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總會遇到我們的孩子犯錯,很多時候因爲我們孩子的犯錯我們作爲家長會生氣,甚至會說教懲罰孩子。

但隨着孩子的長大,孩子可能犯的錯誤越來越多,孩子想要躲避父母的懲罰,無奈之下會選擇隱瞞。

孩子犯錯不敢告訴家長,是因爲孩子害怕被懲罰,而對於我們的家長來說,孩子犯錯不敢告訴我們,比起"懲罰"孩子,家長糾正孩子更重要。

曾在書中看到過一位心理學家推薦"孩子犯錯,不應該懲罰,而應該糾正,心理學上稱之爲糾正型結果"

那麼懲罰孩子與糾正孩子有什麼區別?父母又應該如何做呢?

懲罰與糾正孩子的區別

在字面上,懲罰與糾正就有很大的字面差異。懲罰在百度百科上指的是"懲罰,具有動詞和名詞詞義,表示懲戒、責罰;處罰。或者施加鞭韃或體罰使之服貼、受辱或以苦行贖罪"

而糾正在百度百科的字面解釋是"爲消除已發現的不合格所採取的措施";

再者是在態度上和關係上,

懲罰是父母在情緒激動下的行爲對孩子做出的處罰措施,與孩子犯錯的行爲沒有明顯的聯繫,孩子是感受不到父母的愛的;

而糾正是父母在心平氣和的情況下,跟孩子說明錯誤的地方,幫助孩子改正錯誤,同時避免錯誤再次發生,孩子的犯錯行爲跟父母給孩子的糾正是有直接的聯繫的,孩子是能夠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的。

再者,懲罰與糾正的區別是,糾正是具有指導意義的,是孩子在發生錯誤的行爲後告訴孩子錯在哪裏,要如何改正的,而懲罰是沒有指導意義的,是孩子在發生錯誤的行爲後告訴孩子這個行爲是錯的,但是卻沒告訴孩子錯在哪,要如何改正,只是讓孩子知道了,他是錯的。

所以,懲罰孩子與糾正孩子犯的錯是有很大的區別的。對於孩子犯錯不告訴父母,比起懲罰孩子,"糾正"孩子的錯誤更爲重要。

爲什麼糾正孩子比懲罰更重要,糾正孩子對孩子的好處

看過三毛的書的讀者都知道,三毛在《雨季不再來》一書中

,曾寫到,小的時候聽姐姐講故事是需要給姐姐錢的,姐姐也是以此講故事來賺取零花錢。

有一次吧,三毛剛好很想聽自己的姐姐講故事,又剛剛好看到母親的錢放在了很明顯的地方,於是就偷偷了拿了母親的錢,5元在那個時候是非常大面額的,三毛害怕父母發現,於是偷偷的藏了起來,每天母親照例要幫她收舍書包,她也不讓母親幫忙收舍。

想把錢拿出去買東西,又怕面額太大,被發現;想給姐姐找,然後可以聽很多次故事,又害怕姐姐跟父母告狀;在飯桌上,母親孩子跟父親討論說,5元錢不見了,三毛一聽,飯都沒喫幾口就說飽了;後來三毛抵不過自己的心理困擾,便把錢還了回去。

隔天喫飯時,母親又提起此事,三毛開玩笑的說是被老鼠叼走了,然後還了回來。

故事的大概就是如此,後來三毛長大之後與父母交談才知道,其實父母都是知道錢是被三毛拿的。雖然三毛害怕被懲罰所以沒說真話,

但是她的父母是知道的,只不過其父母並不是用懲罰的方式來讓三毛意識到錯誤罷了,而是用了心理戰,讓三毛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行爲,然後爲自己的行爲去改正。所以,糾正比懲罰孩子更能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那麼孩子犯錯,糾正孩子有什麼好處呢?也就是我們上文提到的"糾正型結果"有什麼好處?

讓孩子知道自己錯在哪裏

孩子犯錯,父母糾正孩子,可以讓孩子清楚的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之處,到底是在哪裏自己的行爲出現了不恰當之處,之後又應該如何改正。這都是父母糾正孩子之後,孩子所能得到的啓發,與此同時也是孩子避免之後再犯同樣的錯誤的前提。

不會侮辱孩子

父母懲罰孩子往往是在氣頭上,這個時候可能還會罵孩子,語言帶有侮辱性和隨意性,在不知不覺之中,就會對孩子的心靈造成創傷,讓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打擊。而我們的父母如果選擇的是糾正孩子的錯誤而不是懲罰孩子,那麼我們的父母便是通過了深思熟慮的,言語上會比較詼諧幽默,孩子也會更加的通俗易懂和更加的容易接受父母的說教。

所以,選擇糾正孩子錯誤的辦法,其實也是在很大的程度上避免了對孩子的辱罵,尊重了孩子的人格。

既然孩子犯錯,糾正很重要,那麼我們的家長要如何糾正我們的孩子呢?

家長要如何"糾正"我們的孩子?

要隨時保持心平氣和

很多時候,我們的父母一遇到孩子的事情就容易暴躁,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是很難糾正我們的孩子的,我們的孩子也是很難信服我們的父母的。

所以無論何時何地我們的父母都要保持心平氣和,遇到什麼事情都不要急躁不要給予去懲罰孩子,不要一時腦熱而給孩子帶來皮肉傷痛,這樣只會讓孩子怨恨和忌憚我們。

而是應該心平氣和下來,然後夫妻雙方共同商量,通過深思熟慮之後,再對孩子進行教育,再對孩子進行糾正。這樣不僅我們的孩子和我們都是平靜了一段時間後纔開始面對這件事情,而且這個時候我們的孩子也更容易接受我們的建議。

所以,家長要"糾正"我們的孩子,就要隨時保持心平氣和,隨時要深思謀慮,有長遠之見。

用最簡潔,通俗易懂的話來糾正孩子

父母想要糾正我們的孩子,就要用比較通俗易懂的話,直接的告訴孩子,這裏錯了,爲什麼錯了,如果一直錯下去會對自己造成什麼後果,會對身邊其他人造成什麼後果。

用通俗易懂的話來告訴孩子這些道理,引發孩子的思考,孩子在思考的過程中,父母要給予較長的時間,直到孩子真正的理解和意識到自己行爲的不對之處。而糾正孩子的話語要簡潔,就是因爲我們的孩子理解能力還比較弱,太複雜的語言,反而會讓孩子聽不懂。

所以,父母想要糾正孩子的錯誤,就要用簡潔,通俗易懂的話來跟孩子溝通。

教會孩子換位思考

在日常對待我們的孩子的教育過程只能,我們父母一定要教會我們的孩子換位思考,讓我們的孩子站在他人的位置上想一下,如果這件事情發生在我們自己的身上,我們會怎麼做?

當孩子犯錯的時候,我們的父母就要讓我們的孩子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問孩子此時如果你面對的是這樣的事情,你覺得對不對,又或者是該如何解決?通過一步步的引導和一步步的換位思考,讓孩子把事情的各個方面都想得明白透徹,讓孩子更加清楚的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所以,教會孩子換位思考是家長"糾正"孩子錯誤的重要方式。

所以孩子犯錯不敢告訴父母,比起懲罰,家長選擇"糾正"孩子的錯誤對孩子來說是更重要的,也是更有利於孩子之後的成長的。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三毛#家長#換位思考收藏

而糾正是父母在心平氣和的情況下,跟孩子說明錯誤的地方,幫助孩子改正錯誤,同時避免錯誤再次發生,孩子的犯錯行爲跟父母給孩子的糾正是有直接的聯繫的,孩子是能夠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的。

再者,懲罰與糾正的區別是,糾正是具有指導意義的,是孩子在發生錯誤的行爲後告訴孩子錯在哪裏,要如何改正的,而懲罰是沒有指導意義的,是孩子在發生錯誤的行爲後告訴孩子這個行爲是錯的,但是卻沒告訴孩子錯在哪,要如何改正,只是讓孩子知道了,他是錯的。

所以,懲罰孩子與糾正孩子犯的錯是有很大的區別的。對於孩子犯錯不告訴父母,比起懲罰孩子,"糾正"孩子的錯誤更爲重要。

爲什麼糾正孩子比懲罰更重要,糾正孩子對孩子的好處

看過三毛的書的讀者都知道,三毛在《雨季不再來》一書中

,曾寫到,小的時候聽姐姐講故事是需要給姐姐錢的,姐姐也是以此講故事來賺取零花錢。

有一次吧,三毛剛好很想聽自己的姐姐講故事,又剛剛好看到母親的錢放在了很明顯的地方,於是就偷偷了拿了母親的錢,5元在那個時候是非常大面額的,三毛害怕父母發現,於是偷偷的藏了起來,每天母親照例要幫她收舍書包,她也不讓母親幫忙收舍。

想把錢拿出去買東西,又怕面額太大,被發現;想給姐姐找,然後可以聽很多次故事,又害怕姐姐跟父母告狀;在飯桌上,母親孩子跟父親討論說,5元錢不見了,三毛一聽,飯都沒喫幾口就說飽了;後來三毛抵不過自己的心理困擾,便把錢還了回去。

隔天喫飯時,母親又提起此事,三毛開玩笑的說是被老鼠叼走了,然後還了回來。

故事的大概就是如此,後來三毛長大之後與父母交談才知道,其實父母都是知道錢是被三毛拿的。雖然三毛害怕被懲罰所以沒說真話,

但是她的父母是知道的,只不過其父母並不是用懲罰的方式來讓三毛意識到錯誤罷了,而是用了心理戰,讓三毛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行爲,然後爲自己的行爲去改正。所以,糾正比懲罰孩子更能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那麼孩子犯錯,糾正孩子有什麼好處呢?也就是我們上文提到的"糾正型結果"有什麼好處?

讓孩子知道自己錯在哪裏

孩子犯錯,父母糾正孩子,可以讓孩子清楚的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之處,到底是在哪裏自己的行爲出現了不恰當之處,之後又應該如何改正。這都是父母糾正孩子之後,孩子所能得到的啓發,與此同時也是孩子避免之後再犯同樣的錯誤的前提。

不會侮辱孩子

父母懲罰孩子往往是在氣頭上,這個時候可能還會罵孩子,語言帶有侮辱性和隨意性,在不知不覺之中,就會對孩子的心靈造成創傷,讓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打擊。而我們的父母如果選擇的是糾正孩子的錯誤而不是懲罰孩子,那麼我們的父母便是通過了深思熟慮的,言語上會比較詼諧幽默,孩子也會更加的通俗易懂和更加的容易接受父母的說教。

所以,選擇糾正孩子錯誤的辦法,其實也是在很大的程度上避免了對孩子的辱罵,尊重了孩子的人格。

既然孩子犯錯,糾正很重要,那麼我們的家長要如何糾正我們的孩子呢?

家長要如何"糾正"我們的孩子?

要隨時保持心平氣和

很多時候,我們的父母一遇到孩子的事情就容易暴躁,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是很難糾正我們的孩子的,我們的孩子也是很難信服我們的父母的。

所以無論何時何地我們的父母都要保持心平氣和,遇到什麼事情都不要急躁不要給予去懲罰孩子,不要一時腦熱而給孩子帶來皮肉傷痛,這樣只會讓孩子怨恨和忌憚我們。

而是應該心平氣和下來,然後夫妻雙方共同商量,通過深思熟慮之後,再對孩子進行教育,再對孩子進行糾正。這樣不僅我們的孩子和我們都是平靜了一段時間後纔開始面對這件事情,而且這個時候我們的孩子也更容易接受我們的建議。

所以,家長要"糾正"我們的孩子,就要隨時保持心平氣和,隨時要深思謀慮,有長遠之見。

用最簡潔,通俗易懂的話來糾正孩子

父母想要糾正我們的孩子,就要用比較通俗易懂的話,直接的告訴孩子,這裏錯了,爲什麼錯了,如果一直錯下去會對自己造成什麼後果,會對身邊其他人造成什麼後果。

用通俗易懂的話來告訴孩子這些道理,引發孩子的思考,孩子在思考的過程中,父母要給予較長的時間,直到孩子真正的理解和意識到自己行爲的不對之處。而糾正孩子的話語要簡潔,就是因爲我們的孩子理解能力還比較弱,太複雜的語言,反而會讓孩子聽不懂。

所以,父母想要糾正孩子的錯誤,就要用簡潔,通俗易懂的話來跟孩子溝通。

教會孩子換位思考

在日常對待我們的孩子的教育過程只能,我們父母一定要教會我們的孩子換位思考,讓我們的孩子站在他人的位置上想一下,如果這件事情發生在我們自己的身上,我們會怎麼做?

當孩子犯錯的時候,我們的父母就要讓我們的孩子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問孩子此時如果你面對的是這樣的事情,你覺得對不對,又或者是該如何解決?通過一步步的引導和一步步的換位思考,讓孩子把事情的各個方面都想得明白透徹,讓孩子更加清楚的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所以,教會孩子換位思考是家長"糾正"孩子錯誤的重要方式。

所以孩子犯錯不敢告訴父母,比起懲罰,家長選擇"糾正"孩子的錯誤對孩子來說是更重要的,也是更有利於孩子之後的成長的。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