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名著大隋唐,老樂歪批道短長。看到“陳隋五大名將,不打不相識,義結金蘭,下一代更神勇,卻無兄弟情”這樣一個標題,熟悉隋唐系列主線小說故事的書迷,能否將文中涉及到的人物對上號?既然說的是陳隋時代的人物,隋唐迷想到更多的應該是開隋九老吧?也就是定彥平、楊林、伍建章、韓擒虎、賀若弼、魚俱羅、高熲、楊素、邱瑞這九位名將,而且他們也有幾位是從南陳歸順到隋朝的。但是,開隋九老只能算是以功勳爲基礎的一個統稱,他們當中有些人是很難結成義兄弟的,比如韓擒虎和賀若弼爭頭功,關係鬧得比較僵,更明顯的是楊素跟另外幾位更是“三觀不合”,爲公一起出徵可以,爲私交往結誼就有點難了。所以,從這九個人中選出五位來,似乎也不是很容易,那麼,這所謂的五大名將究竟是誰呢?按照《大隋唐》這套書的介紹,這五位分別是“九老”中的楊林、定彥平,以及在此序列之外的羅藝、楊義臣和尚司朗。

在他們之中,只有楊林從始至終都是隋將,餘者,定彥平和羅藝來自南陳,楊義臣雖然也是隋朝潁川王,但他從佔山爲王起步,後來才被楊林招降,至於尚司朗更加特殊,他本是南陳百姓,卻因爲被南陳惡少欺負,爲了報仇,找名師學藝,等他學成下山後,直接加入隋營,與故國爲敵,並且建立了功業,成爲了第一代四寶大將,所以也很難說尚師徒到底算不算歸順隋朝,畢竟他算是生於南陳,建功於隋朝,頂多算是個“入籍歸化”吧。而這五個人,因爲超凡的勇武,註定是要在小說中有交集的,在楊林收服了楊義臣,又招攬了尚師徒之後,他指揮的隋軍,跟依靠定彥平和羅藝爲支柱的南陳軍交戰多次,衆位英雄自然也是不打不相識。無論小說再怎麼改編,隋滅陳的史實是改變不了的,所以,定彥平和羅藝,只能在復國無望後,陸續選擇了歸順。但這兩大名將,又不能輕易投降,小說便爲他們設計了一系列曲折的經歷。

先有定彥平的救命恩人高熲勸降,因爲高熲和定彥平的祖上都是北齊的官員,使得他們的父輩交情比較深,更讓高熲有機會成爲定彥平的救命恩人。如此一來,有了高熲牽頭,再加上一羣有識之士的良言相勸,定彥平也就深明大義,接受了隋朝的勸降。在定彥平歸順之後,又陪着楊林、尚司朗和楊義臣,來到早已被羅藝佔據的北平,擺事實講道理,又答應了羅藝提出的所有苛刻條件,總算是成功讓羅藝不再起兵反對隋朝。這樣一來,五位英雄聚齊,一方面是意氣相投,另一方面是楊林知道,想要籠絡住定彥平和羅藝這樣的高手,必須成爲異姓兄弟,才能讓他們徹底放棄反隋的想法。因此,楊林提出要跟大家結拜,最後一序年庚,五兄弟的位置就確定了下來,大哥是雙槍將定彥平、二爺是北平王羅藝、靠山王楊林行三、四寶將尚司朗稱四、老幺是潁川王楊義臣。

應該說,這五位前輩名將的結義,是《大隋唐》前期比較精彩的部分,也正是從這次結拜開始,隋朝進入了暫時沒有戰亂,國泰民安的時代。但是,隨着隋煬帝楊廣的上臺,一切都變了,隋唐英雄的主線故事,才真正開始。正所謂造化弄人,這五位結義的名將,他們的後人卻因爲各自陣營的不同,再一次成爲了彼此攻殺的對象,而且他們的本事要比父輩更強,但兄弟情卻找不到了。那麼,這五位老將的後人,分別是誰呢?大家比較熟悉的,當然是羅藝的兒子,冷麪寒槍俏羅成,以及剛纔提到的尚司朗之子,尚師徒。另外三位,有後代嗎?仔細尋找小說,也不難發現,比如定彥平有兩位威名赫赫的後輩,一個是徒弟裴元慶,還有一個是外甥羅士信;楊義臣的兒子楊全忠倒是個龍套,可是他的心腹大將東方伯,卻也被他視作乾兒子;至於楊林,十二個太保實力一般,自己有未婚無子,所以他的後代到很難找,如果牽強一點的話,秦瓊倒是當過他的十三太保。

經過這樣一番梳理,這五位老兄老弟的下一代,也就可以確定了,而大家再回顧一下隋唐小說的內容,這幾個年輕人,可能都成爲肝膽相照的兄弟嗎?羅成和秦瓊,再加上裴元慶和羅士信倒是一夥的,可是,尚師徒跟他們作對到底,最終只能自盡而亡。那個楊全忠更是被羅成在大破銅旗陣的時候,一槍斃命,完全不考慮對方是自己的“盟叔”,也正是因爲羅成太過絕情,才引起了東方伯要替楊義臣報仇的想法,並且最終通過他的徒弟,王伯超,既慘烈也算成功地誅殺了羅成的兒子,羅通。所以,這五大名將弟兄的後代,沒有延續父輩的情誼,不得不算是一種遺憾。

當然,也許有人會說,這只不過是小說編出來的內容,而且前後兩代人的故事,還不能算是同一個版本,介紹這麼多,豈不是很無聊?但老樂想說的是,故事雖然是編的,道理卻不是虛的,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關係不錯的朋友,別說是下一代鬧掰了,可能自己那一代,最終都維持不住兄弟情義,最終反目。爲什麼?見小利而忘大義,可能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可問題是,難道有些所謂的利益,真的有必要以犧牲深情厚誼做代價嗎?因此,老樂覺得,通過這些虛構的歷史演義小說故事,帶給我們現實的思考是,維護我們與至親好友的感情,有一個最重要的前提,就是千萬不要爲了自己的利益,而忽略他人的感受,凡事自己多自立自強一點,少給這些親友兄弟們添麻煩,人與人的感情纔會更寶貴,更真實,也更長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