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追求個性的時代,卻並不是越有個性越會受到歡迎。

有人在抖音上發佈了一所中學的個性化班規,引發了一場對班規的討論。內容如下:

欣賞帶病堅持上課嚴禁與外班學生接觸副課不聽課就自習鼓勵檢舉揭發

特別是其中“嚴禁與外班學生接觸”和“鼓勵檢舉揭發”引得網友們議論紛紛,覺得這是在搞“獨裁專制”和鼓勵打小報告。而打小報告是幾乎所有人都討厭的,對此更是有不少網友覺得這樣的班規難以接受。

俗話說家有家規,國有國法,一個班級有自己個性的班規也是很正常的事情,畢竟每個班主任都有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方法。特別是對於中學生來說,脫離了義務教育的框架,面對的是千軍萬馬一起而上的獨木橋——高考!和義務教育當然不能同日而語!

無獨有偶,和這所中學個性化的班規如出一轍的是吉林外國語大學的校規。

大一大二7:10務必離寢,否則每人扣2分大三大四7:30必須起牀,沒課也要下牀,否則每人扣2分如果擋簾,全寢每個人扣兩分

對此,吉林外國語大學回應稱:“沒有良好的習慣,企業也不會要你!”這樣的規定無異於一枚重磅炸彈,要知道很多人的大學生活都是在睡睡玩玩中度過的,沒課就不起牀在大學裏是最常見的現象,就連有課都不起牀也並不是什麼稀罕事。

這樣的校規一時之間引發熱議,高中生要面對高考,個性化的班規還勉強可以接受,那大學也這樣,有必要嗎?

顯然,還是很有必要!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對自覺性並不強的學生來說這樣的班規校規具有一定的約束力,能夠很好地幫助他更有效地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

人們遵守規則,生活纔會有秩序,否則就會亂成一鍋粥。

規則是爲了保證我們在良好的環境中快樂地學習、健康地成長,學校制定了各種紀律和行爲規範。這些校紀校規就像校園裏的“紅綠燈”,時刻提醒我們注意自己的言行。

自律才能帶來自由。

現代著名美學家朱光潛說過,每個人都應該有一種生活方式,有一種處理生活的信條。我常把我的信條稱爲“三此主義”。“三此者”“此身”“此時”“此地”。這個主義包含三項事:

一、此身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就得讓此身去做,不推諉給旁人。二、此時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就得在此時做,不拖延到未來再做。三、此地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諉到想象中的另一種環境去做。

正是如此嚴格的要求自己,才能成就他輝煌的一生。沒有誰的成功是隨隨便便的,所有的成功背後都有着不爲人知的付出和堅持。

周作人在《父親的病》中寫道:“《中庸》《中庸》,打的屁股好種蔥。”可見讀書時,他遭受了怎樣嚴厲的教育。就連著名的西點軍校,校訓的第一條就是“無條件執行!”那句“沒有任何藉口”成爲他們200年來奉行的最重要的行爲準則。

在微博上看到一個關於#對自己最失望的瞬間#的話題,排名靠前的幾條評論十分扎心:

想好好努力,但控制不住愛玩的心。想要減肥,卻每次都抵制不了零食的誘惑。

生活中處處充滿了誘惑,何況是還處於人生初期的學生?他們不完整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在逐步形成的過程中,遭遇的誘惑更多,如果沒有強硬的規則約束,會怎麼樣,說實在,很難想象。

電影《少年的你》中開篇一幀幀學校場景,再現了孩子們教室的學習生活,主人公 陳念一句:“我是來學習的,並不需要友情。”戳痛了多少學生的內心,他們不是不需要友誼,而是不敢奢望友情。

打打鬧鬧、玩玩笑笑的時光會花去很多學習的時間,他們不需要這樣的時,他們只需要埋頭苦度,爲明天,爲生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