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自西周王朝開始,我國就曾對於非中原區域進行劃分,這就有了所謂的南蠻北狄,西戎東夷的說法。正因如此,現在很多的大片南方區其實被譽爲南蠻之地,和中原地區距離遙遠。

即使到了後來楚國稱霸時期,楚國君主依舊自稱爲南蠻子,且一度被東周天子否認。歷史上的齊國會盟天下諸侯,尊王攘夷運動,其實就是針對南蠻楚國。可見歷史上的湖南地區基本上被稱爲荊蠻,很難與中原地區相融合,甚至還多次遭到排斥。

但奇怪的是,這種被排斥的現象很快伴隨着實踐的發展而改變,特別是在唐宋時期,湖南地區的地位大幅度提升,不僅不再被視爲南方蠻夷之地,而且還被評價爲地靈人傑的天寶之地。這不由得讓人產生疑惑,歷史歲月悠悠而過,爲何在唐宋時期的地位得以提高了?一、古之湖南

在上古時期,湖南地區應該在舊時代時期就有古人類活動痕跡。根據考古專家研究,曾經發現距今1.2萬年前,人類就已經在這裏種植稻穀。且隨着歷史之演化,距今5000年前,湖南的先民就已經開始在此定居。

不過,湖南地區的先民卻並非是傳統中原地區人民,一般史學家認爲,湖南在原始社會時期就分爲三苗、百濮與揚越諸多部落聚集之處。

因此,湖南的人種一方面來自於曾經的苗人部落,據說乃蚩尤後人。還有一部分則來自於百越之地的分支,在此聚居。因此此地多爲少數民族,在中原正統看來,這裏的確有些未開化,與中原文化格格不入。

在夏商西周時期,湖南爲上古荊州南境,且由於該地區各部落混雜,所以並未真正列入到中原控制區域,因此湖南地區有着南蠻之稱。

在春秋戰國之際,楚國崛起,很快將湖南之地囊括,並且在此設立蒼梧郡和洞庭郡。但湖南地區和楚國一樣,一直被中原諸侯國排斥,再加之楚國君主一般都野蠻,被齊桓公等霸主視爲南蠻子。

在較長的時間內,楚國一直獨立於中原文化之外,演化出了屬於自己的文化體系,其中包括巫人之風和荊南之風。在史書中有記錄,楚國人以不服周爲口號,以獨立於中原文化而自豪。

在秦始皇統治時期,湖南成爲了黔中郡與長沙郡,但此地也是民風剽悍,在天下大亂之時,成爲先鋒部隊。

在西漢王朝時期,這一區域成爲長沙國,漢武帝以後,被設立成武陵、桂陽、零陵、長沙四郡。然而這一曲依舊因爲瘴氣橫行,叢林過密,因此中原文化輻射並不特別明顯。

綜上所述,可以得出一結論,湖南地區在兩漢以前的發展,基本上都是處在一種孤立的狀態。再加上歷史的背景,因此有屬於自己的文化特色,與中原文化頗具有隔閡性。難怪中原地區會稱這裏爲荊蠻之地,雖然有些地域歧視,但也說出了湖南歷史特色。二、唐宋地位的提升

不過細究歷史會發現,湖南地區到了唐宋之後,很快就發生歷史性的變化。湖南地區由原先的兩郡之地到四郡之地,等到了隋朝開皇九年時期,居然被設計成了八郡之地。

在唐玄宗開元21年,湖南地區分屬山南東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黔中道黔州都督府;緊接着在唐代宗廣德二年,政府居然在衡州置湖南觀察使。

可以說,後來大家廣爲流傳的“湖南”一稱,從此開始。到了宋朝時期,政府設立路府州縣制度,而湖南主要在荊湖南路,也成爲了一個重要的區劃。

僅從這些歷史數據就能看出來,湖南的歷史地位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政府對於這裏的地方,行政區劃越來越明顯。那麼這又是爲何呢?其實背後涉及到了很多的歷史變遷。三、變遷之緣由

湖南地位的提升關鍵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人口經濟南遷,另一個就是,中央集權制度的發展。

首先來看人口經濟的南遷。根據史書記載,我國在宋代以前經歷過兩次大規模的人口南遷,第一次就是八王之亂以後的人口大規模南遷。當時是北方八王混戰,再加上“五胡亂華”,因此北方人民陷入絕望,除少數依託着少數民族堅持外,大批的人口衣冠南渡。而且北方的戰亂與東晉王朝的穩定,更是吸引了大量的人口南遷。

此外,唐玄宗時期的安史之亂,進一步刺激了人口大規模南遷。根據《中國通史》記載,當時實從北方入主南方的人口總數約爲100萬。學者評價,這一舉動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口之分佈,以後將不再以黃河流域爲重心。因此這兩次人口的大規模南遷,極大的刺激了湖南地位的改變。

伴隨着大量人口的到來,以湖南爲代表的南方區域得到了快速的開發,北方帶來的曲轅犁等等最新的耕作技術,而且還帶來了更加嫺熟的農業技巧與天文曆法。

不僅如此,大量高素質的世家大族和貴族來到南方,不僅引起了南方的文化大改革,而且極大的改變了南方的地位重要性。畢竟在東晉王朝時期,連都城都已經搬到了南方,地位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而且大量人口的到來,也剛好帶的經濟重心南移。正如教科書中所說,在唐宋年間,經濟重心徹底南移,南方的經濟重心越來越大,甚至到最後超越北方。這都極大的改變了湖南等地區的歷史地位,而且也使得南方地區開始成爲文化中心。

例如到明朝朱棣時,南方士子佔科舉人數半數,甚至後來還有說法,惟楚有材,於斯爲盛,可見一斑。

人口經濟之變遷,更爲重要的還有集權制度的發展。衆所周知,我國封建王朝的歷史,就是中央集權制度的演化史。經過漫長時間的開疆拓土,與一個朝代又一個朝代的創新改革,到唐宋年間,封建制度基本成熟。

因此,國家有能力對於任何一個區域進行有效的掌控,並且進行正確的開發。理論上來說,到宋朝爲止,我國境內並不存在化外之地,所有的版圖都處在中央王朝制度和文化的輻射之中。

受這種環境的影響,湖南的歷史地位也自然發生改變,不再被排斥於中原文化之外,也牢不可破的成爲了封建王朝制度下的重要板塊。再加上人口經濟的南遷,自然就可以抓住機遇急流勇上,並且一舉洗刷南蠻時代的恥辱。

結語

回顧湖南的奮鬥歷史,其實我們可以看出一條中國歷史的演化線。我國封建制度從開始的生澀,到後來的逐漸成熟,其實就是中華民族形成的一個過程。

初起之時,以中原地區爲核心,對於周邊地區採取模糊的態度。後來歷經戰亂和各個王朝的資源整合,最終所有的版圖形成一體,在中央王朝的凝聚力之下,形成一個統一的牢不可破的國家。

當然了,在形成統一整體之時,關鍵我國家也經歷了無數次的動盪與變遷,其中有過北方的災難,南方的崛起。但不管怎麼變遷,這個國家依舊牢不可破的抱在一起,而且還因爲歷史的變遷,南北居然各有特色,做到了齊平。

由原先的北方經濟政治重心,到後來的北方政治中心,南方經濟中心,南北同心協力,組成一個穩固國家。不得不說,曾經的歷史變遷還是真的讓人感慨萬千。

參考文獻:《中國通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