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網上看到這樣一條新聞:兩個爸爸因雙方的孩子鬧矛盾,然後再家長微信羣裏開始口角,惡語相向的情況愈演愈烈,甚至最後變成了現實約架。

結果怎麼樣呢?一位家長被打進了醫院,另一位進了派出所喝茶。

雙方因爲孩子的矛盾,導致了這個結果,兩位父親把自己孩子的事情轉化爲了“私人恩怨”,並且還用暴力的方法來解決。

這對孩子們來說,是正確的教育方式嗎?

現實社會,一個家庭的孩子教育看起來都是由媽媽來負責的,然後父親負責在外打拼,能教育孩子的時間並不是很多。所以父親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尤爲重要。

那麼新聞中,父親以這種方式幫助孩子解決問題的壞處是什麼呢?

會讓孩子放棄自己去處理事情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交流、衝突是正常的,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快速成長,而家長一些看似助人的行爲,其實是對孩子成長道路的粗暴干預。

兩位父親以暴力的方式去解決孩子與同學之間的矛盾,會給孩子一種不好的感覺:我爸爸會給我撐腰,誰跟我發生衝突了我就讓我爸爸去“約架”。

最後還讓孩子放棄該由自己去嘗試學習的事情,變成習慣讓父母出手幫忙解決。

給孩子帶來錯誤的成長示範

父母理應是孩子的榜樣,如果父親用暴力解決糾紛,那麼在孩子的心中也會埋下暴力的種子。

在以後如果孩子又再一次和別的同學鬧矛盾,可能第一時間想的就是用武力來解決事情,在他心中,就算打輸了,也可以讓父親出面打他們一頓。

事實上,在對孩子的教育中,最不可爲就是:什麼都管或者什麼都不管。

正確的教育方式,就是在正確的教育思想指導下,根據兒童的身心發展和所面臨的問題,鼓勵兒童動腦筋,動手解決,讓他們養成面對困難和解決問題的意志力。

父親在對孩子的教育中,能夠引導孩子的全面發展,母親更多的是對細節的補充,如果父母能夠配合教育孩子,效果必然會更好。

身爲家長,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要儘早注意到孩子的情緒需求,並正確引導他們的情緒,幫助他們認識、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緒。

孩子年齡大一點的時候,可以經常通過聊天、談心等方式幫助孩子排解情緒,但是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來說,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並不太好,再加上親子共讀,是家長與孩子交流情感的好機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