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非糖尿病对照人群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患血管性痴呆的几率增加了35%。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血糖控制不良会增加痴呆的风险,尤其是血管性痴呆和非血管性痴呆。

相比于HbA1c<7%的人,HbA1c>10.1%的人血管性痴呆风险增加93%,非血管性痴呆风险增加67%,阿尔兹海默病相关痴呆风险增加34%。

发病表征

血管性痴呆是指由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和造成记忆、认知和行为等脑区低灌注的脑血管疾病所致的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

该病多发生于老年人群,临床表现以认知功能进行性下降为主,随着脑血管病变的发展而呈现出阶梯性的波动,且其认知功能下降、人格改变不如阿尔茨海默病明显,同时伴有明显的局灶性脑组织病变体征,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及日常生活极为不利。

发病原因

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和脑缺血缺氧等原因均可导致脑血管性痴呆。而高龄、吸烟、痴呆家族史、复发性卒中史和低血压者等易患血管性痴呆。

而糖尿病友以老年人居多,且该类糖友是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等脑血管病变的高发人群,加上其血糖水平较高,容易出现脑血管病变,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认知功能受损,故血管性痴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病率较高。

大量调查显示,糖尿病友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概率约是非糖尿病友的1.5倍,糖尿病可加快患者的认知功能减退。随着糖尿病病程的进展,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智力水平下降。因此,临床上需针对糖尿病友并发血管性痴呆进行积极防治。

如何预防

血管性痴呆是目前唯一可预防的痴呆类型疾病,关键措施为控制引起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及时控制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与饮酒、心脏疾病等,就能极大地预防。

预防血管性痴呆应从年轻时做起,从预防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脑动脉硬化入手,正所谓“未雨绸缪”。

要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饮食结构:不嗜烟酒,适当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限制进食动物性脂肪或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等,控制饮食,防止过度肥胖。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保证充足的睡眠,培养开朗的性格。

到了老年后,尤其要坚持不断学习,加强记忆力,培养保持乐观的情绪,使大脑保持活力,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以延缓大脑衰老。做到以上这些,就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血管性痴呆的发生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