後,把山西作爲了重要的人口輸出地。原因很簡單,當時山西人口有403.04萬人,而河南、河北相加也不過400萬。人口密度上看,山西是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爲此朱元璋還說過“山西民衆而地狹”。

輸出人口地確定了,人口輸入地上,朱元璋有點小私心,第一批大規模移民是從山西,移民至朱元璋的老家安徽鳳陽墾荒。可見貴爲皇帝了,朱元璋還是有顆建設家鄉的心。

不過我們要注意的是,朱元璋的這次遷徙,並不是僅僅只有“洪洞大槐樹”遷移。根據目前已知的記載,朱元璋是主要號令山西遷出移民,而按照明初山西的行政區劃,所謂太原指太原府,轄6個州20個縣;平陽即平陽府,轄6個州29個縣;澤是澤州,爲省直隸州,轄4個縣;遼是遼州,省直隸州,轄2縣;沁指沁州,省直隸州,轄2縣;潞是潞州,省直隸州,轄6縣;汾指汾州,省直隸州,轄3縣。這樣,明初山西移民就涉及到2府、17州、66個縣。

與此同時朱元璋的遷徙計劃,持續的時間非常的長,從洪武六年(1373年)開始了,直到永樂十五年(1417年)才基本結束。而這次大分配的結果,造成的一個社會現象,就是山西人遍佈了全國。成爲“問祖大槐樹”說法的直接來源。

至於爲什麼從山西遷移民衆在全國,最後在傳言中成了“大槐樹”,目前已經無從考證。只有2個主流說法,有人說是因爲“大槐樹”是移民出山西的必經之路上的標誌物。在文化教育普遍不高的情況下,老百姓把它作爲了自己對家鄉最後的懷念。

還有一個說法則比較直接了,就是因爲山西洪洞地區遷徙的人最多。量在哪裏,出人才、出讀書人的機會更多,漸漸的在文字記載上,山西洪洞就成爲了這次移民的代稱了。

至於山西大槐樹,有何特殊性?爲何全國各地都有人,去哪裏尋根問祖。因爲它代表了明朝的勞動力再分配這件事,同時象徵了山西走出的人,落葉歸根的情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