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無論是統兵能力,還是個人武力值,抑或是寬仁風度都不輸草根皇帝朱元璋,雖然說這樣說會有人不服氣,但是這就是事實,這也就決定了領導者對部下的駕馭能夠做到遊刃有餘。

這兩位開國皇帝解除兵權的主體大致相同,那就是開國的功臣勳貴,最核心的就是擁有軍權的武將。

比如宋初以石守信、高懷德爲首的義社十兄弟,明初的藍玉、徐達等淮西二十四將,這些將領都是勇冠三軍的名將,也都擁有豐富的戰鬥經驗和領軍才能,想解除他們的兵權難度很大,弄不好會令政權四分五裂。

想解除驕兵悍將的兵權,皇帝得有足夠的實力和威望讓部下服氣。

趙匡胤在結束五代亂世的後周時期,就已經是名揚天下的軍方一把手,論戰績和個人武力值在全軍中無人不服,當了皇帝后更是對兵事未曾懈怠。

儘管稱帝后有將領造反,但趙匡胤御駕親征先後拿下了發動叛亂的昭義節度使李筠、淮南節度使李重進,很快平息了這倆最強節度使之亂,令各地方藩鎮心悅誠服不敢造次,中央軍內的將領石守信等人更是把趙匡胤當做偶像一樣膜拜,所以趙匡胤的強勢,沒有人有能力去推倒趙氏江山,趙匡胤爲帝可以說是衆望所歸靠實力上位。

而且趙匡胤不光個人能力強,還懂得有效溝通的藝術,還會用制度的方式將權力進行重組。

趙匡胤願意用高官厚祿,蔭蒙子孫等權益換取武將手中的兵權,而不只是一味地利用帝王權威去強制逼迫武將交權,既給足了武將面子,也充實了裏子,讓人更容易接受。

趙匡胤還把自己對於軍權頂層制度設計的規劃和心得講給武將,讓他們參與到設計當中,並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和對大家沒有猜疑,打消了武將喪權後走狗烹的顧慮。

趙匡胤溝通到這一步,再利用帝王權威和個人魅力,酒場奪權基本上阻力不會很大。

再說一下朱元璋,雖然前期個人戰績不錯,但是其真正成名乃是靠着接替他岳父紅巾軍領袖郭子興,成名的運氣成分比較明顯,另外他手下的農民軍將領如湯和、徐達等人勇武能力和軍中威望都不輸朱元璋,明太祖不似宋太祖對將領具有壓倒性的軍事優勢,駕馭羣臣的能力相對弱一點。

還有一點,朱元璋手下的將領多是農民隊伍出來的泥腿子,雖然能打仗,但是難以管束,立國後更是肆意妄爲目無章法,令朱元璋頭疼不已,曾經也有謀士給朱元璋建議效法宋太祖杯酒釋兵權,但是自尊心過強的朱重八,實在是張不開嘴,好端端的慶功酒宴最後釀成了領導威逼奪武將兵權的尷尬局面,事後將領並不服氣,還在背後說朱元璋壞話。

作爲草根皇帝,朱元璋深知權力的魅力,不斷強化中央集權,恨不得萬事親力親爲,把丞相一職廢除後自己直統六部,增設廠衛機構,把百官監察的沒有絲毫人身自由,年邁後猜忌心更強,覺得誰都靠不住,但凡有點能力的人都有奪取朱家江山的可能,致使明初大案迭起,功臣勳貴被誅殺殆盡。

總的來講,宋太祖的施政目的是以解決晚唐五代以來的時代積弊爲主線,看的更遠,格局更大,而五代以來統治者殺戮不止,但都沒有解決篡逆亂世之風盛行,宋太祖只能另闢蹊徑用文治手段以德服人,輔之以機制建設來杜絕權臣作亂。

雖然有了宋太祖的成功例子,但是朱元璋時代很難具備實施的可行性,即便是通過帝王權威在酒局上把權力收回,只要那些心有不服的將帥存在,就始終是個隱患,在朱元璋時代都不一定能壓得住他們的囂張氣焰,更何況在他百年之後呢。

相關文章