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細節折射大格局,小切口連接大民生。10月29日,爲期9天的“2020·指尖城市”網絡主題活動圓滿結束,記者跟隨採訪團先後到達杭州、烏鎮、蕪湖、合肥、天津五地,探尋智慧城市建設和城市治理現代化的成果。隨着採訪的深入,記者深刻感受到,智慧城市的建設承載着人民羣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只有找準交通、醫療、基層治理中的“小切口”,才能解決和人民息息相關的“大訴求”,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纔會不斷增強。

城市大腦近年來漸成熱詞,關於其成果落地以及在民生領域的應用也貫穿於此次採訪路線的始終。作爲城市信息模型和平臺型人工智能中樞,其核心是利用實時全量的城市數據資源全局優化城市公共資源,即時修正城市運行缺陷,實現城市治理模式、城市服務模式、和城市產業發展的突破。

數字治堵實現“刮骨療毒”

交通擁堵作爲“城市病”的沉痾痼疾,並非“疾在腠理”,而是已“深入骨髓”。過去,城市管理者們只知道機動車的保有量,但並不知道路上到底跑了多少輛車。限購機動車並非緩堵良藥,智慧治堵方能“刮骨療毒”,關鍵是要實時掌握道路運行情況,準確判斷交通擁堵癥結,精準施策制定改善方案。

杭州城市大腦運營指揮中心

杭州以交通治堵爲切入口,在全國率先建設城市大腦,成爲第一個數清楚每時每刻有多少車在路上跑的城市。杭州機動車保有量約300萬輛。摸清在途量後才發現,即便是在高峯期,在途量也只是30萬輛。解決30萬輛車所需的資源,與解決300萬輛完全不同。

由此可見,城市大腦首先是用數據來發現你現在根本不知道的問題,再來解決真正的問題。杭州城市大腦不僅能全天候實時監測交通流量、擁堵指數、延誤指數等城市交通指標,還能融合多方數據資源,通過自動比對、監測路況來發現堵情併發出預警,供決策指揮人員實時掌握路況,精準施策治理交通堵點。

交通順暢、便捷出行,是人民羣衆獲得感幸福感的重要源泉。爲解決早晚高峯交通擁堵的狀況,天津泰達街運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通過交通信號智能管控平臺,設置被控制主流車輛到達每個路口時信號燈點亮的時間差,以保證車輛從第一個綠燈開始只要按規定平均速度行駛,此後遇到的所有信號燈基本全是綠燈,打造了一條暢通無阻的“綠波帶”。

大數據,必須被活用起來,使其變熱,賦予其生命,才能產生持續價值。看似冰冷的數字,一旦和生活相融,就能產生意想不到的溫暖價值。數字治堵,深入百姓之間解決民生事、關切事就是最好的體現。

智慧醫療打破“信息孤島”

出示綠碼進小區、去醫院就診、逛商場、入住酒店……一場疫情讓“健康碼”成了最大的“黑馬”,成爲全國200多個城市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存在。但是,到了杭州才知道,數字化防疫先行、健康碼走向全國,這背後是大數據賦能各行各業蓬勃發展的數字經濟。在這裏,“杭州健康碼”功能再次升級,市民實現“一碼就醫”,無需再攜帶醫保卡即可完成就診繳費。

城市大腦如果要在民生領域發揮實效,需要全社會的數據互通,數字化的全面協同,跨部門的流程再造,才能實現數據全面融合和有效利用。杭州11家市屬醫院實行的“舒心就醫”機制便是城市大腦的又一落地成果,這源於城市大腦中樞交互,衛健系統和醫保系統、發改系統信息的互聯互通。

杭州市第一人民院附近的電子停車引導屏

爲了解決市民看病難的問題,杭州11家市屬醫院推出“舒心就醫”這一惠民機制,“先看病、後付費”,看病就醫不用重複排隊,就診結束回家後可用手機支付,實施醫後“最多付一次”。爲患者平均縮短1個小時以上的就診時間,實現了指尖上的便捷,構建相互信任,促進了醫患和諧。

杭州市第一人民院與城市大腦共享資源數據,打破醫院和周邊商場之間的泊位“孤島”,通過空位導航實現“抬頭見泊位”,結合“先離場後付費”解決了交通堵點,更解決了市民看病停車難的痛點。

互聯網的發展是先“聯”,再“互”,最終成“網”。在整個網絡中,無論人、個人電腦或是手機以及可穿戴設備,還是一盒藥,都不再是一個個“信息孤島”。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互聯網醫院開通在線診療服務,患者除了可在線進行預約掛號、遠程診療、諮詢服務,還可享受在線問診、醫保實時結算、藥品快遞到家、用藥指導、預約檢查、智能影像、檢查結果線上查看、慢病隨訪等服務。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醫生通過“科瑞泰Q醫”APP在線接診

互聯網醫院破除時間、空間侷限,助力老百姓實現“小病在社區,大病不耽誤”的便捷就診體驗。對於人們普遍關注的常見病、慢性病,可轉移到互聯網醫院諮詢就診,大大節省了線下醫療資源。可以預見,隨着5G網絡、人工智能、工業物聯網等新基建設施的不斷完善,互聯網醫院會迅速進入日常生活,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加的醫療健康需求,讓生活更加健康美好。

信息化管理觸達百姓生活末梢

社區是社會治理的最小單元。在我國城鎮化加速的背景下,社區如何治理和發展,基層社區治理體系如何構建,是一個亟待破解的新課題。“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社區工作者面對的是千家萬戶、千頭萬緒,通過他們的穿針引線、承上啓下,發揮着落實方針政策、共謀百姓福祉的關鍵作用。

在華強社區黨羣服務中心,居民向工作人員諮詢辦理事項

天津市河西區友誼路街道誼城公寓社區發揮“津治通”APP平臺問題上報功能,線上“吹哨”,線下“報到”,通過數字化管理精準觸達百姓生活末梢。網格員帶個手機,就能到社區入戶巡查,出現突發問題可及時聯繫相關部門,處置事項更高效。平臺人房數據庫的建立讓查找住戶信息更方便,記錄民情日誌更快捷,通過大數據的運用,實現對人員風險、事件風險研判預判。安徽蕪湖鳩江區灣裏街道華強社區運用蕪湖市基層綜合服務平臺,通過在線“一站式”服務,將辦事大廳“搬”到居民身邊,讓居民不用再來回奔波。

當你老了,誰來養老?養老是我們無法迴避的話題。怎樣才能老有所依、老有所安。天津市寧園街道基於5G、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探索出智慧養老綜合信息服務平臺,社區重點關照老人的具體住址、身份信息和健康狀況一目瞭然,方便網格員隨時走訪。如遇緊急情況,老人只要按下平臺一鍵雙向呼叫設備的“SOS”鍵,就可進行告警以便網格員和家屬及時救助。老人家中還會安裝遠紅外探測設備,一旦12小時無活動跡象,系統會自動報警,網格員將第一時間趕到。安徽合肥天鵝湖社區引入“高齡老人看護”系統,與當地民政等部門數據打通,同時爲老人家庭安裝智能貓眼,有效保障社區內的每一位高齡老人安全。

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已成爲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新引擎,一定程度上可治理日趨嚴重的“城市病”,提升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規劃先行,謀定而後動。智慧城市並非千篇一律,每個城市都有各自不同的痛點,智慧城市的建設應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只有遵循發展規律、順應人民期待,以民生爲重,讓廣大羣衆能在喫穿住行等細微之處,享受到智慧城市的建設成果,才能擦亮城市的幸福底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