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初期,大相国寺内就建立起数百人的庞大乐队及专业音乐机构,例如:“维摩院”“乐棚”。由于当时朝廷对寺院的尊崇,许多重大的庆典活动,如帝王生日祝寿、求雨祈雪、消灾祈福、忌日行香等佛事法会都会在寺院举行,皇帝会带领宫廷乐师来到大相国寺,而方圆几百里的子孙寺院也都会有乐僧前来助奏。

佛像前设主要唱经人席位,正中是住持大和尚专用席,后几排(即大殿门内)是和尚、居士、绅士等一般念经人席位,大殿两侧对称设置乐队,构成“宫悬”式四面方阵。佛像左边设置的乐器有管、筹、笛、箫,属双管以上编制。多音云锣一架单独列出,与对面的鼓相对应,振金铎为指挥乐器,单独站在领奏乐器的锡管一边。佛像右边设置的乐器有琴、筝、阮咸、箜篌、三弦等 10 余人,没有严格的编制要求。另有编磬、手鼓、小铛、铪、铙、钹、鼓等。还有大架钟与大架鼓固定吊悬在大殿左右后方的角处(此为法器,不为献乐用)。

使用乐器的要求不甚严格,随意性较大,外来挂单的乐僧,携带何种乐器,便归入相应所属的乐器编组。从乐队布局、音量、演奏技法的表现力等多方面的综合情况看,笙管乐部是整个乐队应律乐器中的主体部分。按照中国传统古制,左为上、右为下,左为正、右为偏,左有(编)钟、右有(编)磬。大相国寺佛乐演奏的乐队编制规模如此宏大,体现出了历史上“皇家寺院”的风范。

供稿:大相国寺梵乐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