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摘要: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入朝作戰,那麼當年抗美援朝,志願軍是穿着怎樣的軍裝入朝作戰的?志願軍的軍服又一直使用到哪一年?

圖1:當年抗美援朝,志願軍是穿着怎樣的軍裝入朝作戰的?

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入朝作戰,那麼當年抗美援朝,志願軍是穿着怎樣的軍裝入朝作戰的?志願軍的軍服又一直使用到哪一年?

應該說,受一些不那麼嚴謹的抗美援朝題材影視劇的影響,很多人對志願軍穿什麼樣的軍裝,在認知上是有很大誤區的。在討論這個問題時,首先要明確一點,志願軍在不同時期,不同部隊軍裝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在討論志願軍軍裝時,首先要確定時間和部隊這個前提。

首先,自然是1950年10月第一批入朝的志願軍,也就是以1950年7月組建的東北邊防軍爲基礎改編的第38軍、39軍、40軍、42軍、50軍、66軍等5個軍以及炮兵、工兵等配屬部隊,總共約30萬人。這第一批志願軍穿的是——朝鮮人民軍的軍裝,軍官是帶折直筒帽、立領黃呢軍服、牛皮武裝帶、黃呢馬褲、黑色長筒馬靴……不過志願軍軍官不佩軍銜肩章,師以上幹部穿將官服、團營幹部穿校官服、連排幹部穿尉官服,普通戰士有穿人民軍軍服的,但大多數還是穿解放軍的50式軍服,但不戴解放軍的八一帽徽和解放軍胸章。因爲最初是準備以“支援軍”名義入朝參戰,在東北邊防軍的後勤準備中,就是每人人民軍樣式單衣夏裝和棉衣冬裝各一套。而人民軍的冬裝基本上沿襲了二戰時期蘇軍冬裝的樣式。

圖2:身穿人民軍軍服的志願軍38軍首長(左起):軍長梁興初、副軍長江擁輝、政委劉西元

圖3:人民軍的冬裝

圖4:第一批入朝的志願軍穿着的冬裝

而僅僅一個月後的11月,第二批入朝的志願軍九兵團第20軍、26軍、27軍等3個軍約15萬人,則是穿着解放軍第一套制式軍裝——50式軍服。和解放軍不同之處就是不戴解放軍的八一帽徽和解放軍胸章,但是,重要的來了!也沒有志願軍的胸章,志願軍的胸章要直到1953年10月纔開始全面使用,所以在1950年10月到1953年7月整個抗美援朝戰爭期間,除了極少數特殊情況外,志願軍官兵基本上都沒有佩戴志願軍胸章。

【本號後續有專門文章介紹志願軍的胸章】

50式軍服冬裝的樣式是幹部上衣有兩個口袋,有袋蓋,單排五粒扣;褲子爲西式褲,有後槍袋;戰士上衣與幹部基本相同,兩個上袋蓋有釦眼,明釦;女軍人冬裝爲列寧服,小翻領,雙排十粒扣,緊袖口,西式褲。營以下官兵面料爲棉平布,團級幹部用粗呢,師級以上用細呢(麥爾登呢);顏色爲黃綠色。

特別要說的是冬裝的棉軍帽,標準的應該是有鴨舌的平頂栽絨冬帽。後來爲了便於加工生產,以應付前線的擊破需要,簡化工藝,改爲圓頂無鴨舌的栽絨冬帽,但和俗稱“雷鋒帽”的55式軍服無鴨舌栽絨帽又有所不同,帽牆要比55式“雷鋒帽”窄許多。

圖5:有鴨舌的平頂栽絨冬帽,雖然是劇照,但道具還原相當到位

圖6:簡化工藝之後的圓頂無鴨舌冬帽

圖7:這張戴着雷鋒帽的照片顯然不可能是真實的歷史照片

夏裝的用料、顏色與冬裝相同,官兵全部戴大檐帽。戰士上衣爲套頭式,半開口,緊袖口,兩個上挖袋,扎線腰帶。女軍人夏服爲連衣裙,立翻領,套頭式,前襟上部開口系3粒扣,兩個上挖袋,長袖,緊袖口處系1粒扣,中腰有布制腰帶,裙子下襬長及膝蓋以下。從1951年起女軍人夏裝另配有長褲。

圖8:鴨綠江邊的志願軍,穿着50式夏裝,大檐帽非常醒目

圖9:1950年國慶閱兵穿着50式軍服的參閱部隊,胸前是解放軍胸章

從1950年11月以後入朝的志願軍,基本上都是穿着50式軍服,只是沒有八一帽徽和胸章。

隨後在實戰中發現,50式所配發的大檐帽不適應林區作戰,經常會被樹枝碰落;套頭式單衣透氣性差,而且負傷後也很難迅速脫卸,影響救護;冬裝裏的棉花容易滾花成堆,影響保暖,而且冬裝容易被刮破,導致裏面的棉花飄散,冬裝的栽絨帽沒有聽孔,影響聽力;毛皮靴的鞋幫太低,容易灌雪……

這些意見反映之後,周恩來親自過問,解放軍總後勤部很快針對50式軍服暴露出來的問題進行了改進,並於1951年6月下達《關於志願軍冬服式樣與質量的指示》,以適應志願軍作戰的實際要求,主要改進是:

幹部冬裝的領子改爲翻領,前懷裏面加護胸;棉褲爲馬褲式,褲腿下端打五個銅釦或電木扣。戰士棉衣兩肩加護肩,增加耐磨性,袖口加袢帶;棉褲爲西式褲大褲腳,褲腳口加抽帶便於繫住毛皮鞋腰;前膝加護膝,後襠加護襠。幹部戰士棉衣、棉褲使用的棉花均爲粗絨白花,每套冬裝使用的棉花的重量要達到四斤半,棉花都要絮在裏子上,也就是俗稱的“匝道棉衣”;普通皮棉鞋爲半長筒式,鞋前頭加寬加高、加絨毛及加一層氈墊,以保證不夾腳不凍腳趾。靴腰高八寸,毛皮裏子,帆布面子。褲腳上有抽帶能夠繫住毛皮鞋的鞋幫,增加對腳踝的保暖;鞋腰一邊開口釘氣眼,並有兩根帶子,以便穿脫。營以上幹部冬裝配長筒毛皮靴。

另外,夏裝大檐帽改爲解放帽;戰士套頭式單衣改爲前開襟;在肘、肩、臀、膝部位加扎一層布,提高了軍服的耐磨性;冬裝的栽絨帽增加了聽孔。

圖10:改進後的冬裝

圖11:夏裝大檐帽改爲解放帽

圖12:冬裝栽絨帽增加了聽孔,這張照片上的聽孔很明顯

圖13:改進後的志願軍軍裝,左起:軍官常服、士兵夏裝、士兵冬裝

這套軍裝也就是我們最熟悉的志願軍軍裝,不過很多影視劇在細節上還是有不少錯誤。

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實行軍銜制。從1955年10月起,國內的部隊陸續開始授銜,同時開始穿着55式軍服。在朝鮮的志願軍授銜和換裝都要比國內的解放軍晚。要到1956年下半年,志願軍纔開始授銜。從10月25日起,志願軍官兵開始穿着55式軍服,同時佩戴志願軍帽徽、軍銜肩章、領章及兵種、勤務符號,志願軍帽徽和解放軍帽徽樣式基本相同,唯一的區別就是沒有“八一”字樣。

圖14:志願軍帽徽、肩章、胸章

圖15:志願軍胸章

圖16:志願軍帽徽(左)和解放軍帽徽(右)

1958年10月,志願軍最後一批部隊撤離朝鮮。回國後的原志願軍官兵不再佩戴志願軍胸章和帽徽,改戴有“八一”字樣的解放軍帽徽,其它肩章、領章、勤務符號和服裝本來就和解放軍完全一樣,就不需要有什麼變動了。

圖17:1958年志願軍回國前和朝鮮人民告別,穿着55式軍服,有軍銜肩章,但有的有胸章,有的沒有胸章

圖18:1958年10月,最後一批迴國的志願軍,戴的是55式軍服的船形帽

此後,留在朝鮮的志願軍就只有在板門店的朝鮮軍事停戰委員會朝中方面的志願軍代表,他們全部穿着和國內解放軍一樣的軍服,區別就是佩戴志願軍胸章,以及帽徽、軍種符號、領花和紐扣上都沒有“八一”字樣。並且和國內的解放軍同時換裝,先後經歷了65式、85式、87式軍服裝,1985年5月1日換裝85式軍服後就不再佩戴志願軍胸章。

1994年12月15日,朝鮮軍事停戰委員會朝中方面的中國人民志願軍代表團也全部回國。至此,中國人民志願軍軍服及標誌、服飾,全部停止使用。志願軍軍裝在歷經四十四年之後徹底謝幕。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